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文化育人功能与实践探究*
——以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为例

2023-12-09朱若星杨梦洁赵婉忻郭永建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先生文库学者

朱若星 杨梦洁 赵婉忻 郭永建

0 引言

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应该“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1]。总书记关于“大先生”的论述不仅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基于“大先生”的特色馆藏建设指明了方向。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校园文化的馆藏文献资源。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2]。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先生”视角下的特藏建设主要集中在学者文库,是“大先生”指导思想和文化育人的有机统一,既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又兼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挖掘其中的文化育人功能对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1 “大先生”与学者文库

“先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师者”[3]。然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先生”不同于一般师者,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教师职业的更高期许和要求。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4]。2021 年,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的明确要求后,清华学人就何谓“大先生”展开讨论。“承为学之心、传为事之道、修为人之德”是清华师者对“大先生”的理解[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努力成为无愧于新时代思政课的‘大先生’”[6]。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教授则着重强调了“大先生”的创造性,他认为“‘大先生’一定是求真、爱美、向善、向好的教育家和有创造性的大师”[7]。

至此,学界关于“大先生”一词也展开深入探讨。齐鹏飞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论述“大先生”的精神内涵,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8]。罗成翼论述了挖掘、提炼红色校史中的教育资源对“大先生”之“大品性、大学问、大情怀、大担当”的培育作用[9]。黄雪晴则认为“‘大’修饰‘先生’,突出强调‘先生’的德行,只有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方能称为‘大先生’”[10]。邓磊等从《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导向意义论述“大先生”作为新时代教师身份的内涵[11]。管培俊认为“大先生”的“大”体现在教师的志向高远、学问境界、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上[12]。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学界对于“大先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先生”是新时代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更强调深厚学术造诣和优秀师德师风的兼修。

学者文库作为以学者著作主要收藏对象,多见于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中,《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中,将大学图书馆特藏定义为“具有鲜明独特性的图书馆收藏,承载着区域、学校或者图书馆特色”[13]。因此,作为大学图书馆特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文库更多的是反映独特校园文化、学科特色的一种特藏资源。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季羡林等名家赠书、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华文库,都是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学者文库[14-15]。

一般来说,学者文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者自发捐赠的文献资料,这类资料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者深耕多年之研究成果,多以专著的形式展现,学者们通过赠书希望能够传承毕生所凝结之学术思想,捐赠体量一般不大,收藏方会要求学者在扉页题字,以增加专著的收藏价值;第二种是学者收藏的图书文献资料,它们往往种类纷繁,并不十分贴合图书馆的采访原则,“人情”捐赠居多[16]。另一类是馆员根据图书馆采访原则、结合该校学科设置,专门收集、整理的知名学者相关文献资料,包含著作、手稿、讲义、笔记等,这类文献资料往往学术、文化价值较高,对在校师生也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结合以上概念,“大先生”视角下的学者文库就是指具有极高学术造诣、师德师风堪称楷模的优秀教师向高校图书馆捐赠的、与其研究领域高度相关的学术成果或文献资料的集合。就本文来说,是指历年来姜长英教授就中国航空史研究主题,向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捐赠的研究资料,及其在航空史研究方面的著作等文献资料。

2 开展“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文化育人功能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关于文化育人提到说,“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大先生”是高水平教师队伍更高层次的体现,学者文库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二者结合,可以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三方面实现文化育人功能,促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具体来看,有如下积极意义。

2.1 以“大先生”专业素养培育人才队伍

基于“大先生”视角的学者文库构建并不仅仅停留在著作的收集整理上,更多地是对“大先生”生平的挖掘,对其专业素养成长路径的剖析。“大先生”的专业素养体现在他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师德风范中。这些优秀特质的形成总会在其成长历程中反映一二。基于“大先生”视角构建学者文库,需要对大先生的生平进行细致梳理,对成长历程进行深入挖掘,从个例出发,寻找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人影响,分析其从普通青年教师成长为“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的影响因素和转变路径。因此,基于“大先生”视角构建学者文库可以直观地为中青年教师揭示“大先生”的成长规律,对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四有”好老师,继而向“大先生”迈进提供现实参考和模范引领作用。

2.2 以“大先生”成长历程助推人才培养

“大先生”的成长不仅对中青年教师起到模范引领作用,也为当代大学生科研求学树立典型。从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看“大先生”的科研成长之路,他们或经历了上世纪中国的苦难与艰辛,或陪同祖国走过科技发展的困难时期。挖掘“大先生”的成长历程,有助于激励学生潜心向学,投身于科技发展核心领域,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探索,点滴奉献汇聚江海。此外,“大先生”的成长历程还饱含着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他们的初心与坚持。基于“大先生”视角构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者文库,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在学习实践中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从文化育人功能助推人才培养,引领学生成才。

