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与会计学专业融合研究

2023-12-10冯晓晴博士许文静教授博导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49

商业会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会计学双一流理念

冯晓晴 (博士) 许文静 (教授/博导)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49)

一、引言

近年来,由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极端天气日益严重和频繁,对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共同选择。在气候危机下,世界一流大学纷纷在高等教育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2015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简称“双一流”建设)。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也应该考虑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性。2022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教育教学,高等教育加强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融合贯通,建立覆盖气候系统、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知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碳达峰碳中和一流学科专业。因此,如何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快速高质量地融入会计学专业教学成为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二、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

绿色低碳发展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将环境问题真正纳入发展规划的概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 年发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也非常重视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绿色发展是以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约束条件,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第二,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第三,将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和“生态化”作为主要内容。低碳发展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体现在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绿色低碳发展对会计学专业的新要求

在绿色低碳发展时代,各类发展主体正在面临一场极具挑战的管理变革。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必须更加适应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需要,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会计学专业体系并不能满足绿色低碳发展的现实需求(Bebbington 和Larrinaga,2014;Gray,2010)[1-2]。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碳排放活动涉及企业战略、价值链与作业各管理环节,对现有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学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绿色低碳发展对财务会计的新要求

财务会计领域关于碳排放问题,主要是如何将碳排放因素及时准确地纳入到财务会计核算范围内,以及如何做好碳信息披露。

在碳排放核算方面,全球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就该问题的准则处理意见尚未达成共识,总体原则上存在着净额法和总额法思想的差异(李文新和王淑娟,2022)[3]。净额法会计处理方式认为免费分配的配额没有成本,所以不针对免费获得的碳排放权配额做处理,但若是企业从市场购买的碳配额,则可以作为相应资产确认;最后实际排放量小于配额则可以获得配额出售收益,实际排放量大于配额则需要支付相应费用。总额法则是对排放配额所引起的会计事项按照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处理。无论免费获得还是购买配额资产均按资产全额反映,将企业实际排放确认为负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及碳金融活动的加强,制定出能够反映企业碳排放经济实质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需求迫在眉睫。财务会计需要对这些真实发生的交易做出正确反映。从逻辑上看,净额法采用了对现有财务系统冲击最小、但并不符合基本会计原则的处理方式;总额法采用了对现有财务系统冲击较大但却更为符合基本会计原理的处理方式。因此在总额法与净额法之间如何进行权衡需要进一步确定。

在碳信息披露方面,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企业披露动机不足且披露质量不高;不同披露标准之间的协调成本较高;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指导;数据获取难度大且可靠性低。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是有效支撑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因此亟需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标准和鉴证业务标准;积极探索“双碳”目标下的碳信息强制披露制度;联合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的统一;主动参与碳信息披露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加快建设碳信息综合数据管理平台。

(二)绿色低碳发展对管理会计的新要求

企业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核心主体,需要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与预算资源配置,并对所有涉及碳排放的价值链和作业环节施加严格的管理控制。管理会计将是有效实现管理碳减排的重要工具,可以落实企业最优的碳减排决策方案,高效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碳排放和碳减排活动,并及时对企业碳减排活动进行评价。财政部于2017 年10 月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2 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块包括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投资管理、管理会计报告以及其他功能模块。当前的管理会计体系已不能满足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管理会计对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相应的演化迭代。

在预算管理方面,企业碳预算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碳减排的工具设计和制度安排。企业碳预算是企业为实现其碳排放目标,在业务开展前,通过对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当量进行预先计划和测算,并通过调整经营计划、资源与能源选择,改变主体或产品的碳排放当量,在业务进行中按照预算目标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碳排放当量控制,业务完成后按照碳预算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并激励,以实现碳排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

在成本管理方面,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的碳成本将是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行管理会计工具重点是关于成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核算理念。碳中和本身对成本的影响更多不在于工具方法本身,而是增加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复杂度。此外,碳成本还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较为简单,仅关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随着碳问题的出现,供应链管理需要包含更加复杂的内容。由于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生产或服务活动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除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之外,还应将碳减排融入供应链管理目标中。

在业绩评价方面,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碳成本被纳入到会计体系,原有业绩评价标准可能发生改变,导致高排放企业的评价压力增加,低排放和清洁能源企业将获得评价“奖励”。此外,未来的评价指标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指标,更可能会涉及碳排放量等非财务绩效评价。

在管理会计报告方面,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企业管理会计报告需要重点关注外部信息,包括各地区碳政策、碳交易价格、碳配额变化、碳技术与能源发展等关键信息,以便辅助管理层决策。

综上所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会计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会计工作开展有效的管理减排。但前提是现有会计系统需要对绿色低碳理念快速反应,从而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提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顺利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企业决策。因此,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建设应该尽快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四、绿色低碳发展与会计学专业融合策略

