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2023-12-09王昌田
王昌田
一、 引言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学和评价常常是两个分开进行的环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种分离往往导致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不理想,但“教学评一体化”有潜力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着重于结果,忽略了过程,导致学生更加注重短期的分数而非长期的学识积累。通过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深层次理解,还能优化教学过程。更进一步地讲,教学评一体化也鼓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频繁、更深入地互动。通过这种整合方式,教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或者单一的成绩评定,而是一个多维度、互动性强的复杂过程,它有望更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因此,教学评一体化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 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旨在将教学和评价无缝地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和评价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两个环节,教师先完成教学活动,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或评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评价不仅是教学的结果,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评价活动被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推动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工具,是一种更加人性化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与评价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力求通过这种整合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的教育成果。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大教育心理学流派。在行为主义理论中,教学和评价都是为了促进可观察的行为变化,评价在这里起到了强化学习的作用,通过正向或负向强化来增加或减少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忽略了内在认知过程的重要性。认知主义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强调信息处理和知识组织。在这一框架下,评价不仅是测量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且是一个促进深度理解和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例如,提问、讨论和项目,来实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并据此进行教学调整。建构主义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理念,强调知识是通过社会互动和个人反思构建的。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这意味着评价活动也应是一种互动和构建过程,而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递和测试。通过小组合作、同行评价或者基于项目的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这三大理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旨在通过有效地整合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从行为、认知和社会构建的多个维度全面发展。这一整合性方法具有更高的教育价值,因为它不仅衡量学习结果,而且促进了学习过程。
三、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知识内容经常是抽象和复杂的,如气候模式、地质结构和人口分布等。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可能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复述,导致学生可能只是表面上掌握了概念,而没有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学评一体化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嵌入多种评价机制,比如,形成性评价、项目评价或实地考察,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理解。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他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运用地理知识,例如,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的另一重要意义是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如期末考试或标准测试,往往使教师和学生过于关注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本身。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实时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状态的信息,从而更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如果学生对一个主题的理解度不高,教师可以选择再次讲解或使用其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和小组讨论,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三)将评估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学评一体化也意味着评估不再是教学过程的“附属品”,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模式下,评价活动如小测验、课堂讨论或作业都被设计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例如,课堂讨论可以作为一个即时的评价工具,让教师了解哪些概念或方法需要进一步讲解或加强。同时,这样的即时评估也使学生更加热衷于参与教学过程,因为他们明白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反馈机制
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更频繁和多样的评价活动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反馈机制,也有助于建立更为积极的学习环境。例如,通过小组项目和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获得反馈,不仅是从教师那里,还能从同龄人那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多元化的反馈机制能够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也使教师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四、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负责将学科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环境下,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学习引导者”,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懂得如何设计和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这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心理学素养,更多的教学策略,以及更强的适应能力。这种角色的转变对很多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发展和培训,还需要教师本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即使有了适当的培训,如何平衡新角色与旧有教学习惯和期望值,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
(二)技术与资源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另一个重大的挑战是技术和资源的限制。教学评一体化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如电子评价系统、多媒体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并不是所有的学校和教室都有足够的技术和物质资源来支持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使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避免技术成为教学的干扰而不是助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和工具。
(三)系统与政策层面的挑战:如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
从系统和政策层面来看,教学评一体化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例如,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体制下,教学评一体化可能会被视为与主流价值观和期望不符的“另类”模式。这可能导致教师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另外,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也可能不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全面实施。例如,如果一个课程的内容过于庞大和繁重,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和反馈。因此,除了教师和学校的个体努力外,还需要有系统性和政策性的支持,以创建有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环境。
五、 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教学目标分析与设定
在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和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依据,因此对目标的明确和具体化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通常可以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细化。知识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的地理概念和理论;技能方面,学生能够运用哪些地理分析工具或方法;情感方面,如何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通过对这些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采用的评价方式类型。基于以上分析,接下来的教学目标设定也是课前准备的关键一步,这些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并具有时限性,即所谓的SMART原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教学目标分析与设定明确之后,教师才能进一步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各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能够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以人教版第二册《乡村与城镇》这章节为例。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在知识层面,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乡村和城镇在空间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在技能层面,教师期望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或其他地理工具来分析乡村和城镇的空间布局;在情感层面,教师希望培养学生对乡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随后,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并设计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如“乡村和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各有哪些优势和挑战”。这样的目标设定不仅符合教学大纲,也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有机会运用他们已经学到的关于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综合运用多种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课堂观察:建立三级评价机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建立三级评价机制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方法,这一机制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构不仅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助于教师精细化地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无缝对接。
