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10郑鑫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导图单词知识点

郑鑫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他们开始对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英语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我们通过将思维导图引入单元主题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英语逻辑思维,进而构建英语逻辑知识体系。本文在探讨当前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手段,通过对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设计,并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串联和表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厘清逻辑知识,而且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英语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英语知识,在词汇积累、语篇学习、作业完成等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理解英语结构知识,就需要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对逻辑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在图形和文字的引导下对主题式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现状

一是阅读方面。在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中,需要罗列大量相关联的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考查得比较多,比如在主题阅读板块中,如果教师没有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使用技巧,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教师能否科学且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通过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有的教师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上,很少拓展相关联的知识,对课本外的书籍素材也很少涉及,这样就容易将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渐渐降低了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阅读思维的发展和塑造。另外,有的教师采用单向式的讲解方式,只是给学生讲解文本背景、翻译文本大意、解析基本的语法构成,这样单向化的讲解方式,无法体现交互式课堂的本质,也容易影响单元主题教学的进度和效率。

二是词汇方面。词汇作为英语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单一化的单词教学方式中,有些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单词背诵和拼写,并认为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单词识记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背诵单词,进行机械式的识记,这样的学习过程毫无趣味性可言,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英语阅读学习的乐趣。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词汇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针对小学生天性活泼、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多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感知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识记单词、积累词汇量、掌握单词词义和用法,这样才能在单元式学习中发挥作用。

三是写作方面。单元主题式教学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还应包含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布置这两个环节,其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宽泛,主要涉及单词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这几个内容,可以说这些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如何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开展教学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板块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因为写作是考查一名学生对英语单词积累、识记及运用的重要方式,能够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直观地反映一名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由于小学生接触英语学习时间不长,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还远远不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有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写作内容不丰富、结构不合理、词汇不能准确提取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写作训练方法不成体系,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填写作文框架中的内容,没有形成良好的文本写作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写作的谋篇布局以及关联知识的认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章的质量,而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学生没有形成较好的英语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工具,通常人们采用树形图的方式呈现逻辑知识结构体系,教师通过设计图形,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单词、知识点等内容串联起来,让学习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对这些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小学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明确本次教学任务的主题和中心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教学主题为依据,搜集与该主题相关联的知识点,实现对中心点的进一步拓展、细化、分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该教学主题的深度理解。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搜集、细化、分化的过程,也是厘清知识点内在逻辑关系的过程,通过不断厘清知识点,重构知识点新关系、新体系,也能增强自己的记忆效果,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对于英语这门背诵任务较大的学科而言,学生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将之前所学习到的和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到的知识进行串联,能够进一步拓展对单词属性、单词用法的认识。与此同时,思维导图在后续的应用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实践

一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主题词汇教学。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单元主题式教学,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词汇进行搜集、总结,以便为接下来思维导图的构建打下基础。由于英语本身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各知识点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管是属性类似还是用法相同,都适合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同一单元主题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单词彼此之间更是紧密相关,通常在一篇短文和对话中都能涉及这些单词,教师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此次教学主题分化出来的小点,对词汇进行再次分类,这样既能实现对同一单元下词汇的重新梳理、分类、整合,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发现词汇背后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5 There is a big bed(这有一张大床)一课时,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利用There be…句型讨论家居陈设的摆放位置,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有关家居摆设的单词,并能够用一些表示相对位置关系的方位介词来讨论这些家居物品的具体摆放位置,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设置A、B、C 三个板块,分别进行情景对话、重点词汇和阅读短文等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树,将句型、方位介词、关键词建立逻辑层次,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将常见的家居物品用英语表达出来,并借助思维导图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同时对“in front of、between、behind、above、beside”这几个方位单词进行纵向对比,以便加深对这些词汇的认识。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与本次教学主题相关的词汇整合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能够对不同方位的单词有更加直观、立体的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单词背诵、识记。

二是利用思维导图对阅读素材进行解读。单元主题式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从单词教学到文本阅读讲解都始终贯穿着统一的教学思想,即符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需要注重单元话题的完整性,以单元话题为切入口,精选与本次教学主题相关的阅读素材,不管是课堂内的教材还是课外的书籍、短文,都可以将其纳入这个体系。需要我们所注意的是,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所筛选的阅读文本和素材在内容、结构、语法上要体现出关联性和层次性,坚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逻辑方式,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的pre-reading(预读)环节,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对短文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再绘制相关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拓展相关背景知识,丰富相关联的阅读素材,这样既能积累大量的英文单词,扫清阅读前的障碍,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the art show(艺术展什么时候举行)?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英语日期的表达方式,掌握序数词的使用方法。比如,教师从文本中提取出“April 15th”“April 21st”“April 26th”“May 3rd”几个关键词,学生与教师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也是有效提高解读文本、领会文本内涵的过程。

三是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写作逻辑。在英语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写作主题开展专项训练,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的写作素材进行搜集、整理,这样能够确保在写作时有内容可写,能写出富有逻辑和层次的文章,如果能融合自己曾经积累的词汇和短语那么就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你去哪里了)?这节课时,在本课写作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Bad”和“Good”两方面分别谈论,从文章中找出与“Wu Binbin’s family(吴彬彬的家人)”相关的素材,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与同伴从“Bad”和“Good”不同方面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就能提高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传统的话题式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写作往往不感兴趣,从搜集素材到练习写作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拒心理。有些学生在构建文章结构时,也会表现出一些弊端,比如写作框架建立不合理、内容层次不明确……这样学生只能东拼西凑一些素材,所创作出来的文章主线也不够清晰明确。为了帮助学生让文章真正“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时,要求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建立清晰的写作框架,比如可以以时间为轴线,厘清事件发展的过程,也可以选取事件的某一个角度进行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

四是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后作业。作业是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融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整合课上所学知识,构建思维框架,就能实现学生对课上知识的巩固和课后应用能力的拓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5 Whose dog is it(它是谁的狗)?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结合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人称代词中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及区别,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本部分的核心句型:Whose…is it?It’s…,了解现在进行时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型的运用方法。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方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来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把这些句式的使用方法和语境进行整合,这样就对不同时态下的用法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认知能力、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就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比如,教师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英语作业,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词汇和短文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其借助思维导图对单元词汇的发音、词义、用法进行整理;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只完成基础的思维导图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可以设计拓展类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基础的思维导图上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以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需求。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3 My friends(我的朋友)的单元式主题作业设计中,教师为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制定拓展拔高类型的思维导图课后作业,本单元以“My friends”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中呈现的词汇或短语,更好地利用单元句式,详细地描述人物的特征。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绘制该单元的思维导图,先将“tall and strong”“short and thin”短语抄写到本上,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本单元学过的句式写写自己朋友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单词和句型进行复习和巩固,以便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达到进行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巩固课上内容、拓展课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挖掘到更多的学习潜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而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前预习到课中教学,再到课后作业布置三个环节中,从词汇、阅读到写作每个板块运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思维导图形式,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和体系,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导图单词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