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分析

2023-12-10湖南工商大学盛常青李宇吴文菊湖南中医药大学戴想荣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媒介人文校园

文/湖南工商大学 盛常青 李宇 吴文菊;湖南中医药大学 戴想荣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以人为对象,基于大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促进其精神品质全面发展,为大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提供助力,可以使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热爱国家、忠诚于党,从而真正体现出高等教育的成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高校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寻求科学可行的解决路径。

一、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一)充实了教育教学资源。以往高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有限、内容更新较慢等,导致实际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融媒体时代,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快速流通、开放共享,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并拓宽了教学涉及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让多元化教育资源融入其中。同时,诸多新媒体平台,如由教育部创办的青年大学习软件,为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多种途径,更是为大学生接触新知识带来了新方法,有助于充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在融媒体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得以有效应用,不仅颠覆了以往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以往教师言传身教到大学生自己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发生转变,为大学生构建出更加契合其身心情况、性格特点的全新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方法优化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发展[1]。

(三)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基于融媒体技术,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切实需求和喜好方向,自主选择融媒体平台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资源,并且依据自身主观判断能力,决定是否参与或发表观点,如抖音热搜内容、微博超话版块中的各项讨论,有助于激发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为其提供了展现自我价值、表现自身能力的平台渠道,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作的现状

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当为大学生充实知识文化、升华思想境界、筑牢底线意识,促进其在今后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如果学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催化剂,那么人文素养教育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道德素质的润滑剂,引导大学生利用自身能力和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前行默默付出。但从当前高校所开展的人文素养教育工作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些许问题。

首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仍是多数高校非常重视的教育内容,其希望通过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来满足新时期社会的人才需求。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加之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推陈出新、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日新月异,对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经过相关调查分析,由于部分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上出现了不平衡。高校没有借助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优势,没有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和创新人文素养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际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造成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整体水平较低的问题。

其次,从部分高校中还发现其延续着应试教育的理念,在落实人文素养教育工作中,往往直接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强行灌输于大学生脑海中,再利用客观的考试题目作为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依据,这种唯成绩论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实效性来讲,难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还有一些大学生眼光浅、见识短,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对自身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支持作用,不愿意花费时间参与到人文教育学习中去,使其自身出现了知识素养与精神品质之间的失衡,也将影响其个人道德、行为举止、价值取向等精神层面的建设发展[2]。

最后,基于新时代背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众多内容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人文素养教育属于隐性教育,要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教育工作目的。目前,高校人文素养教育领域并不具备这种能力,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渠道有限、教育内容陈旧等诸多弊端,加之未能通过理论课堂、校园活动、校外实践三者相互融合的方式构建与其相对应的教育体系,使得人文素养教育难以助力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三、融媒体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一)构建和谐校园人文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不仅可以激励大学生鞭策自我,不断地进行自主性学习,促进其知识素养得到提升,还能够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其精神品质层面的培育,进而促进高校对新时期人才的全面培养。为此,高校需要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出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奋发拼搏的校风学风,使其人文素养教育拥有浓厚的根基。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要以校园物质环境为载体,以融媒体平台为渠道,促进校园景观与人文气息之间的紧密结合,以此发挥校园人文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利用完善、体系的视觉识别系统,将高校校园中的文化特质、精神风尚等抽象内容转变为具体符号,并将其融于校园景观中的花草树木、楼宇建筑、标识标牌中,做到人文意蕴与教学场所的融合、审美意识与实用功能的兼得,以此来打造出能够彰显校园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3]。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全景校园VR 展示、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展现校园内的特色环境,并依托于线上线下各类载体不断地熏陶和渲染当代大学生,致力于构建出大学生身边无声的文化大课堂,进而为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奠定下坚实基础。

(二)打造人文素养教育平台。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依托于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出人文素养教育特色的融媒体平台。对于高校而言,目前切实可行的便是在校园网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以此来更好地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实施路径,既要做到校园中教学工作、图书查询、心理健康、就业辅导、专业建设等各类信息和事务处理的无缝衔接,也要进一步促进融媒体平台的优化设计,使其更加富有渲染力,进而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具体而言,应当注意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主流思想、行为举止等内容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相连接,并在平台中宣传和推送有关于“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教育内容,并开设线上课堂教学、咨询版块等,为大学生思想、精神等层面的困扰答疑解惑,使其可以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认识到正确价值观念内容,极大限度上丰富其精神世界,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

(三)转变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融媒体平台拓宽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边界及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情分析,积极主动接受融媒体这一新兴事物,并树立融媒体思维意识,进一步提高对融媒体影响及作用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设计人文素养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融媒体阵地之中,助力“立德树人”成效,弘扬新时代主旋律。具体而言,教师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以此来让大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可以利用大学生喜欢的融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校园官网等,实时推送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资源,让丰富的教学内容变得“活”起来,充分激发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教育化于无形之中,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人文素养教育[4]。另外,教师也要利用融媒体手段放下身价,与大学生平等相处,置身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并要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话语权、权威性重新回归教师手中,以此来增强教育效果。

(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队伍建设。如果想要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提升高校教师综合素养是首要前提,其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高强的育人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脚步,了解相关信息。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断丰富其先进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并要配设相应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细奖惩考评机制,从而确保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其一,需要熟练掌握融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势,有效解决人文素养教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其二,需要主动关注网络舆论斗争,严加防范网络中恶意攻击行为,及时抑制网络侵入行为,并积极批判网络舆论阵地中的错误思想和观念;其三,需要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可以自行举办一场经验分享会,邀请其他教师在会议中讲解相关经验,以此来更好地提升综合素养。只有高校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扮演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五)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媒介素养又称为媒介涵养,指的是社会大众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并利用其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简单而言共分为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自身需求的数据信息;秉持批判性的思维解读媒介,并将其信息转变为自身所有的;灵活利用媒介资源,服务于自身学习、生活及工作。在融媒体背景下,各类融媒体平台相继涌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而这也容易让大学生身陷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轮换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五花八门的网络,促进大学生的自身媒介素养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大学生应当从自身角度出发,正确意识到融媒体时代为其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媒介素养提升的关键,应当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与媒介素养有关的教育活动,主动了解媒介的产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熟练掌握媒介素养知识,使得自身具有媒介意识,可以更好地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认知和利用。同时,也要积极投身于媒介实践中,参加高校、社团或社会组织开展的媒介实践活动,利用融媒体平台建立自身账号,制作、发布社会正能量的信息,并在实践中学会正确看待融媒体资源,严格抵制其中传播的不良信息。第二,高校要制定出相应的网络媒介管理办法,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并为其营造出绿色纯净的网络生态环境,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5]。

(六)加大校园融媒体的宣传力度。基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也为高校媒体宣传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校内的师生群体作为高校媒体宣传的主要接受者,高校应当进一步发挥校园融媒体平台的作用,借助校内广播、公众号等,打造出渲染力强、内容质量高的人文素养教育宣传内容,确保宣传内容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并有效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从宣传内容方面来看,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宣传内容可分为三类:其一,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如党的指导方针、国家颁布的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等,结合政策方针下的事实案例,将宣传内容生动形象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古典经学、中华传统美德等,通过与我国传统节日有机结合,发挥其宣传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三,人文知识学科内容,如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经过长期渲染,让大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应当正确认识这一时代背景,针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工作现状,积极分析其中的问题,并要依托融媒体为载体,利用其应用优势,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人文氛围、打造人文素养教育平台、转变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观念、加强人文素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等举措,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媒介人文校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人文绍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