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课堂开始阶段或教学过程中,以了解学生的初始水平、理解情况或概念掌握程度。在《乡村与城镇》这一主题下,诊断性评价可以包括一个小测试,检查学生对乡村和城镇基础概念的理解,或者一个简短的问卷,调查学生对居住在乡村或城市的偏好和原因。通过这种评价,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惑,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旨在及时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在讲授乡村和城镇的空间结构或城镇化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然后对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一个城市和一个乡村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基础设施,然后互相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通过观察和点评,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理论和工具进行分析,哪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总结性评价通常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主要是为了评估学生对整个主题或课程的掌握情况。在《乡村与城镇》主题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多种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的测试,覆盖从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到城镇化,再到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多个方面。此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或报告,对“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这三级评价机制的综合运用,教师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还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三)教学活动与评价相结合
教学与评价相结合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环节,使教学和评价不再是孤立的两个过程,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包括即时投票或在线问卷等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乡村与城镇》为例,当教师讲解到城市化的影响时,可以通过即时投票了解学生对城市化利弊的看法,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深化某一方面的讲解。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小组活动,比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乡村与城镇的各种问题。每个小组完成后,可以进行小组报告并接受全班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从自身和他人的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对每个学生的个体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个体差异性地进行学习。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头测验,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或作品集评价。如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报告后,报告的评价可以作为该学期的一部分综合性评价。通过将教学活动与评价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关键一环。
(四)实践活动与评价结合
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实践活动与评价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维度的评价依据。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教授《乡村与城镇》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与乡村和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的地图分析练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出反馈和建议,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堂提问是另一种常用的实践活动,它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教师可以针对讲授的主题提出开放性或多选等形式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行即时评价,以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课堂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同学们的不同看法。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应进行评价,总结讨论的主要观点,指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以及哪些方面的讨论尤为精彩或需要改进。除了课堂内的活动,户外实践,如实地考察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在教授关于《乡村和城市》的内容时,可以安排学生去近郊的乡村和城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回到课堂后,学生提交报告或进行展示,教师则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将这些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与评价有效地结合,教学评一体化不仅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落实,还能在实际操作和应用层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相结合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合理的课后作业和准确的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有关学习效果和不足的反馈。不同类型的作业能测试学生多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在《乡村与城镇》单元中,作业可以包括概念性问题,如解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应用性问题,如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乡村和城市的土地利用;批判性思考问题,如讨论城乡差距的社会和经济原因。教师在批改作业后应提供具体、指导性的反馈,对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或不足,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或组织讨论,让学生明白如何改进。课后作业的评价不能是一次性的,而应该是对学生长期学习表现的跟踪和评估。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调整。总而言之,课后作业与评价的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使教师能更全面、更精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优缺点。
(六)多元性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多元性评价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特别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元性评价不仅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估,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互评、评价量化表、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学生互评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的评价方式。在讨论《乡村与城镇》单元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同学的观点和论证方法,以增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量化表是一种更为客观和系统的评价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标准和指标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少教师个人偏见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评价依据,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都可以设计具体的量化评价表。师生互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重要反馈。教师可以设立匿名调查或反馈机制,让学生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材内容等方面给出评价。反过来,教师也应定期给学生反馈,以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进度。多元性评价具有综合性,可以相互补充,教师不仅可以从多角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深层次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
六、 结论
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优化了教学过程,还丰富了评价方法,促进了师生互动,从而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加上持续的反馈和改进,教育者不仅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使之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在具有多维度和复杂性的主题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展现出不可或缺的价值。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持续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