2.3 以“大先生”特色资源构建校园文化

“大先生”的培育也离不开所在院校多年来的支持,他们的成功既是个人学术生涯的终身成就,也侧面展示了所在院校重点学科的发展史。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将本校知名学者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符号、特色文化名片,如北京大学的季羡林、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李政道等[14,17]。这是因为“大先生”与所在院校紧密连接、不可分割,其在业界的科研成就、学术地位也影响着学校、学科专业的影响力。因此,学者的学术生涯和优秀的科研学术成果往往是本校重点学科建设历史的微观缩影。基于“大先生”视角建设学者文库,提炼“大先生”生平、外延学科发展史、收集其著作形成学者文库专题特藏,从学者、学科、文献资源三方面构建学者文库,对于形成校园特色文化符号,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郁学术氛围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基于“大先生”的学者文库是特色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从校园特色文化角度贯彻落实“双一流”发展理念,从文化育人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3 “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建设实践——以“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为例

基于“大先生”视角建设学者文库,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以本校航空史研究奠基人及捐赠藏书为基础,做出了以下实践。

3.1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资源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以著名航空史学奠基人姜长英教授捐赠的5000 余册航空史学文献资料为基础,筹建集文献贮藏、学术研究、革命教育于一体的学者文库——“姜长英航空史料馆”。

1952 年,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内迁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随后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教授随华东航空学院西迁至西北工业大学任教,除本职飞机系教学科研工作外,兼任图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8 年10 月,忧心于建校初期图书馆文献资源匮乏,姜长英教授向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捐赠第一批航空史图书文献资料1184 册。随后陆续捐赠相关图书,至2002 年时已有约4000 余册图书。2006 年,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将所有捐赠图书重新整理纳入馆藏系统。2010 年,建立了姜长英航空史料特藏数据库,将未电子化的938 册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航空科普性知识库和无人机方面的数据库并入其中,形成姜长英航空数字图书馆。姜长英教授过世后,其家属又捐赠了部分珍贵航空史资料,目前姜长英航空史料馆共存航空史方面著作约5000 册。

2016 年,时逢华东航空学院西迁60 周年,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西迁精神”,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党委宣传部,着手筹建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以展现姜长英教授的毕生收藏及研究成果,彰显学科带头人的榜样力量,以丰富的特藏文献资源和具象的学者生平发挥图书馆的资源育人和文化育人功能。

3.2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的建设实践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的建设实践主要分为确定展馆主题、设计展览内容、数据资料收集、人力资源保障四部分。

3.2.1 确定展馆主题

根据姜长英教授赠书体量及先期策划,参考图书馆馆舍建设规划和已有馆藏分布,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六楼西南角专门开辟180 平米用于建设展室。根据陈展内容进行物理分区,以逆时针方向铺陈展览内容,合理设计参观动线,保证参观者的线性观展顺序。展室所在区域靠近电梯,距离阅览区有一定距离,最大限度做到展览区与阅览区的分隔,保证参观者接待讲解过程中对阅览区读者的最低噪音干扰。

展馆名称应集中体现捐赠者姓名、学科背景及主要学术成果。根据姜长英赠书主题、生平履历及主要学术成果,确定展馆名称为“姜长英航空史料馆”。其中,冠以姜长英教授本名以感谢其捐赠贡献,“航空”代表其学科专业背景,“史料”则是因为姜长英教授作为中国航空史研究第一人,除教学科研成果外,毕生研究及收藏主要集中在中国航空史研究,且捐赠图书均为航空史学方面著作。

3.2.2 设计展览内容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航空史概览,第二部分为姜长英与中国航空史,第三部分为姜长英捐赠图书及家属影音回顾资料。

在第一部分中国航空史概览中,按照中国古代、近代、现代航空史的时间顺序集中展现了中国航空事业从探索到创新的全过程。在中国古代航空史部分详细介绍了古人对飞天的美好愿景;在中国近代航空史部分,通过标志性事件介绍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源;在中国现代航空史中详细介绍了人民空军的成立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设计制造的各型号飞机。

第二部分姜长英与中国航空史研究,从姜长英年谱着手,详细记录了姜长英教授作为中国航空史研究第一人,始终奋斗在航空史教育的一线阵地、致力于中国航空史研究的光辉一生,同时展出了姜长英教授手稿、书信和部分代表性藏品等。

