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策略

2023-12-10冯永学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3年32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业财预算编制

冯永学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业财融合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渗透到管理会计中,进一步扩展了管理会计的业务和职能,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成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然而,业财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技术、商业模式等层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业财信息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及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新问题。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一、业财融合与企业预算管理概述

(一)业财融合

简单来看,业财融合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业务、财务两部门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共享与融合。2016 年,财政部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提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分析可知,业财融合打破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壁垒,使工作人员对业务和财务产生新的认知,将财务目标下达至每个部门,并从业务开展中获得反馈,从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实现业财信息的共享。新时期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信息技术的渗透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组织方式,加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业财融合成为管理会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业财融合的实施也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如延伸了财务管理边界,提高了管理决策质量,增加了预算的针对性和精确性等。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预算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和全体成员,具有计划、控制、协调、评价等多种功能作用。在预算管理中,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依据,预算方案的编制、执行和评价过程中,将企业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并科学合理地分配到经营活动中,逐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经营活动中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2]。

2.加强内部信息沟通

国有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业财融合是一条必经之路。在过去,业务人员不了解财务管理内容,财务人员也不关心业务开展情况,久而久之,部门之间形成壁垒,产生信息孤岛效应。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加强预算管理能在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建立沟通互动机制,一方面,财务部门掌握业务活动信息,从而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业务部门了解财务信息,有助于细化分工、明确职责,优化经营活动流程,提高业务开展效率。

3.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能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促进战略目标实现。具体来看,从预算编制开始,经过预算执行、控制与考核,将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囊括其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能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对该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经营活动中,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实现各部门协同合作;另一方面根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反馈的信息,能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保障战略目标实现。

二、业财融合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业财融合上取得良好成绩,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然而,企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财融合需要硬件与软件环境的支撑,这导致部分企业在业财融合中,预算管理机制面临挑战,预算管理流程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算管理机制方面的挑战

1.预算主体单一

从内控视角看,企业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各个部门、各种业务、各类人员相关,这些因素的协同度越高,管理工作越能顺利进行。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中,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与业务部门无关,这导致业务人员对预算编制活动的参与度低。与此同时,财务人员编制预算时,也没有到业务部门进行调研,没有听取业务人员的意见建议。最终的结果是预算主体单一,财务与业务两部门之间难以实现协同。

2.预算目标模糊

战略目标代表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而预算目标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评价均要结合战略目标。部分企业由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尚未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且部门职权划分时边界不够清晰,这导致预算工作缺少统一的目标。在预算管理中,不同部门各自独立,企业战略目标没有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影响预算目标的设定,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协调。

3.预算滞后市场

简单来看,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的收支情况进行预测、控制和决策,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响应。然而一些企业的预算具有滞后性,预算编制完成后相对固定,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不能根据市场供需条件进行判断和调整,继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如此一来,企业生产滞后于预算,会降低市场竞争力,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预算管理流程方面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不足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晚,使用的管理工具落后,因此在预算管理实务中容易出现困境。例如:部分管理者的预算管理意识不足,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预算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关系不大,未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另有部分管理者对预算工作消极应付,认为预算编制是给上级领导看,对部门工作的开展缺少指导意义,因此不愿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

2.预算与实际不相符

预算编制必须结合业务数据,才能促进业财融合,才能提高预算方案的准确性,进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3]。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依然采用传统思路和方法,例如设定预算目标时,相关的调研工作不到位、不全面,也没有结合业务开展情况,这就造成预算方案与实际经营不相符。在编制方法的选取上,对增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等盲目采用,忽视了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老问题尚未解决又出现了新问题,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功能作用,还会带来风险因素。

3.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其一,在预算执行环节,一些企业存在重安排、轻执行的问题,预算计划下达给业务部门,业务人员未能深入理解相关要求,导致执行过程与编制内容出现较大偏差。其二,监督控制必不可少,能对预算执行进行约束,然而由于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缺少可行的控制措施,导致部分指标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违规行为。其三,财务部门对市场信息变化的反应迟钝,由于存在滞后性,实际执行环节困难重重。

