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表征、机理与实践路径

2023-12-09周良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武装数字理论

周良发

(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1]。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能否成才直接关乎“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成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2]53这一系列科学论断深刻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为此,要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先锋力量。然而,党的理论武装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必须与其所处的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精度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全面赋能,正推动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之势迈入数字时代,也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提供了战略契机。在此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外在表征、内在机理及未来可行的实践路径,旨在使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栋梁。

一、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外在表征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3]69理论武装作为我们党百年来传承赓续的优良传统,在教育、引领青年学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人才。新形势下扎实推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工作,要切实厘清“谁来武装”“去武装谁”“怎么武装”“武装什么”“何以武装”等一系列核心问题,而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则使党的理论武装具有主体构成多元化、对象识别精准化、样态呈现场景化、内容推送个性化、方法运用适切性等外在表征。

(一)“谁来武装”:数字技术赋能理论武装主体构成多元化

厘清理论武装主体是加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根本前提,主体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决定理论武装的实际效果。然而,传统情境下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主体较为固定,大多集中于党政机关宣传思想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科研院所理论工作者等相关工作群体。作为专业化社科理论研究者和宣讲者,他们不仅谙熟党的创新理论、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还了解理论武装基本流程,在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工作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但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动态更新和青年学生理论需求的复杂多样,使得理论武装工作完全依靠这一“关键少数”是远远不够的。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为理论武装主体构成的丰富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数字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平台和数字媒介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使理论武装主体构成多元化成为可能。网络空间平台的不断涌现,为党的创新理论数字化生产、传播和应用提供了载体,使普通民众亦能接触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数字媒介产品的日益丰富,为普通民众参与党的理论传播、教育武装青年学生提供了媒介渠道支持。数字技术发展完善和持续赋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武装主体构成的单一化格局,有助于开创“全员”动员、协同育人的可喜局面。

(二)“去武装谁”:数字技术赋能理论武装对象识别精准化

精准识别受众对象是理论武装的重要基础。只有精准识别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理论知识。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和传播设备的局限,以往理论武装主体对青年学生理论需求的识别精准度不高,大都基于自身工作经验、直觉判断及抽样数据分析来识别受众对象的需求期待。这些识别方法的主观色彩浓厚,不可避免地存在认知偏差。特别是伴随网络数字媒体而成长起来的“00”后,成长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他们思维更活跃、个性更张扬、情感更丰富、诉求更多元,传统的方法业已不能完全识别其思想图景。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并在信息传播中高效应用。在数字技术的有效支撑下,青年学生网络行为留下的所有痕迹都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动态分析和精准识别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和理论需求提供全样本的数据支撑,借助全样本数据分析使得对青年学生需求的识别更加客观真实。具体来说,通过数字技术强大的数据采集、聚合、分析和处理能力,对青年学生理论认知的前期需求整合、过程同步追踪和效果及时反馈,能够为理论武装主体提供动态化、整体性的客观数据,驱使受众识别由经验转向实证、由模糊转向精准。总之,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精度数字技术的优势,确保理论武装对象识别客观化和精准化。

(三)“怎么武装”:数字技术赋能理论武装样态呈现场景化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而具体内容的样态呈现又与技术研发应用程度、受众对象的认知习惯密切相关。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重塑了信息传播场景,使场景化传播日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模式。相比扁平单一的语言文字传播,场景化传播以其生动形象、立体质感的视觉效应切实增强了传播吸引力、体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4]。数字时代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可视化技术应用、场景化传播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即可视化技术能够将数据转化成图像、图片,并基于场景化元素提高信息传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要求理论武装主体把场景化传播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将党的创新理论核心要义以场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科学理论场景呈现有效性的提升,要从传播场景细分化、场景适配智能化两个方面推进。一方面,细分传播场景,即借助数字技术动态把握受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关注和诉求,为特定传播场景的创设和细化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智能适配场景,即基于数字技术精准识别受众的个体差异性,智能适配传播场景并精准推送传播内容。