借鉴舒伟等(2021)[4]和孙瑜(2021)[5]构建的会计学人才培养研究框架,本文主要从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我国会计学专业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融合策略。

(一)改革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2018 年1 月教育部发布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高校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其中《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会计学专业)》(简称《会计专业标准》)提出:“会计学作为应用学科,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目标可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各高校可以将此标准作为基本原则,根据自身情况明确特色。”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期,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据此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应该增加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转型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提升大学生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既应当提及一般意义上的气候风险、能源转型、碳排放相关知识等具体素养分类,也应当包括与会计学专业融合形成的专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如“正确认知绿色低碳发展与会计学专业知识的联系”“关注和把握绿色低碳发展驱动下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等。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绿色低碳教育指明方向。

(二)革新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1.国际一流高校的相关探索。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课程。全球气候变化课程(Climate Change Global)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介绍企业和决策者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学生将探索商业在全球脱碳中的作用,以及这种转变将为社会和市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该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应对战略、绿色能源转型、气候适应战略、气候创业机会。气候与可持续性的金融经济学课程(Financial Economics of 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旨在将全球各地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向学生介绍气候/可持续金融快速发展领域的问题和方法。该课程由来自全球不同大学的教授团队提供,每个教授都会发表一次或多次演讲。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与林业学院合作开设了学科交叉课程——能源系统分析(Energy System Analysis)。该课程提供了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来描述和解释能源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所有形式的能源(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生产或转换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和活动以及所有最终用途。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用于分析能源系统或单个能源项目的正式方法,并讨论传统上较少研究的能源系统要素(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能源密度和城市能源使用,收入、性别和能源最终使用模式的生活方式差异)以及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开设了气候金融和环境相关主题的课程。气候金融市场课程(Climate and Financial Markets)主要探讨气候风险如何影响公司、金融市场(包括碳和可再生能源证书市场)以及能源和房地产市场。具体而言,首先讲述气候风险对股票、债务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其次关注碳市场,讨论通过碳或可再生能源信贷和衍生合同等金融工具对冲气候风险的策略;最后探讨全球能源部门(从石油和天然气到可再生能源,再到电力公司)的不同公司如何应对来自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与气候相关的压力。气候与环境领导力课程(Climate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in Action: Building a Sustainable Future)旨在让沃顿商学院的本科生参与了解气候变化、环境管理、道德和领导力等交叉领域的基本问题。

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开设了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的课程。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系统思维课程(Systems Thin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全球环境和社会变化所需的系统思维和系统动力学建模技能。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课程(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ility)将企业可持续性问题置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将经济基础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的关键可持续性问题的能力。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开设了与碳排放相关的主题课程。碳会计课程(Carbon Accounting)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测量、计算、报告和审计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课程内容包含碳核算、碳审核与验证、碳预算和减排目标、与碳核算相关的伦理问题等。碳定价课程(Carbon Pricing)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碳定价及相关政策的设计与实施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涵盖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碳风险管理等。

2.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策略。一些学者探讨了如何在传统会计学专业课程中融入“绿色会计”,提出的建议包括将环境会计纳入传统课程体系(Sefcik 等,1997)[6],或者提供该主题的选修课程(Mathews,2001 年;Grinnell 和Hunt,2000)[7-8],或者作为传统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Gordon,1996;Fleischman 和Schuele,2006)[9-10]。本文认为可以将已有研究结论作为指引,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融合。

第一,增设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课程模块。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际一流高校的经验,在传统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新增气候变化、气候风险、气候金融、能源政策分析、碳会计、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课程。这些前沿专题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具备在气候转型、能源转型、碳减排等领域的相关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分析评价能力与创新思维。以《碳会计与财务专题》为例,课程内容可包含碳市场概况、碳交易机制、碳交易会计相关规范的发展前沿与争议的焦点问题、企业层面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碳绩效的评价机理与方法等。课程知识目标可以设定为:了解国际与国内碳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掌握碳交易机制的基本设计;掌握国际及我国碳交易会计处理规范的现状与争议焦点;知悉目前企业层面碳信息披露的实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了解碳绩效产生的制度背景与发展演进,掌握碳绩效的评价机理与方法应用。课程能力目标可以设定为:对碳交易会计规范的争议问题具有一定分析、评价能力,能够在实务中进行碳会计基本核算;对企业层面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国际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能够在企业实务中对碳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对企业层面碳绩效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能够在实务中对企业碳绩效进行评价;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碳会计环境的变化。课程素质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学生低碳意识,具备绿色会计与财务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

