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能力需求

2023-12-10曹雪琪南方医科大学财务处

财会学习 2023年32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曹雪琪 南方医科大学财务处

引言

“互联网+人工智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把该项新技术与传统财务工作进行结合,该项新技术的使用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财务人员在此种情形下靠“吃老本”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由此倒逼高校财务人员增长技能以适应工作需求。“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高校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与以前大不相同。高校财务人员在新时代技术背景下应该如何应对挑战,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才能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值得探索。

一、“互联网+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人工智能”出现之前的高校财务工作

传统高校财务工作采用线下模式。比如,传统的财务报销工作是报销经办人线下填单,完成审批后到财务部门排队报销,财务人员接到报销单之后进行人工审核,手动输入生成凭证的过程。遇到学期末、年底等报账高峰期,许多报销经办人甚至凌晨就到财务部门去排队,以免报销不及时影响经费结题。由于报销单数量激增,财务人员人工审核的报销单也难免出现问题,报销单退单率高,报账难问题日益凸显。在科研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传统高校财务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报销需求,一方面是报销经办人报销难,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工作压力激增,苦不堪言。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传统高校财务的工作困境是大势所趋。

(二)“互联网+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报销中的应用

在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使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制单审核的工作量。报销的原始单据信息通过经办人在网上报销系统中提交,提交时间不受限制,提交后直接投递网报单,省去了以往只能工作日线下排队的烦琐;财务人员可以在网报系统客户端提取信息,系统按网报单类型生成对应分录,代替了以往的线下制单手动输入分录,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广东某高校为例,网报系统的使用让财务人员在繁忙的年底报账高峰期也可以处理得游刃有余,以往年底全体财务加班做账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三)“互联网+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未使用新型档案管理系统之前,财务档案的查阅在学校财务档案室预约,进入档案室翻阅凭证进行查阅,所查资料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解决了档案查找的时间限制问题。所有的纸质档案都会在提交网报单的同时扫描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报账完成后会自动按凭证号进行电子归档,当经办人想查阅这些信息时,只需登录网报系统或者手机客户端。

(四)“互联网+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其他方面的应用

财务工作智能化也提高了财务工作其他方面的效率。比如,智能财务机器人的使用。智能财务机器人出现之前,报销经办人主要是通过电话、QQ 群等方式与在工作日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而财务人员有时候会由于工作量较大,接电话不及时,给师生员工留下财务部门的负面印象。而智能财务机器人可以24 小时在线回答师生员工提出的关于网报系统使用、财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不仅解答了师生员工的疑惑,而且解决了财务人员每天重复解释相同问题的烦恼,避免其工作中焦躁情绪的产生。

二、“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的机遇

很明显,新的技术背景给高校财务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也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第一,工作效率的提高给高校财务人员节省了大量以往处理相同工作内容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在此情形下,高校财务人员在工作当中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反思自己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并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智能化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是一项崭新的技术,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倒逼本身并不熟悉这方面知识的财务人员去主动学习了解新技术。

(二)“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对高校财务人员而言,新技术背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工作量的大幅度减少使高校财务对传统会计人员需求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复合型财务人员,即既懂财务又懂计算机的财务人员。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如针对同一类报账单手动做账)已经被计算机所取代。如果财务人员拘泥于过去的工作经验而故步自封不求进步,势必也会逐渐被智能化技术所取代。第二,智能化技术给财务人员带来信息安全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网络之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出现问题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信息。

三、“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对高校财务人员能力要求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对财会人员的第一要求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现阶段,以广东某高校为例,网上报销系统在日常的工作使用中会出现一些超出会计人员能力范围之外的系统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找软件系统的工程师去解决。工程师解决问题时大部分不会很及时,尤其是在忙碌的年底结账时期,每次的年结往往需要多个会计人员以及工程师在场,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在这种情形下,财会人员独立处理系统问题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多岗位业务融会贯通能力

高校财务具有很多功能的特点决定了高校财务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比如财务审核岗、复核岗、出纳岗、预算岗等。“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使这些不同功能的岗位在某种意义上联系到了一起。比如,预算岗需要对审核岗日常报销使用的会计科目进行事前设置,而审核岗则是在项目报销时进行预算的事后控制。财务工作是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错误往往能在另一个环节体现,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岗位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需要财会人员熟悉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学会在工作中融会贯通,敏锐地发现问题出现在工作中的哪个环节并及时进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管理会计思维

