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整合漫谈

2023-12-09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郑超青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郑超青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相应的作用,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在持续地进行改革,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在逐步增加,并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信息技术逐步发展成为辅助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工作或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成为中小学课程教学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1]。

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需要重点把握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设计结构、设计目的和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一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二是课程整合要注意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三是技术能力方面要具有可操作性;四是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五是要注重课程目标与整体目标的统一。

二、目前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整合中的不足

1.教育资源的构建缺乏顶层设计

中学阶段开设众多的课程,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点有所差异,因此,在中学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科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不能采用统一教育资源构建的标准模板和思路。为了让不同学科课程和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学校应重点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避免学生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失去科学理论指导,降低了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2.信息化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部分中小学在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单一。首先,教师信息化认知存在偏差,落实信息化措施参差不齐。部分年轻教师已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教学,并用视频和音频材料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堂之外转移到课堂当中来,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激情[2]。部分年长教师难以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学习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意愿或能力不足,错误地认为信息化教学无法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试验。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中小学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形式单一,无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突破重难点知识效率较差。部分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压之下,被迫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虽然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视频、音频等互联网资源,但没有树立网络资源为课程服务的意识,无法根据网络资料调整教学重难点,导致信息化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刺激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3]。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较为缺乏,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突显出来。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往往是授课教师主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配合的状态,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进而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忽视师生互动,导致教师很难捕捉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进度落后,增加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反作用于学习效果。

4.信息化资源利用问题

现阶段的学科课堂,多数教师能熟练使用PPT课件进行教学,会适时根据教学内容逐一向学生展示课件,也会将教学重点内容着重进行标注和讲解,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和多媒体课件引导下进行的。虽说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成分,改变了原有单纯由教师口述讲解的教学模式,却并没有从根源改变传授课程的模式,只是从“人灌”转变为“机灌”,未能实现教学实质意义上的转变。

还有一部分中小学在推广应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并未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等先进技术,也并未将现有的教育资源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资源利用形式,实质上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被动授课,并不能算作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耗费了时间、经费却没有达成强化教学资源的目标。同时,教师对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不高,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优势

1.顺应信息时代教学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环境后,信息化成为新的时代发展特征,信息技术也成为了社会运作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同样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中小学课堂教学,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校的教学模式有更大的拓展机会。推动中小学教学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信息化手段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是信息化的需要,又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其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转变,使之与新课改的理念相契合。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

2.符合新时期学生信息接收特点

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信息化技术是近年来重要的教育研究方向,也逐渐成为了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之一,能够使中小学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当下学生信息获取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中小学生群体中获得了更大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这一背景下,让信息技术的应用重归于课堂教学,对协调课程学习与信息技术使用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并可同步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素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沉浸到学习氛围当中,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培养新时期新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操作技能、自我保护意识、创新精神等进行全面的学习。

3.信息化技术可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对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能够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使得中小学教学能够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能够使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避免教学资源不足而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依靠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选取更加多样的课外拓展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相互融合促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缩小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差异导致的教学差距,使得不同经济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依靠信息技术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整合的对策

1.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教育普及

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先决条件。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的各个元素结合起来,让它成为教师和学生认知的工具。中小学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拓展应用范围。建立信息化教学课程,必须从实用性、灵活性、整合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上,多媒体技术实现了通过网络教学数据库、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专业相关知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传播,使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影像、图片、音频等形式在课堂中得到展示,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可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

2.利用信息化技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意识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所以教学情境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传统教学实践中,营造教学气氛,教师主要靠的是课本呈现的相关资料,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因为教材资料内容缺少更新,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当中,可以依靠音、视频内容实现更好的情景引入效果,将学生注意力有效吸引到教学当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设备设计课堂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在信息化课程设计的衬托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就学习内容开展热烈的互动。通过营造适配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音乐引入到语言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活跃起来。音乐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能把各种复杂微妙的情感通过音乐表现出来。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教师可将朗读练习与原声演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播放有关草原生活的视频或音频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草原的美丽,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丰富学科课堂教学资源

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可丰富教学资源,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广泛地搜集优秀的教育资源,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总结,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潜在效用性,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的拓展延伸,可以适当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再进行复习提升,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反复地思考,加强记忆,通过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选择在校内建设电子图书馆,这种方式是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的图书馆在资料查询、信息获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当前教师、学生所期望的服务效率有一定的差距。而借助了信息技术的电子图书馆,就可以针对传统图书馆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改进,将传统的保管纸质类图书,发展成为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资料结合的形式,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空间,又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快速、准确获取数字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和学生在电子图书馆中可以快速获取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载体形式的教学信息资源,大大提升了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势,促进教育资源有效共享。

4.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师生交流互动

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育与训练。信息化智能设备也只是一种工具,如何正确对待使用这一工具带来的影响,取决于学生和教师如何使用它。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二重性,如果没有正确引导,部分学生可能只是利用智能设备来玩游戏,或者是浏览无关紧要的信息;如果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智能设备来进行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设备可以给中小学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授课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方式,使得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得到更大的重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扩展多样性的师生交流方式首先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学习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依靠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考察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师生交流互动环节应当以学科教材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靠互动完成知识学习,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结合以上的分析内容可知,在现阶段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信息化资源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学校及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学生而言有助于调动其对课堂及课外学习内容的兴趣,提升学习信心,有助于侧面提升教学工作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