第三部分集中展示姜长英捐赠图书,包括姜长英教授搜集的珍贵航空史料,各类型文献资料共计约5000 册;通过影音形式展示家属讲述姜长英教授一生研究中国航空史的口述视频资料。

3.2.3 数据资料收集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建设前期,按照展馆策划内容分类确定资料收集形式。其中,中国航空史概览部分主要为以中国航空史为背景的科普性展览,挑选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及代表性人物设计展览内容;姜长英教授个人部分主要为其生平介绍及修书立著的过程,通过拜访姜长英家属获取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及图像影音资料,走访原单位同事、阅读姜长英书信和相关报道获得人物形象侧写,通读家属撰写的回忆录、调阅人事档案整理姜长英年谱。展品部分则从展览内容和姜长英捐赠代表性图书两方面着手,根据展览内容展出仿制品模型,协调无人机样机、复制珍贵书信等用于实物展出,挑选姜长英收藏的不同时期代表性航空史相关文献资料展出。

3.2.4 人力资源保障

展馆的成功建设离不开完善的人员配备和资源保障。建设之初成立展馆建设工作小组,图书馆馆长任组长,分管文献资源建设的副馆长任副组长,聘请熟悉捐赠过程的上任馆长为咨询顾问;办公室馆员负责展馆文案设计及布展、部分展品模型购买、设计公司外联;文献建设部馆员负责捐赠图书及相关文献的盘点、调拨;读者服务部馆员负责捐赠图书上架;联合校党委宣传部、校档案馆,前往姜长英家属家中获取钱学森与姜长英往来书信等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因姜长英家属行动不便,且已搬至上海定居,故委托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工作人员前往其家中录制影像资料。

4 “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文化育人功能实践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是全国高校唯一一座依托本校知名学者自建的航空史方面特色馆藏,建成后获得了校领导、家属、读者们的一致好评。在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方面,它巧妙地将学者、重点学科、学术著作结合起来,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三方面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此为基础举办了多场活动,积累了很多文化育人功能实践方法和案例。

4.1 追本溯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现代航空学虽发源于近代西方,但在中华5000 年文明中并非无迹可寻。姜长英航空史料馆策展之初,从展览内容和展品陈列两方面,追本溯源中国古代航空史,强化参观者关于中国古代航空史的印象,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顶层设计上希望打造寓教于乐,讲解与实践双重结合的参观模式。具体来说,展览内容设计上着重强调中国古代航空史的起源和发展,从传统神话故事引入“飞天”,着重讲解“世界飞天第一人”万户陶成道,在陈列展品中,重点介绍中国古代航空器的雏形和升空原理,如竹蜻蜓、风筝等。并引入部分自然科学知识,从升空原理上将古代航空器与现代航空器联系起来,从内容讲解和教具实践上加深参观者对于中国古代航空史的认识,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2 形式多样、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史料馆作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实践场所之一,史料馆引导他们向“大先生”学习,树立终身投身教育,坚定“为学、为事、为人”的理想信念。面向在校大学生,接待各类主题团日、党日活动,吸引大学生参观访问,了解以姜长英教授为代表的上世纪归国学者,响应国家号召西迁内地支援教育的光辉事迹,学习前辈学者甘于奉献的品质,继承和弘扬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西迁精神;在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中开展以党史教育为主题的沉浸式党课学习,创新党课教育模式,以“情景党课”的形式让党史形象鲜活起来。此外,在每年的图书馆志愿者和勤工助学中选拔优秀学生承担部分讲解任务,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讲解词,拓展思路,从被动式听讲输入向主动式讲解输出转变。

4.3 全方位浸润、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航空学科是自建校以来便大力发展的重点优势学科。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以特色学科航空学的史料文献资源为核心,是特色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文化育人功能实践之一便是打造文献资料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提升特色校园文化名片的影响力。目前全国高校图书馆在特藏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都集中在学科特色或地域特色。姜长英航空史料馆将本校特色学科与整个学科发展史紧密相连,凸出西北工业大学多年来在我国航空领域的深耕厚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文化育人功能方面,将姜长英航空史料馆嵌入新生入馆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本校知名学者实现对校史的形象化认知、提炼本校文化元素实现对学科特色的充分了解、领会精神内涵实现对校训校精神的具体解析,形成校园特色文化宣传名片,不仅加深了校园文化的宣传效果,也进一步实现了文化育人功能。

5 “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文化育人功能实施策略思考

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与知名学者、特色学科的有机融合,是在基于“大先生”视角发挥学者文库文化育人功能的一次尝试。一方面为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图书馆大力发展基于“大先生”的学者文库建设提供实践方法。

