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发真情,塑造品德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2023-12-09江苏省南通市沿河桥小学欧阳晓程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习作德育动物

□ 江苏省南通市沿河桥小学 欧阳晓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1]。

在新时代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将德育教学有机融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尤为重要,这也符合当下学生发展的新需要。那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教学的渗透呢?

一、以热爱之心挖掘德育素材

小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决定写作的主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留心生活,挖掘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具有思辨性的论点进行思考和探讨,让学生大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辩论,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新态度,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思维批判性。

尤其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与自己紧密相连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点滴,成为写作素材,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感恩与热爱之心。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对周围事物、自己的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丰富学生的见闻和感受,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写作的切入点,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2]。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往往遵循从关注自我,走向关心他人,从关注家庭走向关注社会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内关注自己的成长,更要向外关注社会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什么是人文关怀。联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对生活的感知,从而提升学生观察的敏锐读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关于亲情的习作题目,如三年级上册的《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和五年级下册的《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些习作题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情,以及如何在写作中展现亲人的特点、行为,形成正确的亲情价值观等。

以五年级下册的《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习作为例,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难忘的瞬间。高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记叙文写作中已经打好了基础,能清楚交代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对于“成长那一刻”的具体刻画不够生动感人,往往比较简单直白,对自我内心的剖白也不够深刻,甚至词不达意。

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学生在处于关注自我多过关注他人的阶段,日常生活中更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留心观察与亲人相处的细节,更加捕捉不到内心震撼以及心灵成长时的波动,在选择写什么的时候,思考的角度非常局限。很多学生会借鉴优秀作文中的例子,而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互动和经历,挖掘出一些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尤其要引导学生回忆细节,从一言一行中感受亲情,理解这些外显的行为之下亲人内敛的关爱之情。

在这类习作教学中学生自身的经历尤为重要,只有亲身所历,才能在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亲情,再进行心理描写时才能有话想说,抒发真情。因此在挖掘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不知不觉渗透了亲情教育,学生提高了对生活的敏感度,积累了丰富的情感素材,成为了一个懂得欣赏、感恩的人。

只有以一颗热爱之心来看待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内心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挖掘和记录写作素材,不言德育,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德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在悄然建立。

二、借能力提升促进德育效果

随着国家对德育的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方式有很多,但在德育活动中,往往形式丰富,但效果甚微。因为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灌输性的德育活动很难引起学生的认同与共鸣,很难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影响学生的认知与行为。

但写作本身是一种输出过程,在习作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学生在构建语言的时候会思考得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形成更大的情感震撼和认知影响。在写作时,学生将会进行主动思考、主观表达。学生的习作,本来就是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外显形式,在习作教学相融合的德育教学,因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德育效果也会更佳。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可以渗透德育目标:从动物的角度出发,描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关注动物保护和自然和谐,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喜爱保护小动物是孩子的真善美的天性,但自然和谐、生态环保意识对孩子来说有些遥远,如果泛泛而谈很难引起孩子的共鸣。但教师可以借助这篇习作,以小见大,将学生已有的和动物相处的经历,和形成自然和谐、生态保护意识的德育目标建立联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处理好文章的详略,开头可以简略描述动物朋友的外貌,包括它的体型、毛色、眼睛等特征,抓住特点来写。接着选择一些和动物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例如一起玩耍、共同经历等进行重点描写,可以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描述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和互动。最后描述动物朋友的习性,例如它的饮食习惯、行为习惯等。在文章结尾,写下对动物朋友情感。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表达对动物的热爱和关注。

修改习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重点内容写生动,可以借鉴本单元老舍的《猫》、丰子恺的《白鹅》中的写作手法,将动物拟人化,或者采用明贬实褒的手法,写出自己对动物朋友的喜爱。在文章结尾抒发对动物朋友的感情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学生与自己的宠物能和谐相处,是否也能与自然界的动物和谐相处?地球没了动物会怎么样?以自己养的小动物为切入点,让学生从关注自身感受,拓展到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保。在写作时,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表达,能让学生沉浸在动物相处的和谐情境中,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和谐的思考,由情走向更深层次的理性,学生在情不自禁中形成了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生动的表达。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只有在有真实实践经历和深刻情感体验的前提下,才会愿意写作,才能写好作文,所以教师不能离开内容空谈写作技巧。在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教师更要抓住习作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渗透德育,才能使学生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同时深入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在这样的主动建构下,德育才会有效果。

三、以多元评价实现德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可见教学评价对提升学生习作十分重要。首先,教师的多元评价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互批,写下建议和感受,这也是一种评价方式。还可以让自己评价自己,在读了优秀文章后,回过头再读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有什么不足,这样学生在评价中可以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都将获得提升;其次,评价是激发学习动力和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传统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容易导致学生焦虑和动力不足。多元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评,学生借助自身特长,融入更多创意写作手法,习作风格更加多元;最后,多元评价保护孩子的表达欲望,使孩子始终热爱表达,学生既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作,同时在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将能进一步提高习作积极性。

多元评价可以促进德育教学,达成德育目标。对习作的评价内容,除了要对学生的表达方式、写作策略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文章选材积极性和健康性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注重对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德育价值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写作不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是传递正能量和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途径。

对于那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要关注学生所表达的价值观。对于那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的作品,更应该肯定和表扬;对于不符合社会价值要求的作品,应当进行引导和纠正。倡导诚信写作,对于抄袭、篡改、伪造等不诚信行为,应当进行批评和惩罚;对能独立原创、深度思考、认真写作的学生更应该进行夸赞。

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那些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文章,应该给予赞赏和推广。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习作很有多。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介绍这个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美食文化等,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传说》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神话传说进行改写或续写,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并写一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间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在评价学生这类习作时,可以设计评价梯度,从易到难进行评价,既要评价表达清楚、表述生动这些基础要求,又要评价德育教学效果,如是否在写作前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是否在写作中发扬传统文化,是否在写作后树立了民族自信,产生了民族自豪感。这样渗透德育的习作评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达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信的德育目标。

总之,在习作评价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作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表达,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路径还有很多,可以结合不同习作主题尝试不同的做法。部编版教材在设计习作主题时,充分考虑了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教材中的习作主题包含了不同的德育元素,如二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的《我是一只小虫子》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描述对自然的感受和发现,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的《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可以让孩子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和优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人。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我的植物朋友》可以让孩子从植物的角度出发,描述对植物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自然环境和植物保护,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我和__过一天》可以让孩子通过想象和创作,了解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文化传承和发扬,培养文化自信。

除了以上列举的习作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补充一些习作,利用好习作中的德育元素,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时,也要留心挖掘德育素材;在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深入思考,积极自主构建道德意识,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在多元评价的过程中因生而评,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表达。通过这些策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敢于把生活中的真事写下来,乐于把生活中酸甜苦辣写下来。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在写作中流露真情,会在写作中生动抒发,这样渗透德育教学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抒发真情实感中,塑造他们的品格,主动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习作德育动物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