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长刘光远教授专题论
2023-12-09本刊编者
本刊编者 李 雪
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2023 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光远教授探讨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本刊将刘光远教授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本刊: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刘光远: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现代化,其初心与使命是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从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百年奋斗看,中国共产党业已带领全国人民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此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经济建设时指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于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也只有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
对此,首先应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同时还应推动区域间、学科间交流合作,通过完善奖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其次,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让市场在资源调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通过政府合理调控,推动经济发展内循环,完善国内大市场,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最后,创建新的发展格局是在开放环境下推进的,因此要积极把握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坚持实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中坚持对外开放,通过优化布局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措施,提高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第二,加强收入结构调整,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发展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国情以及未来高质量社会发展目标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目标升级,还应从宏观层面的“扩中”“促中”和“育中”,通过加强收入结构调整来“扩中”“稳中”,最终达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方面,需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未来高质量社会发展目标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目标升级。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与整体收入的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设定不同的中等收入标准,让处于不同层级水平的人群都有目标、有动力、有希望,最终迈向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继续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报酬,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逐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效能。
新时代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将中国特色法制体系作为制度保障。需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使市场在一定的规范约束下发挥基础作用。当前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金融化,一定程度对整个国民经济与城市化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如表现在房地产行业中的资本无序扩张,在极大地改变了住房的消费属性的同时也迫使经济陷入了脱实向虚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发展迅猛,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显著,毋庸置疑,平台经济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革命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总体表现出积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依旧存在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市场监管体制不适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促进公平竞争,加快推进反垄断法、反不正当法的修订与完善,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让市场回归有序。
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不仅依靠政府,还需将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纳入到公共政治领域中,通过多元化参与公开讨论、协商等回应社会各方责权诉求,形成共识,同时进一步明确各自分工与职能。在此过程中,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力量,需不断自我提高治理水平,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治理手段,整体提高治理效能。
第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注共同繁荣和公平正义。经济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首要条件。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主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间、区域间发展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书中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显著偏大,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约27%。”与此同时,中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其中最发达地区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最不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据统计,中国百强县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超过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由此可见,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
因此,需将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农村以及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放置于共同富裕问题的首要位置。一是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城乡间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通过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发展新机制作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同时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使之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二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地区间、城乡间的生产与消费进行合理化定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全国性互补型经济发展格局。三是推进区域间要素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打破制度性壁垒,增强人口与要素在地区间、城乡间的自由流动。
本刊: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进行着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党的二十大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时代新特点、国内外形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