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基础音乐教育民谣教学探索

2023-12-10

戏剧之家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上饶民谣文化自信

袁 平

(上饶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基础音乐教育,应尝试探索一条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1995 年,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提出“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1999 年再次提出“应重新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引入学校教育”。时至今日,其与“文化自信”理论交相辉映,开展母语音乐教育已成为全社会音乐教学者的共识。

民谣,即民间歌谣,用方言传唱。民谣教学,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文化为基础和背景开展教学。以民谣教学创新基础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由愉悦的民谣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更重要的是把音乐语言与地方方言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度感知本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也称“赣东北”。信州区是上饶市主城区,处信江上游,信州方言属吴语体系。2022 年统计数据显示,信州区常住人口54.26 万人。“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青玉案·元夕》),这是辛弃疾闲居信州时做的一首名词,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信州自古以来的美丽和繁华。信州人杰地灵,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朱熹理学书院文化、弋阳腔和徽剧等戏曲文化交相辉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为学校开展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与上饶市逸夫小学合作开展信州民谣教学实践,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基础音乐教育有机结合,探索了一条基础音乐教改及民谣教学模式建设之路。实践证明,民谣教学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一、以民谣歌唱为载体普及实施中华文化特征的“美育”教学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歌唱活动始终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它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无须进行机械操作,技术负担少。鉴于歌唱是最自然、最简单、最便捷的人类情感外化活动,歌唱教学理所当然成为了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

世界各国的基础音乐教育都把歌唱作为重要的项目。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体验,习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正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又行之有效的途径”“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儿童学习了如何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及多声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2]我国当代教育史长时间内将音乐课命名为“唱歌”课,可见,歌唱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实践中提炼民谣教学三大特征

(一)用方言土语教唱民谣

民谣的旋律走向体现了方言土语的音调、语势,民谣的节奏中也有当地人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习惯。方言中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风俗、审美心理等文化差异在民谣中一览无遗,各地民谣因此展示出迥异的形式和审美情趣。民谣以方言为载体体现其区域性特点。

民谣歌唱依赖于当地方言土语。方言声调之丰富,远不止普通话仅有的阴阳上去四声,同时,方言节奏也是民谣歌唱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韵律特征。

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民谣《摘菜》为例:

打开园门去呀去摘菜,满园的青菜实在叫人爱。天光摘了豆呀,黄昏亦摘瓜,越摘越喜欢呀,越采越满怀。冬瓜南瓜丝瓜黄瓜扁豆豇豆麦豆青豆番茄大葱。哟啧啧!饱鼓鼓的瓜豆长呀长呀么长得快。

上饶信州方言称“天光”为上午的意思,“黄昏”就是傍晚,“饱鼓鼓”则借助蔬菜的丰满外形来表达农作物长势喜人,通俗且生动。特别是民谣中“冬瓜南瓜丝瓜黄瓜扁豆豇豆麦豆青豆番茄大葱”,这种一拍子的说唱方式,一长串唱词如数家珍,体现了劳动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豪感,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同时,《摘菜》每一句句尾都押“ai”韵,一韵到底,朗朗上口。

(二)节奏训练是民谣教学的核心

民谣教学以节奏为核心。

语言和歌唱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可以成为关联性内容,在课堂上贯穿语言、律动等多领域艺术实践活动始终。强调方言歌唱的特殊音韵,就是帮助学生在歌唱中体验超越口头或书面语言的乡土文化魅力。

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风俗民谣《划龙船》为例:

“划龙舟”是中国南方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划船的人在击鼓声的指挥下齐力划动“龙舟”,做竞渡游戏。由于划桨的第一个动作具有爆发力,所以这首《划龙舟》的演唱特点是把每一根小节后的第一拍设为特强拍,刻意强调和放大与2 拍子的强弱对比关系,并让这种夸张的强弱关系和节奏型循环往复贯穿全曲。

(三)民谣题材内容丰富有趣

民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民谣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和情感的文化表现,民谣客观地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形成一道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特别景观。

民谣中有很大部分是童谣,承载了一代代人的童年回忆。如上饶信州童谣《金虫飞飞》:

金虫飞飞,飞到沙溪。沙溪转个弯,飞到六十三。六十三转个弯,飞到象鼻山。象鼻山下顺水流,流到湖潭头。湖潭头上造新桥,碰到嫂嫂。嫂嫂转娘家,头上戴朵花,红花红袛袛,带阿到亲家婆归里嬉。

歌词中嵌入了“沙溪”“六十三”“象鼻山”“湖潭头”这些信州方圆几十里旧时的地名,勾画了一幅小朋友们大脑中想象出来的金虫飞行图。特别有趣的是,小朋友在童谣中还偶遇了头戴“红袛袛”鲜花的美丽新嫂嫂。最后一句“带阿到亲家婆归里嬉”,意思是新娘子嫂嫂今天回门,她热情地邀请小朋友随她去娘家做客呢。“归里”,意即“家里”。

