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12-10孔丹荣
文/孔丹荣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学生面对阅读教学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影响语文能力的提升。而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汉字实际上是一种表示意义的文字,并且存在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情况,且对于多音字、多义字,学生只有在词语学习中才能准确读音,正确理解。以《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其中,“花谢”一词中“谢”字的含义并不是学生已经理解的表示感谢的意思,而是“脱落,落下”的意思;“藤上挂了……”中的“挂”字也不是学生日常接触的“挂起来”,而是“植物生长出来”。认识汉字的核心途径在于根据词语、句子准确理解含义和读音,从而将汉字的读音、含义和字形有效结合,积累丰富的汉字知识,并能够合理应用这些知识。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认识、理解汉字,有效提高识字质量,有效发展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看的能力。默读、朗读及思考等都是阅读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通过这些阅读活动,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思想上的升华,逐步积累更多的写作方法和知识,还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了解和掌握作者选择材料的方法、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材料的组织和应用方法、观察事物的方法等,从而提升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1]。
再次,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拓宽认知视野,扩大知识面,这必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认知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最后,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都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一定的美育内容和思想。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好美育、思想教育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那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逐渐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并且能够接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从而传承我国传统美德。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的价值出发,设计并应用有效策略,发挥阅读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设计教学情境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部分实施“填鸭式”教学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通常以单一、乏味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内容,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甚至使学生对学习出现抵触心理。而在情境教学模式中,阅读氛围会更加轻松、愉快,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更高。为此,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进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2]。
以《亡羊补牢》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会很低,没有参与热情,学习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情境,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改编为短剧,在编剧过程中可续写课文,或改变课文的结局。而后利用分组的模式开展表演活动,演绎故事内容。在这种表演情境中,学生会理解角色的思想情感,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掌握文章的寓意等。同时,学生为了能够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与教师的关注度,在阅读和分析课文时会更加认真、积极。此外,在情境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学习思维都能够得到拓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进而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科学设计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值得教师认真设计、探索和实践。
(二)加强阅读指导
传统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即教师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讲解教学内容,而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完成任务,并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模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进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但实际上,教师不仅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阅读活动,增强阅读效果。
以《大禹治水》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标注重点词语,如“淹没”“倒塌”“冲毁”等,并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含义,以及这些词语可以展现什么样的景象,和文章主题有什么关联等。在阅读后,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理解词义,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认真思考,进而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应用突出洪水的凶猛及它们带来的灾害,能突出大禹治水对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给予适当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准确理解课文中关键性词语,从而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观点[3]。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还可以从制订阅读计划的角度着手,使学生在阅读之前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及目标等制订科学的计划。阅读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积极阅读,并阅读适合自己的内容。例如,每个学期初期,教师可抽出10 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规划,将本学期的阅读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等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的基本方向,而具体的阅读时间、内容等由学生自己确定。同时,为了保证学生严格执行计划,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等。此外,对于哪一类的文章适合精读、哪一类的适合略读、哪一类适合反复阅读等,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组织专项阅读训练
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方法有很多,专项训练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有利于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等因素出发,重点剖析课文的深层含义,而后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专项训练。
开展阅读专项训练,应从阅读思考题入手,可归纳为三个类别,即利用原文解答问题、表达效果及表现手法的技巧问题、与生活实际关联作答的开放题。如教师可为学生出示专项问题:“‘路边的小花绽放了,几片鲜艳的花瓣,露出明媚的笑,它仿佛是大地送给世界的宝藏,大地把自己的养分输送给小花,小花的绽放感染了大地。’这段话中大地的‘身份’是什么?小花是如何开放的?若将小花比喻成孩子,那么请分析小花与大地母亲的关系,并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阅读思考和表达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以拟人化的方式表达“小花”和“大地”的“思想”。由此可见,问题导入式的专项阅读训练能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及想象力,使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分析理解并解决问题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性。
(四)强化阅读活动把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阅读活动进行合理把控,充分融合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4]。首先,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鼓励学生用眼、用脑进行阅读,大声朗读,使学生快速调整状态,积极阅读。其次,教师需要控制好教学进程,对阅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研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偏差,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一旦学生阅读理解出现偏差要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最后,教师需要把控好阅读的节奏,保证合理、科学的时间分配。对于不重要的课文或者课文中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以重难点内容的讲解为主,保证学生课堂阅读效率。同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阅读活动,保证阅读密度的合理性。
(五)合理拓展阅读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进而使他们理解课文的情感及观点。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拓展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阅读各类文章,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5]。首先,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是拓展阅读空间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从教材课文出发,以课文的主题、作者、中心思想等内容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促进学生主动且大量地阅读。以《草船借箭》为例,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是赤壁之战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赤壁之战的其他资料,以便加深学生对赤壁之战的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经典的文学作品。
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从而拓展阅读空间。网络中有海量的资源,与纸质阅读对比,网络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阅读素材,包括叙事类、景物描写类、自主想象及游记类等文章,适合与教材中不同类型的课文结合,进行拓展阅读教学。例如,在学习到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课文时,为了了解课文中关于技术的发展情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大量阅读,而后总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它在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中的应用。
此外,在拓展阅读空间方面,教师还可以从阅读的深度方面进行有效拓展。教师可通过拓展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并有效积累和运用,使他们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及人生的感悟,创新阅读思路,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此时,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方案执行者、课文内容的解读者,而是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的人,能够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教师要对各类型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促使学生在正确、科学方法的引导下进行阅读,保证学生阅读空间和时间的充足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从宏观角度把握阅读教学活动,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加强阅读指导、开展专项阅读训练等策略,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