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体育赛事报道如何融合创新
——以“浙江在线”网站杭州亚运会报道为例

2023-12-10陈丽丹

传媒评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浙江

文_陈丽丹

重大体育赛事通常指参与人数众多、赛事流程较长且影响力大的体育比赛。在早期大众报纸时代,重大体育赛事就时常见诸报端,是媒体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进入融媒体时代,重大体育赛事的刺激性、情感度等可以通过媒介技术实现还原与放大,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因此,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各类媒体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关键。

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这是一场全亚洲的体育盛会,也是一场媒体盛会。本文以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的亚运策划、报道等为例,思考地方新闻网站如何实现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融合创新。

一、创新报道理念,展现中国风采

与中央媒体与商业媒体相比,地方新闻网站在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要实现报道的融合创新,首先要创新报道理念,找准媒体定位,以战略思维、体育思维与产品思维,讲好体育故事,展现中国风采。

(一)树立战略思维,加强国际传播

地方新闻网站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不仅是新闻资讯的报道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服务者。这一双重角色要求地方新闻网站在报道重大体育赛事时树立战略思维,发挥好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成为国内外观众的沟通交流平台。具体而言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服务地方发展。杭州亚运会为浙江提供了一个展示现代化发展成果的窗口。浙江在线策划了“共赴亚运相约杭州”系列短视频,邀请外籍教师等人员,来到杭州亚运会相关特色打卡点,带观众沉浸式体验亚运的“杭州魅力”。另一方面也要服务国家战略,亚运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浙江在线在网站首页设置“诸强动态”栏目,关注和转载参赛国家的赛场内外动态,挖掘故事细节,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如转载了《难民中走出的“兄弟连”——记阿富汗七人制橄榄球队》《这份“中国的礼物”,为巴基斯坦体育爱好者筑梦》《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在杭州“圆梦”亚运》等报道。

(二)树立体育思维,提供全面信息

重大体育赛事场次多、赛程长、赛事安排密集,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体育思维,而非简单地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出发进行赛事报道。换言之,报道要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基础,全面、细致、深入地呈现赛前、赛中与赛后的新闻资讯,做好赛事的传播者。杭州亚运会期间,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在首页开辟亚运专区,设置了实时更新的奖牌榜、赛事日程表、最新消息、赛场内外、精彩瞬间等栏目,涵盖了图片、动画、视频、文字、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赛事信息。同时,也要尊重体育运动规律,用数据说话,对关键数据与关键人物进行深入解读。了解体育运动的体育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应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全媒体报道各环节,提升报道的体育价值。

(三)树立产品思维,提升传播效力

融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已不再是简单的资讯,而是集资讯、体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产品。产品思维要求精准挖掘受众的核心需求和使用习惯,用产品化思维重塑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逻辑,并建立起用户互动机制,提升传播效力。有研究者指出,“从融媒体传播本质来看,归根结底还是在策划过程中充分运用用户思维,把准用户画像,在执行过程中站在用户视角,从而生产出一系列具有用户黏性、深受用户喜爱的内容产品。”[1]杭州亚运会开始前,浙江在线就策划了“美丽萧山迎亚运图鉴”专题,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推出了《一眼千年 湿地水城那么“潮”》《这里能学到新时尚的十八般武艺》《带你看懂爱“动”的萧山人》《一起来!场馆周边玩一把》等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互动式手绘动画图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升级报道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念也不断提升,用户对体育报道内容的需求呈多元化、细分化趋势。

(一)全媒体平台矩阵化内容生态

重大体育赛事往往比赛项目多、赛程长、每场比赛之间间隔时间短,相关参赛人员更是数量庞大。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提升报道的广度,依托全媒体平台打造矩阵化内容生态。具体而言,依托赛事前方的演播室和工作间,打通主持人、评论员、现场记者报道组之间的消息壁垒,将现场直播、战术分析、现场报道等多层次内容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多空间多维度的组合式报道。[2]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参与前方报道的记者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素材上传到“媒立方”公用采编系统平台,由编辑根据不同新闻素材特点进行深度加工后,选择在PC 端、手机APP、纸媒、微博话题区、微信公众号等不同端口发布,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分发”的矩阵化传播。