江西上饶历史上也是红色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涌现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民谣。例如,信州红色民谣《打上饶》

民国十九年,正月廿四天。攻打上饶城,红军千打千。开进城门洞,哨兵忙带路。土豪和劣绅,吓得汗淋淋。群众笑盈盈,拍手来欢迎。

歌词叙事性较强,歌词讲述的革命历史也是课程思政的题材。

三、民谣融进中小学歌唱教学案例与课堂反馈

(一)教学案例

✱教学对象:上饶市逸夫小学5 年级1 班

✱教学内容:教唱上饶信州童谣《月光光》①

✱案前准备:

1.歌词内容分析

月光光,月堂堂,刘家姐姐洗衣裳,衣裳洗得雪雪白,哥哥送我上学堂。报名报不上,先生说阿是姑娘。

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特征。洒满月光的小溪边,一个小姑娘在洗衣裳,她洗得很用心,衣服被洗得“雪雪白”。她为什么要这么用心地洗衣服?因为哥哥准备送她去上学,她想给老师留个好的初次印象,她想老师喜欢她。可是,学校不打算接受她,因为她是个女孩子……

歌词充满诗意,节奏朗朗上口,有趣之余多了一点酸楚和叹息。

2.音乐旋律分析

节奏上强化了方言吟诵的韵律,多为一字一音,句尾处时值拉长。旋律进行较为平缓,仅见最后乐句的旋律线条剧烈波动,从突然的四度音程大跳上升,再以四度音程跌落原处,显示出歌中小姐姐因无法实现上学愿望,着急却又无奈的情绪波动。结尾是全曲的“点睛”乐句,音乐戛然而止,引出无限唏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激趣导入,走近月亮”“新歌教学,唱出月亮”“拓展延伸,创想月夜”“情感升华,画出月亮”四个部分,分别对应一堂完整唱歌课中的教学导入、新课教授、演唱展示、课堂小结的教学任务,围绕“月亮”递进式开展教学。

“激趣导入,走近月亮”部分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聆听获得感悟,学生自觉找到童谣《月光光》的歌唱意境和嗓音发声调试范围,在不破坏歌曲意境的恰当音量、音色中开展歌唱前的准备工作,如音阶练习和发声练习。

“新歌教学,唱出月亮”部分是本堂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结合方言歌词念诵,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开展身体律动,形成身体对音韵节奏的呼应。根据上饶信州方言的发音特点,“月光光”的“月”,“刘家姐姐”的“刘”,“衣裳”的“衣”,“雪雪白”的“雪”,“学堂”的“堂”等字音全是短促而有爆发力的重音,这种音韵特征需要在歌唱中体现。此外,根据方言发音习惯,“衣裳洗得雪雪白”的“洗得”二字、“报名报不上”的“报不”二字,需要有意识拖长第一个字的时值,使用附点节奏。该部分的民谣歌唱教学务必建立在第一部分教学后对歌曲意境和音量、音色控制的感性经验基础上。

“拓展延伸,创想月夜”部分意在展示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为渲染和升华民谣歌曲意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感,不妨在歌声中加入乐器音效,通过加入三角铁、蛙鸣筒、碰铃等乐器的音色获得更完美的歌唱体验感,也借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情感升华,画出月亮”部分属于结束课堂教学前的总结提升部分,课题组建议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画出月亮的颜色,立体表现歌曲意境,完成对童谣《月光光》歌唱教学。

(二)课堂反馈

教学过程创造性使用了方言念唱法、口传心授法、沉浸式教学法,并通过课堂游戏设计、模仿聆听、体态律动辅助、音频视频播放、演唱形式变化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了较好的教学引领作用,学生们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师生互动好,上课效果优。

大多数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方言学习环节进展顺利,但还是需要老师逐字逐句去强调方言声调和节奏强弱关系。演唱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用指挥手势向学生提示声调、节奏,演唱效果会更好。

《月光光》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用“通感”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学生普遍给月亮上了暗颜色,因为大家觉得歌中小姐姐不能上学,月亮看见了很难过。教师有必要适时拓展此时的情感教学,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四、结语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依说:“音乐和语言是一样的,只有从一开始就以匈牙利为中心,我们才能够开始一种合理的教育,否则我们就只有像过去那样,培养出一代多语言的人,也是无语言的人”。[3]当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4]在中国音乐文化多体系多元共存的时代,音乐教育界只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担负起未来弘扬中华音乐文化的使命,构建一种有根的中国音乐教育模式。

注释:

①原生态上饶信州童谣《月光光》只有歌词留传,上饶市信州区文化馆谭健老师应要求为它谱上了曲。

猜你喜欢

上饶民谣文化自信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十唱共产党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上饶师范学院书法家风采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拥军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