4.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少,没有建立起协同作业的关系。具体来看,这两个部门的工作目标、理念和方法均不同,沟通过程中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站在各自的角度看问题,缺少统一的目标,很容易出现矛盾冲突。部门信息沟通不畅,不仅影响预算管理工作,也不利于业财深度融合。

5.绩效考核脱离业务

要想实现预算管理的闭环,就必须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及时反馈预算管理成果和不足,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4]。实务操作中,部分企业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指标不严谨,单纯用指标达成率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影响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另外,绩效指标的选取没有结合实际业务特点,多是定性指标,缺少定量指标,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6.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在预算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配置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部分企业因资金投入不足,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收集由人工完成,预算编制使用Excel,容易出现人为失误。实行信息化管理后,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技术手段运用不到位,难以及时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造成资源浪费,进而影响预算管理效果。

三、业财融合视角下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策略

(一)树立全员预算意识

业财融合视角下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应树立全员预算意识。一是加强费用成本预算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积极转变工作思维,规范开展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企业领导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为财务部门提供帮助和支持,获取业务信息数据,掌握经营活动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叫停。二是预算管理工作在业务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合理分配各项业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帮助全员纠正错误的想法认知,提高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三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对管理者进行意识灌输,并且收集基层员工对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业财融合推进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协作。这是因为预算编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而是所有部门参与其中,才能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第一,采用先总后分的编制流程,预算编制工作模式从原来的权威式转变为参与式,要求各部门、全人员参与进来,为编制过程献言献策,提高所有人员对预算的认可度,为后续执行减小阻力。第二,预算编制时,要从业务内容、经营特点入手,既要有财务指标,也要有非财务指标,预算目标要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确保预算方案与业务开展相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冲突。第三,采用多样化的编制方法,例如企业经营活动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可采用弹性预算法,对生产量、成本费用、销售量等数据进行全面收集,计算期望净收益率,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避免超预算现象发生[5]。

(三)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在预算执行环节,强化控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落实监督控制,建立预警机制。对于预算执行的控制,以降本、节支、增收为目标,在业务活动开展中,落实监督控制工作,避免出现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的情况。以采购预算的执行为例,根据库存量、消耗量的关系,选择最佳采购方式,设置最大采购量、最大领用量。预警机制则是对比预算实际执行率和计划执行率,两者出现偏差后,若偏差大于设定的阈值,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管理者进行处理。二是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预算执行过程中,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突出数据的驱动作用。以资金管理为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归集闲散的结余资金并调剂使用,提高资金运转速度,从而缓解业务资金短缺现状。

(四)加强部门协调沟通

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越来越注重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尤其是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及时获得数据信息,为预算编制和执行保驾护航。相关调查显示,不少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业务和财务部门对接效果不佳[6]。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必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通过利用宣传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两个部门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基于预算目标,制定统一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提高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对彼此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最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第一,对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考核,既要关注过程、也要关注结果,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价体系。如此,才能提高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偏差,及时发现预算管理问题并有效处理。第二,选择考核评价指标时,遵循可量化、可实现的原则,结合业务活动的特点,引入多元化绩效指标,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第三,设置合理的奖惩激励措施,对于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员工,给予物质奖励、精神表扬;未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和员工,则进行批评、罚款。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全员积极性,为预算执行和绩效考核减小阻力。

(六)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企业还要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从人才的引进和开发两个方面出发。第一,人才引进环节,对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工作规范书,从原来的行政选人模式转变为市场选人模式。第二,人才开发环节,遵循分类、分级培养原则,岗位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技能要求不同,采用的培训方案也不同,如继续教育、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促进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加强预算管理,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促进战略目标实现。针对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树立全员预算意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六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为相关企业及管理者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业财预算编制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