(四)“武装什么”:数字技术赋能理论武装内容推送个性化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端创新型人才的鼎力支持,而开展个性化教育则是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循此理路,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同样要把个性化工作模式作为重要任务抓牢抓实。回望数千年中国教育历程,个性化教学由来已久且有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5]。然而,传统情境下党的理论武装依然存在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倾向,科学理论供需错位现象并不鲜见。数字时代全面到来,数字技术驱动科学理论供需匹配更为精准,个性化理论推送由构想变成现实。为此,理论武装主体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优势,并不断激发其潜能,根据青年学生的行为轨迹数据,精准追踪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同步反馈质量,进而不断优化理论武装的方案和措施。具体来说,根据理论武装的不同目标采集特定对象的行为数据,如成长经历、情感特征、思维方式、知识构成、理论需求、学习习惯等,以精准定位青年学生的个体性特征,继而为特定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科学理论。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利用算法优势,实现理论武装整体性推进与个性化推送的有机统一,继而为青年学生提供差异化的理论指导。

(五)“何以武装”:数字技术赋能理论武装方法运用适切性

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武装青年学生,直接关系到理论武装目标的实现程度。方法运用得当无疑能达到理想效果,反之则难以取得实质进展。回溯百年历程,我们党在青年学生理论武装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基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情势对具体的方式、方法加以拓展优化。长期以来,理论宣讲、专题活动、主题教育、实践体悟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推动党的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养分。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青年学生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对党的理论武装的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理论武装主体必须在充分发挥传统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根据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对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升级,运用适切的方式、方法提升理论武装的有效性。从具体的方法来看,要充分彰显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和青年学生的自身特质,在理论武装的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灵活选取其中一种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借助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抽象与形象、虚拟与现实、整体性与碎片化等方式、方法实现理论武装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内在机理

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一以贯之接受思想洗礼,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而基于数字技术推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充分彰显数字技术驱动理论武装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潜能,厘清二者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从平台搭建、技术应用、进程优化等环节有序推进,使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更加数字化,更具科学性。

(一)建立数据平台,采集与分析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相关数据

数据平台是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基础和载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采集、整合和处理各类数据信息,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支撑。构建数据平台,运用数字技术采集和分析与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相关的数据信息是确保理论武装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与青年学生相关的所有网络行为都可以长时段记录并数字化表现出来。这些数据信息是理论武装数字技术应用的客观基础,为有针对性地推进理论武装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基于数据平台采集和分析理论武装前青年学生的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理论武装前青年学生的数据信息,旨在精准识别其思想状况和理论诉求,为明确理论武装目标、制定理论武装方案、细分理论武装场景、选择理论武装方法、把握理论武装进度等提供决策参考。其次,基于数据平台采集和分析理论武装中青年学生的数据信息。理论认知和信仰培育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期间可能出现反复和倒退,而只有采集青年学生全时段的理论学习、内化吸收、外化践行等方面的数据,才能有效绘制青年学生在理论武装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图谱。最后,基于数据平台采集和分析理论武装后青年学生的数据信息。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重在培养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为此,要把理论武装后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作为权衡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与聚合能力,能够对理论武装前、中、后青年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并及时反馈,为主体改进和调适理论武装方案和方法提供决策参考。

(二)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和验证青年学生理论武装体系模型

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理论武装工作质量和成效,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数字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鲜明特征。一方面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理论武装工作体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2]33数字时代推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同样要构建和完善工作体系。作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高效运作的行动纲领,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由一系列的指标、参数和维度组成,指引着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然而以往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指标、参数、维度的确立主要依据模糊聚类法、目标分解法等统计算法。这些方法只能对结构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测算,不能有效应对图表、视频、音频、动漫等半结构型、非结构型数据,致使分析结论精准度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人工神经网络、机器深度学习等方法能够有效分析各类数据,进而对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指标、参数进行筛选、界定和赋值,如青年学生价值认同度、思想获得感等方面数据,以确保关键指标、参数能够充分彰显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另一方面可以运用数字技术验证理论武装工作模型。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建立只是前提性工作,还要在实际运用中检视体系模型能否有效达成武装青年头脑的目标。青年学生正值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但辨别是非对错能力差,这无形中增加了理论武装的难度,也使得理论武装模型构建面临挑战。这决定了理论武装主体必须科学判断工作体系指标、参数的权重与赋值,使理论武装体系模型更具客观性和实用性,而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能够动态验证理论武装工作体系指标设置、参数选择的适宜度,使指标、参数的权重与赋值更加科学合理。