以往的财务人员仅仅是基于本身的岗位视角进行财务工作,在宏观的管理会计视角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可以直观地为高校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统计信息。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预估未来高校经营状况的发展方向,使高校在成本和投入上有更加精准的把握。财务人员为高校内部服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更多地利用管理会计知识可以在高校的预算把控和成本把控环节进行精准控制。由此,在业务链条上每个环节工作的财务人员都应自上而下具有管理会计思维,并且能够与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结合,确保管理会计的优势发挥得更充分、更加集中。

(四)规避信息安全风险能力

“互联网+人工智能”给高校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风险,财务数据缺乏有效管理,就会有泄露的风险,给高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高校财务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经常会有共用财务登录账号权限、结束工作后账号未退出财务系统的事情发生,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目前,不少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也仍然是一片空白,这不仅容易导致信息安全风险的出现,还使得整个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而高校在应对信息安全事件时,也缺乏应急处置机制,所以尽管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非常迅速,但是高校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缺口。这种情况下,对高校财务人员而言,需具备新时代背景下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

四、“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应对对策

(一)提升财务人员队伍计算机水平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依赖于财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以广东某高校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友财财务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针对广东省内不同高校设置的个性化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高校有省级科研基本户的设置,有的高校需要有特殊端口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对接等。而这些功能需要财务人员根据高校要求自行进行设置。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效果。信息化时代下,财务人员应掌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主动学习新技能,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高校在财务人员招聘条件上可以通过设置复合型专业引进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的财务人员队伍定期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使得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整体提升。

(二)财务人员定期轮岗

同一个岗位的长期工作容易使财务人员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财务工作整体的融会贯通,工作中形成的思维定式会对财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出纳岗的财务人员在系统中出现支付问题时会先从出纳岗角度出发寻找解决方案,而凭证的支付信息是通过多个业务链条参与,问题可能出现在之前的任一链条,思维定式会延长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由此,高校财务人员应该通过定期轮岗的形式接触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利于财务人员在宏观方面把控工作内容,拓宽财务人员的视野,为高校财务的发展奠定基础。高校财务部门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财务人员的定期轮岗:第一,规范管理,制度先行,高校财务部门从制度出发使财务人员定期轮岗规范化,并逐渐落实;第二,轮岗之前为财务人员提供相关岗位的业务培训,消除财务人员的畏难抵触心理;第三,设立相应的奖励规则,调动财务人员定期轮岗的积极性。

(三)由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的整体工作重点也在慢慢由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移。管理会计对于数据的需求比财务会计更加宏观,其本身就是会利用信息化技术统计数据为高校开展各类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撑。首先,高校财务人员应该树立新型的工作理念,即工作重点受智能化大背景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发生转移,传统的工作理念会逐渐被新型的工作理念所代替;其次,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建立起管理会计制度并在后续的工作中将制度陆续完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制度的建立会为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运用点火加薪;最后,推进高校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使管理会计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互联网+人工智能”给高校财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安全风险,高校财务人员需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降低信息安全带来的财务风险。首先,高校财务部门需对财务人员加强信息安全宣传以及引导,使高校财务人员具备信息安全风险防备意识,做好信息安全防范的第一步。比如,财务人员避免共用一个财务账号以及登录权限。其次,高校财务部门需制定信息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用以约束财务人员行为。比如,对信息泄露风险责任设立对应的惩罚方案,强化财务人员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最后,财务人员要积极与技术人员沟通,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具备处理简单系统漏洞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一旦发现系统漏洞,要联合技术人员逐一对程序进行维护,并对潜在风险进行排查,降低给高校带来不必要损失的可能性。

结语

“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为高校财务人员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另一个窗口。“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定期轮岗的方式将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结合起来,拓宽财务视野;思维模式逐渐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提供的数据提升为高校做决策的意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降低数智时代带来的信息安全以及财务风险。相信伴随着新技术渗透到高校财务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新技术的使用,规避“互联网+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不断地为高校添砖加瓦,为高校的发展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推动高校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人工智能与就业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数读人工智能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下一幕,人工智能!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