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3-12-09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沂河明珠分园张庆娜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沂河明珠分园 张庆娜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游戏,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故此,教师要选择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的游戏或引导幼儿提升学习能力。音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独特的美育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和音乐有关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表达倾听感受,释放内心,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创编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一、指向感知能力,谈游戏化音乐活动的内容
1.节奏类,感受长短强弱
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知觉能力的简称。其中音乐感觉能力指人们借助听觉辨别音高、音强、音长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能力指人们对节奏、旋律、和声等复杂形式的整体感受能力。这些音乐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枯燥难懂,幼儿理解的时候有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与节奏有关的小游戏,让幼儿感受节奏长短强弱,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感受能力。
教师可以从《小蝌蚪找妈妈》《猫和老鼠》等音乐作品中寻找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片段,先展示给幼儿听,让他们初步感知两者时值长短上的区别,然后安排他们参与“节奏游戏”。幼儿要用拍手、跺脚、摇头、挥手、下蹲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感受时间的长短。如有幼儿发现:在展现快节奏的时候,下蹲的动作明显来不及,它比较适合配合展现比较慢的节奏。此后,教师再安排游戏,让幼儿区分强弱音。幼儿可以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强音,用跺脚的方式表示弱音。他们可以结合身体动作区分一下,看看多少强音间隔一个弱音。在该游戏的基础上,再组织幼儿自主调整动作,展现不同的节奏。结合游戏,教师将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化成语言节奏和肢体节奏。这样幼儿增强了对节奏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提升了学习音乐的乐趣。
2.音准类,辨识音阶音程
音准问题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以将音阶音程和各种不同的手势结合在一起,设计有趣的游戏。这样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也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在其中,促进自身发展提高。
《蜗牛与黄鹂鸟》这首作品关涉的音阶音程变化幅度比较大,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演唱的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设计音准类游戏,组织幼儿参加辨识活动。在“看手势唱音高”的游戏中,教师先给幼儿介绍不同手势代表的音高,可以将手握拳放在小腹前,代表“do”,然后依次抬高位置,代表其他的音符。然后教师做出一个手势,幼儿要唱出其音高。在他们熟悉音阶变化后,他们再相互合作,看看能否难倒对方。音程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图谱设计游戏,展现不同的音程,让幼儿用不同的颜色将它们表示出来,分别代表“小二度、大三度”等不同的音程。幼儿不必说出这些音程的名字,只需要在看到不同的颜色后,能唱出代表相应的旋律就可以。教师还可以将音阶和音程结合起来,设计“音乐小火车”游戏,先让幼儿一起学唱歌曲,让幼儿排列成行,一个幼儿唱一个音符,控制音高、音程,试着合作唱出一首完整的歌。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是幼儿的天性,故此教师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注意辨识音阶音程。采用手势游戏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音阶音高的变化,容易理解,并提升自己的反应能力。
3.协调类,融合肢体动作
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将肢体动作和音乐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声势动作、手指游戏等活动,能协调幼儿的肢体动作,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图片,用更形象化的方式体现强弱变化。
《数鸭子》是一首有趣的歌,其中不仅有可爱的鸭子,还有孩子的可爱形象。利用这首歌,可以设计有趣的肢体游戏,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幼儿分别扮演鸭子和小孩,学习其标志性动作。如扮演“鸭子”的幼儿,可以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摇晃身体,下蹲身体,模仿鸭子走路的姿态。扮演“小孩”的幼儿,则要跟着“鸭子”前后移动身体,并且伴随节奏做出数数字的动作。由于一部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所以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同手同脚等问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成情况指导他们调整动作。如可以采用口号法,结合节奏和肢体,配上不同的口号,让幼儿按照口号行进。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提升了肢体的协调性,同时也感受到了该作品的情趣。
二、基于认知心理,谈游戏化音乐活动的资源
1.趣味声音,拓展想象空间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幼儿的认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该阶段儿童只能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知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知事物的倾向。教师要基于他们的认知心理特点,挖掘游戏活动资源,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挖掘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声音,引发幼儿想象,再让他们用各种玩具模拟声音,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结合《打电话》,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挖掘生活中的电话铃声,激活想象空间。第一步,先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听到过哪些电话铃声,有谁的铃声比较有特点。第二步,让幼儿想象一下,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回忆家人打电话的动作、语言,试着和同伴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展现打电话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幼儿唤醒了生活经历,想象力也有所提升。第三步,让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结合《打电话》编演音乐剧。如有一个小组在演唱的过程中,加入了角色扮演,分别演绎父母和孩子。该小组展现了父母去外地工作,孩子很想念父母,所以打电话给父母。这样就将生活感受和音乐表演融合在一起,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利用趣味声音资源,幼儿可以模仿、展示各种具有趣味性的声音。同时,幼儿也通过游戏锤炼了听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对家乡的热爱。
2.绘本故事,附着烂漫情节
故事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节。阅读绘本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围绕音乐故事选择相关内容的绘本,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赏析各种人物形象,并猜想绘本的故事情节。幼儿想象力丰富,这样能让他们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好地理解缤纷烂漫的故事情节。
