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互促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3-12-09翁璇
翁璇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农业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农村与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的重任,如何更好地为农村与农业经济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农业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构建农业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农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一大批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分析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两者的互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能够为我国发挥农业高等教育优势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1 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的相互关系
1.1 农业发展决定着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经历了多次与农业经济同步的起伏,从历史阶段出发,我们能发现农业经济与农业高等教育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首先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从1953 年开始,便进入了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农村农业经济建设的政策,大规模调整了农业高等院校规模,农业高等教育得到了阶梯式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农业院校修订了教学计划,强调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形成了设备配套、学科齐全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农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快速发展,我国涉农高校规模和数量及学科建设都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决定着农业高等教育的规模,不同层次、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培育提出了不同的诉求。[1]
1.2 农业高等教育推进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农业高等教育为农业经济发展培育出优秀的高级人才。农业发展主要依托科技投入及政策支持,在新时代视域下,人才素质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推进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农业院校通过提升本专科教育效率、发展研究生教育、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陆续为农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农业高等教育为农业经济中的技术升级发挥着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新导向,使农业向着高效、优质、高产的方向快速发展着。这一农业体系的构建依托于科技的更新与发展,特别在知识经济视域下,农业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为农业经济的跃迁式发展带来了希望和契机。农业高等教育不仅是推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的人才输送基地,同时也是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与转换的主渠道[2],农业高等院校拥有先进的设备,齐全的学科,雄厚的科研与师资力量,更有一批硕士、博士、学者、教授参与到农业技术的开发工作中,这为我国农业发展转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2 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互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的互促发展,不仅能为我国乡村培育出优秀的专门性人才,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还能结合农业经济对农业教育的现实诉求,及时优化专业结构,改善办学条件,为农业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3]但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农业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却是影响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对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对农业院校教育投入力度还不够,这种现象与农业高等教育在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不匹配,势必会导致农业高等教育在科技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层面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但从我国教育投入的来源出发,农业院校的财政投入来源普遍以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主,缺乏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导致农业高校难以通过多样化投入体系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能力。而在政策制定层面,政府部门还没有形成面向农业教育与农业经济互促发展的政策机制,没有形成激发企业参与农业教育投入的保障政策、优惠政策以及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绩效政策。政策投入的缺失,必将影响到农业高校服务农业经济的整体质量。
其次是农业高等教育服务三农的理念与行动不足。当前,农业高等教育虽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我国农业院校同其他类院校在优质生源的争夺上处于弱势地位。一些院校通过宣传活动、文化活动,强化师生服务三农的思想教育还没有到位,缺乏调动、激发教师参与农业经济建设活动的激励机制。而在行动层面,农业高等院校对农业经济的服务,主要以物资输送、人才培育为主。但当前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优秀人才不愿留下来,高校教育对农民生产的实际需求还有距离,导致高等教育服务农业经济的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度。
三是有些地方农业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只有面向农村与农业经济的高等教育体系,才能让人才培育、专业建设、科技研发都聚焦到农业经济建设的需求上,才能为农村居民获得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留在农村、为地方政府深化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有些地方有些高校还缺乏此方面的探索与尝试,缺乏此方面的经验与方法,导致有些涉农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与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脱节。诚然,我国很多院校都做了相应的探索,但在管理体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资源利用等层面,尤其是涉农院校依旧存在着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难以形成由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网络,不能融入到全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 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互促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财政支持是农业高等教育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并落实更多扶持政策,促进涉农高校优势资源的整合,强化农业专业的建设路径,提升农业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育人质量,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培育一批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专门性人才。在此过程中,政府鼓励农业院校制定一个以社会参与、政府主导为主的教育投入体系,拓宽农业院校资金来源渠道。例如,构建农业科技转化基地、开展有关科技转化的咨询、推广、培训、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使其在科技转化中,为企业和院校带来经济收益,帮助农业院校获取新的投入点。又比如依托农业院校、政府部门、农业企业,构建一批集成果转化、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于一体的;融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的农业实践基地;并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使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基地,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但为实现该目标,政府部门应加强培训投入与科技研究,加强有关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战略规划,形成鼓励农业院校与社会组织合作、农业产业与农业科技结合的扶持体系,以及鼓励农业院校进行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唯有如此,农业高等教育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在加大农业高等教育投入的过程中,还应形成教育投入评价、监督机制,提升教育投入的“精准性”“有效性”,让资源投入作用于农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与科技研发中,让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更紧密,从而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3.2 强化服务三农理念与行动
我国高等教育应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服务三农”“面向三农”的主体意识。实践证明,观念陈旧必将为农业教育助推农业经济发展带来阻碍。唯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应加强师生“为农”“爱农”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奋斗终生”的服务意识。各院校一方面应宣传乡村振兴、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鼓励学生、教师为农业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呼吁一批教师投入到服务农业经济建设的事业中,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才学,实现农村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建设。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政策,转变长期占据人们思想的乡村无作为思想,帮助学生在乡村创业、就业、发展,使乡村成为学生建功立业的平台。学校还要组织教授或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乡村传授生产技术,解决技术难题。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养殖及种植特点,加强培训指导和现场示范,进而通过开展面向农村居民的培训互动,实现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充分结合,为我们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此外,在强化服务农民、农业、农村的过程中,农业院校还应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的合作,通过模式优化、体系革新、制度完善、方法更新等手段,探寻农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新思路。例如,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经济,或者结合区域产业特征,推行订单生产模式;或者加强智力支持,将农业经济发展理论运用到政府决策中,引导、扶持、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总而言之,要想推进农业高等教育与农业经济的互促发展,就需要强化农业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理念与行为,使农村经济在高等教育的支持下,获得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建设,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4]
3.2 构建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体系
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构建高等教育面向乡村的教育体系,需要结合农业经济发展诉求,强化育人质量。在此过程中,应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科教兴农政策为引领,以农业院校为抓手,形成一个面向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由地方政府统筹的、由县市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教育形式统筹结合的,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的,能够提供多次、多种学习机会的高等教育体系与制度。农业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农村社会发展与农业经济建设的基本需求,要为农村培育出多层次、多方面的适用型人才。[5]同时关注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推行非学历与学历教育、生产劳动与课堂教学、学以致用与常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探索性、应用性教育活动,实现多种学习方式与学习途径的结合。但在构建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农村教育优势,形成成教、职教、普教育统筹结合的教育体系,使其拥有职业培训、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等功能,同时利用和开发各种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形成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从而将乡村高等教育渗透到全国教育系统中,增强农村高等教育的实效性。此外,为更好地发挥农业高等教育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在全面改革考试制度的前提下,引入技术资格证与职业资格证制度,形成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评估、考核机制;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从提升师资培训、政策制定等角度为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对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结合当地农业市场化及农业结构优化需求,加强应用技术手段、实践能力及实用技术等层面的学生培养,深化农业管理、市场、贸易、经济等层面的学校教育,改善农村农业人才的培育状况。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农业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农业高等教育作为培育农业人才,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阵地,应担负起推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使命,使农业经济转变成以科技和生产要素提高为主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农业经济与农业高等教育的互促发展,我们要将“着力点”放在农业高等教育上,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服务思想、构建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实现农业经济与农业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