第二,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能仅停留在财会概念、会计准则的解读,而是要将知识传授放到全面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进行思考,要深入挖掘会计学专业课堂中的“绿色基因”,明确会计学专业知识背后的社会责任、价值考量与制度定位。在财务会计课程上,教师在讲授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和环保支出的会计处理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企业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所承担的成本。在管理会计课程上,在讲授成本动因分析时,教师可以结合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资源耗费所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在税务会计课程上,教师通过讲授环境保护税、排污税、碳税,向学生重点传递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审计课程上,教师在讲授资产负债表审计时,补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审计和碳审计相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审计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发挥的重要支持作用。

(三)健全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会计学专业教学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执行者,其自身绿色低碳发展相关专业知识及素养的高低影响着会计学专业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融合效果。教师只有先具备了较高的绿色低碳发展专业知识水平和素养,才能高效培养出具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为此,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师资队伍融合。

1.聘请校内外及国内外能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优秀师资。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借鉴国际一流高校的经验,从能源学院、环境学院和林业学院等聘请教师,与本专业教师合作开设学科交叉课程。不同学科领域专业教师的融合,更有利于打造出契合我国绿色转型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同时,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邀请能源领域和环境领域相关实务界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总工程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实务与理论的结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指导解决绿色低碳转型中新问题的能力。

2.培养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专业教师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升传播绿色低碳知识能力。例如,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纳入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对碳达峰碳中和最新知识、绿色低碳发展最新要求、绿色教育领域的职责与使命等内容的学习,提高教师对于传统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在服务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的客观认识;鼓励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满足绿色转型发展需要的会计制度改革和发展方案;指导教师积极开展绿色低碳与会计融合发展的科研工作,形成“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创新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构建“线上+线下+实践”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低碳实践案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拓展应用线上环节教学资源,探索“1+X”教学模式。教育部在《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创新绿色低碳教育形式,建议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普及有关知识、开展线上活动。在教育部的推动下,2014 年5 月,“中国大学MOOC”频道,面向全国高校提供MOOC 课程平台。2020 年,面对疫情,教育部依托前期慕课(MOOC)建设积累及在线教育形式,发动全国所有高校成功实施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平台,探索“1+X”教学模式。具体而言,“1”是指一系列会计学专业课程,“X”是指与绿色低碳发展密切相关的能源、碳排放、环境科学等系列的精品在线课程。

2.重构整合线下环节教学内容,探索“主题式纵横”教学模式。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气候风险、环境科学、碳排放等教学模块,可能会出现学生在学习环境相关课程后感觉不相融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鸿沟的出现,“主题式纵横”教学模式是可能的解决方案(孔祥维等,2022;Grimm,2021)[11-12]。“主题式纵横”教学模式是指将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与环境科学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匹配,融合成不同主题的课程单元。纵横式教学模式的纵向方面,是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的三个纵向。第一个纵向是针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第二个纵向是针对预算、控制、决策和评价问题。第三个纵向是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问题。在横向方面,是一个行业环境主题和一套作业流程及对应的一套会计审计处理。以钢铁行业碳排放和管理会计课程为例,可以将钢铁行业生产作业流程与碳排放成本核算设为一个子主题。首先借用能源和环境相关课程知识向学生介绍钢铁行业生产作业全流程(从焦化工序到烧结/球团工序到炼铁工序到炼钢工序到轧钢工序)以及各个流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各个作业流程的碳核算边界,识别碳排放源,收集各排放源的碳排放数据。最后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完成碳排放的成本归集与分配。主题式纵横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会计学专业的深度融合,扩展学生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理解,激发学生突破原有框架的创新力。

3.丰富课内外实践环节研学活动,探索“系统性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在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时需要对实践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合理设计。

首先,单项课程课内实践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研讨的模式。以《碳会计》课程为例,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目标设置碳排放权配额初始分配的会计处理、在碳市场上开展碳交易的会计处理、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经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CCER)的开发管理及会计处理等主题。由教师根据课程主题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教师提供的主题列表中选择一个主题,协作收集相关资料论证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或者采用实务中的公司案例来展示项目管理及会计处理过程。

其次,课外实践可以采用实地走访企业开展调研的模式。教育部《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撰写调研报告等,进而了解在厂矿企业、乡村社区中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脚踏实地了解实务中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最后,课内外实践可以采用校企协作搭建实习基地的模式。会计学专业知识只有和企业业务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更好地辅助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决策。为此,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拓展实习基地的行业,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签订实习培训协议。通过建立该类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将融合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会计专业知识与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五、结语

在全球变暖气候危机下,人类的经济发展方式亟需由粗放型向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管理工具,会计必须更加适应新的绿色低碳目标,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系统思路和有效工具,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基础保障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革新。因此,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会计学专业建设迫在眉睫。同时,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的经验做法,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可以系统提炼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会计学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元素,并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升级、课程体系的重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学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融合,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教育力量。

猜你喜欢

会计学双一流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