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分析

2023-12-09姜婷

建材与装饰 2023年36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姜婷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基于工匠精神下,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过程中,能够注重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人才的软实力、硬实力,确保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素质符合岗位要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仅包含现代化施工方法、施工流程等专业知识,还蕴含一部分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为此,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需合理优化传统教育方法,多渠道选择优质的思政素材,促进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1 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教学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致富的前提条件为交通,明确表明交通行业的重要性。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思政设计,引入典型的市政道路工程案例,不仅有助于落实“智慧建造+绿色施工”的新理念,还能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立足于高职院校教学特征,围绕思政教学目标,再从职业道德、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培养等层面入手分析,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教学,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还有利于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的深度统一。专业课思政教育案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教学期间,教师应主动引入有关改革开放史、党史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身承担的任务[1]。再系统化列举和论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涌现的模范人物与重点工程,促使学生形成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等,树立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意识。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1 工匠精神

新时期,工匠精神包含敢于创新、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和敬业爱岗的岗位态度,此类技术型人才是当前企业所欠缺的。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处理难点,需要操作人员遵守施工流程,集中注意力,做到精益求精,准确记录并检验各项数据,保障所有施工数据资料的精准性。对此,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强烈的岗位责任感,敢于承担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推卸。此外,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检验也属于重点,学生应形成按时检验的意识,每完成一项任务立刻按照施工标准检查。若发现施工问题,能主动与同学、教师展开沟通,提出自身的想法和问题解决思路,以此培养自主思考意识和创新精神[2]。

2.2 家国情怀与专业自豪感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沥青混凝土施工、路基施工技术正不断完善,现代化工程设备也层出不穷,满足城市化建设需求。茅以升、李国豪、詹天佑更是成为道路桥梁工程领域的优秀人物,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优秀人物的纪录片视频,展现当时背景下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落后的生产设备,体现优秀人物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奋斗精神,让学生学习更多家国情怀内容,对专业未来发展产生强烈的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拼搏和奋斗。

3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

3.1 教育目标

围绕“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基本内容,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特征,制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再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入相关市政工程案例,之后针对性挖掘思政元素,升华教育成果。课程教学期间,应将“脱贫致富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作为导向,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理论知识讲解,借助图文实结合方式,向学生系统化阐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流程(图1),以及质量管控措施、技术难度处理方法,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为教育目标。同时,规范学生良好的施工行为和安全操作意识,认识到交通领域发展与国家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爱国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贡献力量。

图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流程

3.2 课程设计

为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各个流程,应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1)课前阶段。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统一下发课前学习任务,包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容,并全面收集重大民生工程的新闻案例,特别是有关“四好农村路”的内容。

(2)课中阶段。教师应重点引入优秀工程师的事迹,介绍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关工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工程师身上的奋斗精神和高尚品格。依托于蓝墨云班课动态化分享学习资源,并搭配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情境,使得学生短时间内投入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入获得詹天佑奖、鲁班奖的优秀工程案例,学生能更加直观地认识、了解工匠精神内涵。同时,教师需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思考习惯,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难点,还能认识到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这一期间教师可详细介绍市政道路桥梁领域的工程师,以詹天佑为例,讲述奋斗史以及为国家交通领域做出的贡献,引起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使其形成为国家发展而努力的责任感[3]。不仅如此,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观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图2),随后设计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打造真实的施工场所,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图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

(3)课后评价阶段。为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教师设定课后评价指标时,应以奉献精神、安全意识、质量管控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为基础,并与合作企业展开深入沟通,融入一部分企业考核标准,以此持续完善评价指标内容。随后增设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专家评价环节,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3 课堂教学流程

(1)教师利用学习平台向学生分享沥青路面施工流程,之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环节的施工要求和机械设备。

(2)教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讲述,加深学生理解记忆。提出怎样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对应的实际工程案例,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

(3)统一下发施工视频、图形和模型,并搭配文字介绍,各小组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逐一列举施工要点与注意事项,当发现小组内部出现观点不一致情况,教师需立刻参与进来。

(4)播放沥青混凝土配制、搅拌、摊铺视频,同时提供碾压成型的路面视频,之后组织学生围绕“四号农村路”的内容,论述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5)各小组分别扮演施工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围绕实际案例工程内容和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并解决。

(6)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意见总结。然后教师与校企合作指导老师现场在线联系,分享课堂上学生实践演练视频,给予各小组的内容和总结进行专家点评。课堂教学流程如图3 所示。

图3 课堂教学流程

4 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措施

4.1 学习优秀工程师的事迹

为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育成果,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内容教学阶段,教师应着重带领学生学习我国优秀工程师的事迹,学习并吸收其优秀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让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所具备的道德品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有关詹天佑事迹的纪录片,再联系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关的施工内容,同步推进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教学,展现其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4]。

例如,詹天佑参与工程项目施工时,告诫所有施工人员保障所有工作的精密性,不能存在一点误差,或采用差不多、大概等语意不明的表达方式。并且经常带领一线工人和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勘查,利用经纬仪等简单工具,仔细完成定点和测绘工作,晚上则利用油灯照明绘制图纸。通过详细讲解詹天佑的事迹,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科技水平的进步,爱国情怀得以加深,还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活动。

4.2 深入分析与解析工程案例

从某种角度出发分析来看,思政教育内容包含诸多名词解释内容,若仅仅通过口述方式讲解,不仅造成课堂氛围过于枯燥,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增加知识点理解难度。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展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课程思政教育时,教师需注重工程案例的深入引入与分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学生共同解读施工工艺、科学原理、施工问题解决方案等,并阐述市政路面工程建设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实际市政路面工程为例,当基本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其带着浓厚兴趣学习,并展示施工现场图。再引入事故工程案例相对比,探讨施工事故和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5]。

4.3 增设工程实践体验环节,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涉及诸多动手操作内容,若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将无法灵活所学知识点,也会影响思政教育成果。鉴于此,教师应提前与校领导、合作企业沟通,根据课程安排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训内容、时间和实训方案,再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蕴含的思政内容,绘制完善的知识点结构图,如图4 所示。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多处于露天环境,整体作业环境较为艰苦,通过让学生实践体验,使其感受到路面工程施工的艰辛,学会吃苦耐劳。另外,学生也能明确施工现场的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利用专业施工工具、BIM 技术、CAD 绘图软件等等,即可设计完整的施工方案。进入专业课程期末考核环节,高职院校需调整评分内容、占比,在保留日常表现评分、期末成绩、实训成绩的基础上,加深思政考核内容。例如,学生制作沥青混凝土路面思政专题PPT、思政作业等等,包含各单位承担的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工匠精神、现代化施工技术、“四好农村路”等元素,从而达到预期教育教学效果。

图4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思政教学知识点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是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合理化渗透至各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为例,讲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内容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程教育目标,系统化向学生介绍土木行业的优秀前辈的感人事迹,并阐述不同施工环节所蕴藏的思政元素,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学同步推进,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第九章 沥青湖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用艺术修补路面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跟踪导练(四)2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