(二)做好赛场内外的深度报道

当前,大众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样化,其注意力却始终是有限的。体育赛事借助短视频实现了碎片化、即时性的传播,用户面临着海量的报道资讯以及热点的快速更新。因此,在建立起矩阵化的内容生态后,还需要提升内容的深度,做好体育赛场内外的深度报道,提升报道内容的竞争力。如9月26日在浙江在线首页呈现的文章《嘘!别吓着它,杭州亚运会唯一观众需要全程“静音”的项目开赛》就从观看比赛要安静这一细节出发,为读者详细介绍了马术运动的比赛规则与观赛礼仪,还说明了马术运动男女同场竞技、人与动物协作参赛的独特魅力,引发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价值思考。

(三)充分挖掘地域优势与特色

地方新闻网站不仅面临其它地方主流媒体与中央级媒体的竞争,也面临掌握了技术优势的商业媒体的竞争。然而,机器人写作等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赛事报道的广泛应用,在提升报道时效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容表达同质化的问题。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地方新闻网站要突出地域优势与地方特色,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突出当地籍贯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表现或者赛事中所运用的比赛装备等,以此实现报道角度的差异化。浙江在线首页亚运专区设置的“浙江健儿”栏目就专门报道和转载浙江籍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而“赛场内外”栏目也充分挖掘了浙江籍运动员赛前赛后的体育故事。如《中国队有4 名浙江培养的小将 他们如何从县城走向世界》《泳池里的传承!“小将”余依婷和“老将”叶诗文在家门口摘金夺银》充分展现了浙江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雄厚实力。

三、创新报道形式,提升传播效能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观众已不再满足静态的图文报道信息,而是喜欢浏览可视性强的动态报道信息。尤其是体育赛事作为信息含量丰富、戏剧冲突较多的新闻事件,需要为观众营造一种现场感与沉浸感。因此,地方新闻网站要创新报道形式,多样态覆盖各类观众,强交互吸引用户参与,定制化满足用户需求,以提升传播效能。

(一)制作多样态内容

重大体育赛事中,观众有不同的体育爱好,媒介偏向也各不相同。为了提升报道的传播力,需要制作多样态内容,覆盖各类观众。浙江在线的亚运会报道就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报道形式。在视频报道中,既有首页重点推出的“视频播报”,以视频的方式讲述赛场新闻;也有各类自制短视频“Hi 亚运”等,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讲述体育赛事的深刻魅力。在图文报道中,“我的亚运日记”专题聚焦亚运会工作者,以“日记”的形式从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他们对亚运会工作的理解与期望,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时间呈现赛场内外的精彩瞬间,设置了“全景聚焦”栏目播放图片报道。此外,“浙江在线”还利用技术制作了VR新闻,观众在“云享亚运”栏目可以实现沉浸式漫游,进入赛事第一现场,观看鸣枪开赛与颁奖典礼等。

(二)强交互快速“出圈”

交互新闻是指通过互动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这种新闻形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同时,交互性强的新闻报道还容易通过社交网络快速扩散,实现传播“出圈”。重大体育赛事的火炬传递一直是大众的关注焦点。浙江在线特别策划推出了创意互动融媒产品“我是亚运火炬手”:以手持火炬奔跑的火炬手形象为主体,以火炬传递路线中11个地市的经典地标和特色元素作为背景。网友只需通过点击开启“杭州亚运会火炬手体验之旅”,选择性别及传递城市之后,上传五官清晰的个人正脸照片。在AI“人脸融合”技术加持下,一键点击即可生成每个人的专属火炬手海报。值得一提的是,产品还贴心地提供了美颜功能供爱美网友进行个性化选择。产品发布之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三)提供定制化产品

融媒时代,媒体可以针对不同体育赛事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为用户精准画像,并提供定制化产品,以提升内容的吸引力。例如,年轻群体不仅热爱体育运动,还热爱动画、漫画等二次元亚文化。浙江在线策划推出了《00后AI绘亚运》系列漫新闻,使赛场之外的亚运工作者走入二次元世界,收获了专属于他们的漫画故事,而这一系列作品都来自AI 与设计人员的共同创作。截至2023年7月10日,9个条漫故事曝光量超2000万,吸引了超过630万人次网友关注。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接连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既提升了城市影响力,也给地方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带来挑战。有研究者指出,当前体育赛事报道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体育赛事报道;多维覆盖的体育赛事报道内容;多重角色交织的体育赛事用户;多种职能共担的体育赛事报道职能”[3]的局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的亚运会报道实践表明,地方新闻网站需要通过更新报道理念,升级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能在激烈的注意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融媒体时代不仅需要主流媒体实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撑、专业的人才基础、成熟的团队保障等条件,才能真正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发力,提升传播效能。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浙江
本月赛事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