(三)创设数字场景,助力和优化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实施进程

数字技术驱动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是由各类数据、指标、参数、模型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算法系统,它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来推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数字化和客观化。为此,要以数字技术创设特定场景来构绘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全景式数字画像。也就是说,理论武装数字画像是运用数字技术对青年学生行为数据加以记录、挖掘与分析,并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数字画像,进而立体、形象、直观地描述和刻画理论武装的整体样态,以便对理论武装工作的基本态势进行科学分析,并对其未来趋向进行合理判断。一方面,创设数字场景助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实施。加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显然要把道理讲深、讲活、讲透,而生动形象的传播场景无疑是深化青年学生理论认知的充要条件。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数据采集、聚合和处理上的巨大优势,使青年学生对思想动向、行为方向和价值取向的把握更加精准和客观,并以此为重要基础,创设有针对性的数字场景助力理论武装高效实施。另一方面,创设数字场景优化青年学生理论武装进程。推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技术二重性致使数字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问题,需要及时诊断和完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使问题的诊断、质量的反馈更为迅捷、全面和深刻,并同步生成更有适切性的传播场景以不断优化理论武装进程,进而在优质高效的场景传播中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感。

三、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实践路径

加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不仅仅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事业蓄积后备力量。在数字时代的宏大背景下,基于数字技术驱动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是提升理论武装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举措,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有效赋能,需要理论、主体、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具体到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而言,则要从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主体素养、强化技术支撑、筑牢制度保障等环节入手,使数字技术有效驱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走心。

(一)夯实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基础

在数字媒介产品不断丰富的今天,党的创新理论承载介质、呈现样态和青年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都出现了显著变化。以往的灌输式理论武装已不能有效引发青年学生的共鸣和兴致,这倒逼理论武装问题的出现,理论武装主体亟待转变思维,推动科学理论数字化传播。只有夯实理论基础,才能科学建构体系模型,有效创设数字场景,进而为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提供理念指引。

一方面,加强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研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6]基于数字技术提升和优化青年学生理论武装,不是二者简单对接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彼此深度融嵌才能发挥效用。这种融嵌固然着重体现在实践应用上的相融相嵌,但首要的是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其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就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加大理论供给。至于如何推进理论研究,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2]27基于深厚的理论确证数字技术驱动理论武装的内在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帮助理论武装主体在理论上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认知和提升能力,从而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探究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客观化的实践进路。

另一方面,为数字技术赋能提供理论指引。“新时代大道直行、大功无垠,根本是靠源源不断的思想领航、理论指引。”[7]122数字时代背景下提升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成效,同样要充分彰显理论的指引功能。换句话说,基于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奠基作用,只有增强理论认知和理论自信才能秉持战略定力,着力将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推向纵深。为此,要从学理上对数字技术应用状况加以总结、凝练和升华,将其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效能提供有益资鉴。

(二)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的主体素养

基于数字技术赋能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对理论武装主体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青年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看家本领,还要成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行理论武装的行家里手。然而,对“看家本领”的掌握不可能立杆见影,成为“行家里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决定了提升理论武装主体的技术素养和能力需要长期规划、常态推进、内外协同、久久为功。

一方面,要重视“外烁”,即加强对理论武装主体的技术培训。宣传思想部门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从宏观层面、全局视阈围绕理论武装主体的素养和能力提升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和具体实施。比如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技术讲座,帮助理论武装主体熟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运行逻辑、研发现状及应用前景,增强其对数字技术的熟知度和认可度;聘请数字技术研发人员担任技术顾问,指导理论武装主体在理论武装实践中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和潜能以提升理论武装实效性。

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发”,即理论武装主体也要强化自主学习。提升理论武装主体的技术能力和素养,除了“组织培养”还需“自身努力”,内外协同以便尽快谙熟数字技术。这要求理论武装主体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必须“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3]218,主动关注和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并在理论武装过程中自觉运用大数据思维、智能化技术、可视化场景推进和优化各项工作,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润泽青年心田、引领青年成长。

