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货币政策失灵对我国的启示

2023-12-10钱叠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准备金财政政策

□钱叠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选择实行货币政策来缓解经济损失。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实施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效果不如预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政策确实缓解了经济下降,稳定了价格和创造了就业机会。然而也有学者不同意这一点,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增长仍然缓慢。随着现代货币理论的发展,以非常规货币政策为代表的主流货币理论需要反思。

面对巨大的金融危机,西方各国纷纷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未得到有效的恢复,离危机前的经济增长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仅如此,各国还背负着高额的财政赤字,这也使得财政政策的实行受到了巨大阻力。现代货币理论因为能够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引起人们的热议。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并不会受到其预算的制约,它主要提倡政府的功能性财政政策,而非稳健性财政政策。所以,现代货币理论完全可以看作是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许多学者已经从现代货币理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主流经济学提出的财政政策,因此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探讨主流货币理论的不足,并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的失灵现象。

货币的供给

传统的主流货币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货币乘数效应,创造出数倍于最初存款的货币量。在这个理论的基本模型中,货币乘数等于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规定法定准备金率来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从而影响货币流动的总量。然而,现代货币理论认为不是银行的存款创造了贷款,而是贷款创造了存款。银行在面对贷款用户的借款需求时,并不会考虑是否有等量资金的存入,如果贷款用户的信用等级较高,银行会直接向其账户拨款。因此,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不受准备金水平的限制,而是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主流经济学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准备金的数量来影响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情况。但是现代货币理论以事实为依据并极力驳斥了这种观点。一方面,基于乘数理论,央行可以通过公开业务市场来影响准备金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各银行的贷款量;另一方面,央行也可以直接减少或增加准备金水平,以影响货币供给量。但是无论央行采取哪种措施,都无法实现利率和准备金之间的平衡。那么,中央银行为了稳定市场利率,就只能使得银行的准备金数量保持不变。所以,现代货币理论的观点实际上是,货币的供给不取决于央行,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财政支出影响货币供给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政府的财政部能够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然而,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受到其税收水平的影响,而政府发行的债务数量也应该有所限制。主流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发行债务会增加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从而提高利率,进而挤出私人投资(刘明远 刘通,2021)。长此以往,挤出效应可能引起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但现代货币理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看法。该理论认为政府发行债券的目的是削减银行的准备金数量,而非为政府的财政赤字补充货币资金。政府赤字会导致银行准备金超额,进而造成利率下滑,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来减少准备金数量。

基于现代货币理论,政府发行债券实质上是一种货币政策,不能为政府的赤字缺口进行融资,政府赤字支出可能会使得银行利率降为零。对于债券购买者而言,无论是政府发行的国债,还是中央银行销售的债券,都会降低银行的准备金水平(王娜,2020)。有学者指出,银行必须持有准备金才能购买国债,而且必须通过中央银行或政府支出产生准备金才能保证国债交易的顺利进行。国债销售会导致私营部门的投资组合中高收益债券取代低收益准备金(贾根良 何增平,2020)。

事实上,各国政府发行的国债收益并不会与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完全协调,所以这就需要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相互配合。

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

主流货币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可以被央行完全阻隔,并且在此约束下,政府不能任意地进行举债融资,必须要考虑债券的数量。然而,现代货币理论的观点却与之相悖,认为中央银行并不具有所谓的独立性(贾根良 何增平,2018)。因为政府采取的赤字货币化措施对银行体系准备金水平的影响根本就无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美国为例,若美联储想要更好地控制利率,就离不开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即中央银行并不能实现主流货币理论所提及的对财政部措施的隔断效果。

现代货币理论主张功能性财政政策,认为各国中央银行单独的货币政策无法有效调控宏观经济。勒纳曾提出,若一国利率过高,政府需要通过发行更多的货币以银行准备金的形式来降低利率;若收入水平过低,政府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总需求,提高收入水平(吴晓灵,2021)。基于这样的原则,政府就不能如私人部门那样实行“稳健财政”,而是以增加财政支出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许多西方国家实行的大规模财政支出项目便以此为理论依据。然而,这导致了许多学者对现代货币理论的强烈批判。但现代货币理论成为各方焦点的根本原因是,面对金融危机,西方各国所实施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引发了对传统货币理论实用性的反思。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失效

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相继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滑,但作用均不明显。美国在此方面最具代表性,到2015 年为促进经济发展,共实行了四次量化宽松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利率在0—0.25%的低水平,并通过增加对债券的购买量来增加银行准备金。因此,银行有了充足的资金向私人部门提供更多贷款,进而刺激总需求并拉动经济增长。但有学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过多增加市场上所需的货币量,可能导致物价高涨,并引发通货膨胀。

基于现代货币理论,商业银行的贷款和企业的投资不仅仅受利率水平的影响,还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即便利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银行和企业对未来风险的担忧仍会影响他们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此外,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而不是准备金水平。因此,单纯考虑准备金水平是不够全面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质是中央银行增加对债券的购买量,提高其市场需求,进而影响利率来推动经济。但对于利率已经很低的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几乎没有作用。例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私营部门的收入,但与其最初的预期目标并不相符。

基于此,支持现代货币理论的一些学者认为,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不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而应该把侧重点放在财政政策上。美国在应对危机时最先通过实行量化宽松缓解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然而,真正使经济下滑得到有效控制的是在其实施《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后。这项法案的实施,直接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基础设施的投资,有效缓解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等问题。由此可知,现代货币理论在危机时发挥的作用不能否认。

结论与启示

现代货币理论虽有不足,但其对主流货币理论的批判值得深思。我们在看待现代货币理论的观点时,不应带有偏见,而应保持理性,实事求是。尤其是西方各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都纷纷实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来恢复经济增长。尽管这些政策带来了如提高资产价格、加大收入差距等消极影响,但它们对经济复苏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通过前面的分析,本文得到了如下三点启示:

一是要跳出中央银行对货币数量影响的主流理论体系。在金融危机时期,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货币市场。货币乘数理论认为,中央银行通过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可以引发银行放贷,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在金融危机时期,银行往往会更加谨慎地放贷,因为他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资本储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此外,一味追求降低利率的政策也并不会增加多少货币量,换言之,继续实行量化宽松只能徒增成本。所以,应对危机需要跳出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

二是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而非单独运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西方各国都“偏爱”货币政策,将其作为调节经济的主要策略,而忽略了财政政策的作用。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创造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也就是说,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来调节经济,以达到稳定利率和增加就业的目的。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到财政政策的影响,避免产生财政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同时,在实施财政政策时,也应该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以避免财政政策对货币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来增加市场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利率水平,以维护货币市场的稳定。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我国的货币政策。尽管主流货币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早已得到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可,但我们不能盲目跟风,而应该立足于国情来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需要特别注重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其次,我国的货币制度和金融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此外,基于现代货币理论,中国的货币政策还应该注重市场化和透明化,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准备金财政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成都推出研发准备金补助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基于獵opula函数的随机性准备金进展法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