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学习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2-10文/吴帆
文/吴 帆
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真实地融入学习实践,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落地的背景下,小学课程教学活动要更加注重真实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把握真实性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打造集真实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优质课堂。
一、真实性学习概述
真实性学习在传统学习模态基础上对“教”与“学”进行深层优化,强调学习过程,倡导将学科知识与现实中的情境、问题或应用紧密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具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强调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新型教学样态下,学生可置身于真实生活中,在真实生活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知识,并在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互动的基础上,构建学科知识体系[1]。
真实性学习过程包含了高阶思维参与、深度知识学习、真实课堂对话、真实教学环境等多种要素,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相应的环境支持下掌握学科知识;二是设定前置性学习目标,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针对性与目的性;三是使学习内容结构化,弥补过往碎片化知识教学短板,对知识进行整合和结构化处理,形成整体的知识架构;四是使学习方法具有多元性,让学生可借助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五是有助于积极进行智慧性课堂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二、真实性学习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现状
一是课堂教学较为机械,忽视了课程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高质量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架起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桥梁,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需求。然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未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照搬教材进行知识讲解,或者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度不高,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二是课堂教学缺乏真实性。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上,尽管融入了实际案例,但案例与教学内容或实际生活的关联度较低,降低了信息科技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因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度较低,教师无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熟知的学习情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三、真实性学习视角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实践对策
(一)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生活中的知识在经过信息科学学科加工后,具有了专业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需强化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间的关联,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2]。
例如,在小学第二学段(3~4 年级)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收集和共享信息——我关注的菜谱”时,可从学生生活入手,为学生细化教学活动(如图1)。一是为学生合理安排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学习本节课知识。二是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引领学生关注学校网站发布的菜谱,发现菜谱每周的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浏览器、记事本、画图等信息化工具,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三是引领学生探究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找寻问题答案。
(二)营造真实学习环境,丰富真实学习感知
为了突出学习环境的真实性,以及丰富学生真实性学习感知,教师需从单纯的知识讲解模式中解脱出来,强化信息科技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融合,在实际生活中生成问题,借助直观生动的场景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知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应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处处在线的学习与生活”一课时,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后,了解到学生日常对电子设备多有接触,对在线学习方式有一定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系统理解、按需选择与科学使用能力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应结合学情有序组织授课活动,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规范的指导,引导学生高效地搜索信息与选择在线工具,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运用信息科技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据学情与学生真实需求创设“我的周末我做主”这一真实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方式自主规划周末安排。通过真实性学习情境,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与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为了提高真实性学习成效,教师应突出信息科技教学特点,在信息产品中寻求与筛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在教学“处处在线的学习与生活”时,教师将此部分教学细分为“周末学习我安排”“周末生活我安排”两大部分,在合理设置课前导入环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一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周末学习我安排”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与交流,让学生了解周末安排,尝试规划周末的学习生活。之后,教师通过谈话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真实需要的教学情境。具体谈话内容如下:“同学们,在上课之余,我们需要自主规划学习内容,那么你计划在周末安排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呢?互联网上有没有可用的资源帮助我们学习呢?”以谈话方式完成课程导入后,教师及时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即让学生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搜索在线资源,自主规划周末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发现在线学习的优势,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上有大量可用的在线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途径自然过渡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对“处处在线的学习生活”有深刻的认知。
二是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在“周末生活我安排”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周末外出游玩时关注天气,并为学生布置如下活动任务:观察天气,将看到的信息记录下来,思考在线查询天气具有什么优点,以及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完成该任务后,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记录单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在线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具备实时更新的优点,可切实给生活带来便利。
(四)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实施真实教学
真实性学习强调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需立足单元整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与有序性。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立足单元整体,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在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等角度分析,灵活整合单元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与针对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真实性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信息的获取”单元时,教师应合理引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赋予教学活动深度。此单元学习内容包括信息的常见来源及存在的重要性,在线信息的搜索和获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信息的保存,信息的筛选和甄别等知识。在了解单元知识内容后,教师可将学习内容整合为了解手抄报的重要组成元素;运用网络查询、交流沟通、实践验证等信息获取的方式,搜索并保存“低碳生活”手抄报的制作素材。在整体编排单元知识后,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发挥教材的最大育人价值,提高每课时、每单元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可将零散的课时知识划归到单元主题下,为学生创设更富有整体性与真实性的学习情境[3]。
二是围绕核心问题,合理进行教学布局。构建真实性学习课堂结构应遵循课堂教学原理,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构建思路有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应围绕核心问题或核心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融汇应用旧知,论证新知。例如,在三年级“用好数字设备”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介绍“我身边的老师”这一主题任务。在任务分解的过程中,面对介绍中使用的图片、视频的简单处理等问题,学生非常乐于融入此部分学习活动,积极探究实践。也只有在“解决真实问题”这一内驱力下,学生才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真实的学习体验。
四、真实性学习视域下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一)重视实践与理论的深度结合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应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将知识应用到真实情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技术应用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现实中的技术问题。其次,应当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再次,设计有挑战性的小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挑战赛或竞赛,让他们将所学的信息科技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4]。
(二)教师需有效积累真实性学习经验
真实性学习重点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需要、教学需求等,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课堂教学的深度、跨度、灵活度等方面着眼,认真安排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适应真实性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真实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应从思想层面认知真实性学习的价值,努力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性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体会到信息科技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关联,继而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并将它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