在组织幼儿学习《小红帽》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他们阅读绘本故事《小红帽》。该活动分若干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听一听”,幼儿倾听歌曲,并展开想象,说说歌曲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个环节为“看一看”,幼儿阅读绘本《小红帽》,看看在绘本中补充了哪些故事,试着讲出来和同伴分享。他们发现,和歌曲相比,绘本故事内容更丰富,情节更跌宕起伏。第三个环节为“议一议”,幼儿要和伙伴讨论,说说《小红帽》的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启迪,最后一起演唱该作品。在想象中,幼儿能激发活动的热情,他们可以伴随音乐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进而理解绘本故事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活动深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有助于促进音乐教学游戏活动的实现。
3.一日生活,生成角色意识
在部分音乐作品中,有一些和幼儿生活有关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各种生活事件。故此,教师可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唤醒幼儿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赏析活动。这样的活动能让幼儿扮演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帮助他们生成角色意识。
学习《劳动最光荣》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一日生活,组织幼儿参加角色扮演的活动。幼儿首先倾听歌曲,说说劳动为什么是光荣的。然后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下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同时想想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他们要根据职业的不同,设定该职业的标志性动作,并将其改成舞蹈动作,融入到歌曲演唱中。在歌舞表演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说说不同的职业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护士能照顾病人,司机能驾驶车辆等,让他们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幼儿还可以说说自己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如有一名幼儿提出:“我喜欢吃蛋糕,我将来打算当一名点心师,要做很好吃的蛋糕,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角色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社会角色中承担的职责、义务和权利等的认知和理解。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所以他们对各种社会角色的理解也不深刻。结合生活资源,将角色扮演融入到音乐赏析中,有助于他们提升理解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聚焦情感体验,谈游戏化音乐活动的方式
1.转换语言,调整时值速度
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富有情感性,故此在组织音乐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聚焦幼儿的情感体验,丰富音乐活动的方式。在歌唱中,旋律和歌词是整体,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诵读歌词的过程中调整时值速度,感受音乐节奏特点。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其节拍是4/4。教师可以组织歌词诵读活动,让幼儿说说诵读快慢和情感抒发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先用比较慢的速度诵读,然后再用较快的速度诵读,说说哪种速度更能体现“我们滑雪多快乐”的心情。幼儿认为,读得快一些有助于体现出欢快的心情,如果读得比较慢,则更能体现舒缓的感觉。此后,教师又给幼儿介绍其他不同的节拍,如1/4 拍、3/4 拍、6/8拍等。幼儿可以试着在原歌词的基础上适当删减、增加字数,又或者改换一些字词,看看是否适合该节拍的特点。最后,教师再让幼儿说说不同时值速度的音乐作品,体现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让他们试着用特定的节奏哼唱出自己的心情。如有一名幼儿哼唱了比较缓慢的旋律,并表示自己此时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很想晒太阳。他们将吟唱、表达结合在一起,深刻感受到了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在诵读游戏中,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旋律的时值速度,同时,他们也通过转换语言调整了节奏控制,这样能让他们增强感受能力,提升理解能力。
2.情景韵律,连接身体动作
在游戏性体验的过程中,幼儿能产生自由、愉悦的心理体验,继而挖掘隐藏在音乐中的情感。教师可以先将幼儿引入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然后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律动起来。这样能将旋律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妈妈的吻》是一首深情的歌曲。教师先鼓励幼儿倾听该作品,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然后创设情境,让他们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是否常常会亲吻自己。他们要试着结合《妈妈的吻》的歌词,找到对应的身体动作,用动作解释歌词。如唱到“已白发鬓鬓”的时候,指着头发,做出佝偻背的姿势。唱到“吻干我脸上的泪花”的时候,做出抹眼泪的动作。幼儿可以说说从这些动作中,能否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如有一名幼儿提出:“我觉得这首歌曲展现出了孩子对妈妈的爱,表达出了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最后,再安排幼儿参与自编歌词的活动,他们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改成歌词,并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填入《妈妈的吻》的曲子中。如有一名幼儿觉得妈妈做的饭最好,将“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改成了“妈妈的饭好吃的饭,叫我嘴馋到如今。”在情景律动游戏中,幼儿挖掘了生活资源,增强了生活感悟。幼儿逐步懂得,音乐作品可以用来抒发内心情感,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3.即兴创编,表达情绪变化
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主动权,让他们结合音乐参与即兴创编活动,试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幼儿可以试着用哼唱的方式,展现千姿百态的旋律,体现自己的情绪变化。这样能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学会在创编中表达自我。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性很强,展现了英雄少年的事迹,且乐曲中的情感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其组织幼儿参与创编活动。首先让幼儿倾听这首作品,吟诵其歌词,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该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不同段落体现的节奏有什么不同。其次,再组织幼儿参与创编活动。幼儿可以试着改写歌词,改变情感。如可以回忆在幼儿园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填入歌词,展现出欢乐的情感。幼儿也可以试着创编舞蹈,他们要充分理解歌曲中蕴藏的情感,并创编舞蹈动作。如唱到“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的时候,可以做出先抹眼泪,然后比爱心的动作。最后,再让幼儿说说改编作品后获得的感受,如有一名幼儿提出:“这首乐曲十分悲伤,即使我将歌词改成欢乐的内容,还是觉得情绪很低落。”通过先欣赏感悟,再联系生活,最后自主创作的活动,幼儿深刻认识到音乐旋律和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样他们能融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参与度,产生自豪感和愉悦感,积极参与到其他的音乐学习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接触世界的方式,幼儿常常通过游戏去探索世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手段,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