5.1 重视“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构建文化育人品牌

图书馆文化育人品牌的形成,无论在文献资源的传承方面,还是在弘扬学术精神、营造优良学术作风、提升师生的文化自信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各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丰富的馆藏资源,也收藏了部分知名学者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高校重要的历史资源和特色学术资源。然而,绝大部分建设学者文库的高校图书馆仅开辟阅览室将全校师生、校友的著作统一收集整理,并未重视从“大先生”角度设计规划学者文库,未重视学者文库资源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构建文化育人品牌,传承“大先生”优秀的师德师风,发挥特色馆藏文化育人功能,图书馆应跳出原有学者文库建设思路,在收集学者著作时重视“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建设,挖掘本校“大先生”原生资源,将其列入本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规划,系统性地收集、保存、管理、展示学术著作,构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文化育人品牌。

5.2 发掘“大先生”专业素养成长规律,拓展文化育人维度

基于“大先生”视角建设的学者文库,是学者、学科、文献资料的有机统一,不仅可以对在校大学生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对于中青年教师同样可以起到模范引领作用。虽然部分学校会安排图书馆馆员对其进行文献资源使用上的培训,但绝大部分高校更注重中青年教师科研成果,逐渐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中青年教师应该立志做好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强调了中青年教师群体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担当,要始终以“大先生”为行为典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因此,重视“大先生”视角下学者文库建设,拓展学者文库文化育人维度,从中发掘“大先生”专业素养养成的群体特征和成长历程,挖掘“大先生”专业素养成长规律。从师德师风、治学品格、教学特质方面梳理总结本校“大先生”成长案例,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师风,为中青年教师树立“大先生”典型,从具体案例为全体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提供经验借鉴。

5.3 积极开展延续性工作,深挖文化育人功能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多停留在“只藏不用”或“多藏少用”的窘境中。绝大部分学者文库也都只满足于“建完了事”,逐渐演变成各个图书馆装点门户的“打卡景点”,参观式的“到此一游”。因此,提高学者文库利用率,开展学者文库的延续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大先生”视角深挖学者文库的文化育人功能,提炼每一本藏书、每一件展品中的文化价值,着重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支撑平台,使其服务于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挖掘学者文库背后的故事,回顾“大先生”亲历的历史背景,从先辈们继往开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感悟其开拓精神和拼搏奋进的毅力,结合校史校风凝练学者治学从教精神内涵,联合学校宣传部、校史馆,基于学者文库成立“大先生”精神传承宣讲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学者文库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实践课堂,从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角度充分发挥学者文库作为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势,最终实现学者文库的文化育人功能。

5.4 寻求多维度外部合作,扩大文化育人范围

学者文库是高校建设历程中的智慧结晶,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几乎都是由图书馆“单兵作战”,实力略显单薄,且图书馆难以直接与各位知名学者及家属之间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渠道,为扩大学者文库建设范围增加了一定困难;大部分学者文库建设以学术专著、捐赠图书为主,珍贵手稿、带有亲笔签字题名等文献资源少之又少,文化育人影响力较弱;在介绍知名学者生平履历方面,多局限于学者学术成就,不能塑造一个更全面、生动的学者形象,文化育人功能刻板;学者文库建成后宣传渠道少、形式单一,导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范围较小。针对以上问题,发挥学者文库文化育人功能时,应做好顶层设计,寻求外部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动。联合学院、人事处、离退休办保证与捐赠者沟通渠道顺畅,创造持续捐赠可能,打造融媒体宣传矩阵,扩大文化育人范围;联合宣传部、档案馆,走访捐赠者所在单位,深入挖掘学者生平,努力呈现学者更客观、真实、平易近人的人物形象;联合校友会探访知名校友,扩大学者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范围,丰富文化育人功能表现形式。

6 结语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两方面,从“大先生”视角构建学者文库或特色馆藏即学者特色角度是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正在建设特色馆藏或学者文库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可以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三个层面顶层设计,即通过“大先生”视角下的学者文库实现培育人才队伍、助推人才培养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姜长英航空史料馆作为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基于“大先生”视角学者文库的一次尝试,集中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至今,作为特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教育基地,在中青年教师使命担当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校友回溯校史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为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带来良好声誉,也促使图书馆人更深入思考特色馆藏的建设角度和品牌化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更贴合校园特色文化,更支撑学校人才培养,更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色文献建设之路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大先生文库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专家文库
做“大先生”,让人格魅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大先生》剧本分析
“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