(三)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的技术支撑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究竟是助力决策的工具,还是主导决策的权威,这关系到理论武装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和实际效应。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技术赋能成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客观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强化数字技术的技术支撑,才能使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向纵深推进,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总体上看,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等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强化技术支撑重中之重是从这三种技术入手。

首先,强化大数据技术支撑。以往理论武装主体通常只能关注显性需求而难以把握全面需求,导致对青年学生需求识别的精准度通常不高,内容供给的针对性往往不够,理论武装的实效性普遍不强,而强化大数据技术支撑,意在借助大数据超强的数据聚合、分析和处理能力,实现对青年学生思想动向、行为方向和价值取向的长时段记录、动态化分析和零时差反馈,为精准识别青年学生的需求期待提供各类数据资源。

其次,强化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精准识别青年学生需求期待是为了推送有针对性的科学理论。作为伴随数字媒介产品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00”后青年学生更加张扬个性特征、更为强调自我满足、更敢追求自身利益[8],大水漫灌式的理论武装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强化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则是在精准识别青年学生群体性脉动与个体性心动的基础上,智能化适配并推送有差异性的科学理论。

最后,强化可视化技术支撑。数字时代媒介产品的不断丰富深度变革着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使具象化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模式。网络新媒体对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青年学生网络数字化生存对具象化信息传播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数字技术的全面介入使党的创新理论“活”起来、“火”起来,其生动形象、亲切可人的呈现样态更能引发青年学生的关注和兴致,进而悄然实现理论武装的宣传教育目标。

(四)筑牢数字技术赋能的制度保障

基于数字技术推进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既取决于理论本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也取决于青年学生对数字技术的高度依赖,更取决于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规制与引导。制度作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的重要保障,立足当下、关乎长远,旨在从政策法规上引导和规范数字技术有效赋能。

首先,构建和完善数据安全制度。作为数字技术应用的“硬核”支撑,数据在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青年学生需求识别,还是理论武装效果监测,都需要采集、存储和分析相关的数据。然而有些数据涉及青年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党和国家机密,这给数字技术应用带来了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规范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政策法规,如《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提供遵循、指明方向,但对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缺少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为此,要立足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实际,建立和完善具体而微的数据安全制度,确保相关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可控的范围内。

其次,构建和完善常态推进制度。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理论武装工作。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阶段性重大主题教育作为重要环节抓牢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开展专题性党内集中教育,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无不体现出党中央对重大主题教育的高度重度。为此,要构建和完善常态化理论武装机制,把党的重大主题教育嵌入到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全过程,基于常态化学习教育达到长效化理论武装目标。

最后,构建和完善效果评价制度。基于数字技术驱动青年学生理论武装,绝不是标新立异的噱头,而是因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态势对理论武装工作理念和方法的改造升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数字化能否促进以及多大程度上促进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入行,需要对理论武装工作加以评价才能知晓。为使评价更加科学规范、结论更加客观有效,需要在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过程的监管、评价结果的反馈上下功夫。从评价指标来看,指标的设置与赋值必须结合特定对象实施,确保评有所依、评有所用、评有所得。从评价方法来看,理论武装效果具有潜隐性和反复性特征,需要综合运用动态与静态、质性与实证等评价方法提高结论效度。从评价过程来看,高效规范的评价过程能够有效提升评价结果,要加强评价分析流程的全程性监督管理,以便得出具有科学合理性的结论。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青年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要求“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2]53。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是青年学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旨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以凝心铸魂、思想认同以正本清源、理论认同以增进理论自信、情感认同以开拓创新[9]。要切实增强青年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与信仰,就必须破除其内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系统完备的理论武装工作,使其真正达到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此,要精准把握理论武装的深层规律,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当前,数字技术的全面赋能为青年学生理论武装开辟新方向、注入新动力。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确保青年学生理论武装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7]45的宏大背景下,宣传思想部门要从理论、主体、技术、制度等层面做好支撑和保障,基于数字技术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各项工作,从而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青年学生,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学生,用党的伟大实践触动青年学生,使青年学生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牢记青春使命、谱写时代华章,“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10]。

猜你喜欢

武装数字理论
爱红妆更爱武装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M-24武装直升机
答数字
长满尖刺把自己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让你认不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