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描述与分类”学科任务考查的探索

2023-12-08缪长旺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5期
关键词:考试题例题试题

缪长旺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描述与分类”是思想政治学科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试题要实现的最基础的学科任务。“描述与分类”是指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事物或问题的性质、特征、表现,能够按照某个维度进行描述,对它们进行比较和分类。影响“描述与分类”任务难度的因素主要有:学生对情境及其分析的维度熟悉程度,情境本身的复杂与不确定程度,设问的新颖、复杂程度以及要求学生分析的维度多与少,等等。近些年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此类试题,一线教师应努力究其本源,探求其道,分析高考如何考查这一学科任务,科学探索应对这一类试题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游刃有余。

【典型例题一】(2022·全国甲卷·13)

13.下图反映2015—2021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变化情况。

据此可以推断出 ( )

①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日益趋同

②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大

③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上升

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典型例题二】(2022·湖南卷·17 节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材料一

2001—2020 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率

若干国家人均GDP 在3 000~10 000 美元时的居民消费率

(说明:根据World Bank Open Data 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其中美国居民消费率1961—1969 年的数据缺失)

(1)请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5 分)

【参考答案】(1)2001—2007 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在下降;2007—2012 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比较平稳;2012—2020 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率有所上升,但增长缓慢;当国家人均GDP 在3 000~10 000 美元时,我国居民消费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考查方式分析】

一、以不同形式的情境为载体,彰显教育导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情境是运用学科内容、执行任务、展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平台。因此,学科任务的考查需要通过情境得以展现,情境是实现学科任务的载体。在考查“描述与分类”学科任务时,高考试题呈现的情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呈现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

按情境的复杂程度可以分成简单情境、新的简单情境、常见的复杂情境、新的复杂情境四种,在“描述与分类”学科任务的考查中,可以用这四种情境来考查不同的学科能力,实现不同的学科任务,培养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来说,选择题常用新的简单情境,非选择题则是新的简单情境与新的复杂情境相结合。复杂情境是通过增加行为主体,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增添决策要实现的目标、影响决策及其结果的因素,加强立场观点或价值观、利益多样性、冲突性等方式来设计情境的复杂程度。例如,典型例题一采取的是新的简单情境,通过展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让学生总结事物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对比二者的变化,得出相应结论。典型例题二,采取的是新的复杂情境,采取的是较新的消费率数据。情境有两张表格,不仅涉及2001—2020 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率,而且涉及中国、韩国、日本多个主体,以及主体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对不同国家人均GDP在3 000~10 000 美元时的居民消费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采用多样的文本形式

对“描述与分类”学科任务进行考查的情境形式多样,既有连续性文本,也有非连续性文本,有时采取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增强考试难度,甚至出现多个非连续性文本的情境。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完整的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材料。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图表、图示、网页、漫画、广告等形式的文本材料。典型例题二采用的是多个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结合的形式。典型例题一采用的是非连续性文本形式。

高考试题的“描述与分类”学科任务考查,在情境设计上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注情境的多维性。近些年高考试题选择题重视图形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引入,非选择题更重视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结合。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多采用图形的形式让学生训练,以增强学生适应能力;②重视情境的多样性。非连续性文本在引入时,经常出现在试题中的有柱状图、折线图、圆环图、条形图,而面积图、散点图等图形形式很少出现。因此,教师在高考复习时,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时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要引入学生未经常接触的形式,提升高考复习的全面性、精准性、前瞻性;③关注情境的价值性与探究性。高考试题的情境大部分是直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化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并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示认同,以实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让试题彰显素质教育鲜明导向。

二、以不同形式的设问为导线,贯彻考查要求

设问是连接情境与学生思维的桥梁,为学生答题提供方向,不同形式的设问,可以看出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描述与分类”事物的设问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常用“对……描述正确的是”“概括……的现状”“解读……所包含的经济信息”“反映出……存在什么突出问题”“说明……的工作机制”等语言。设问的提问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是属于描述性语言,这主要是基于“描述与分类”的学科任务实现时,一般要求学生能够表达出情境所反映的现象,并适当将情境要素进行比较,得出一些理性认识即可,并不要求对试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建构。

描述性设问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考查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描述,思想政治学科的考查要求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而“描述与分类”类型试题主要是实现前三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例如,典型例题一加强了学生对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比值、消费、恩格尔系数等基本概念考查,并要求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懂得应用分析的逻辑思维,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关系,实现基础性的考查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图示的变化情况,推断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比值、消费、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考查分析、综合等各项能力,形成能力的复合性,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发展复合能力,实现综合性考查要求;通过图形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关注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消费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代主题,培养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高考试题对“描述与分类”学科任务的考查,在设问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设问更加重视隐蔽性。高考试题经常出现学生平时练习时未经训练、意料之外的设问,这不仅增加考试难度,而且让学生经过思考才能达到目标,培养了学生能力;②在怎么考的问题上,“描述与分类”型试题更加注重试题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注重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③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随着图片、数据、表格等形式将越来越多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需要学生提高读图能力。首先,学生要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提炼中心;其次,学生需要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提取数据。横向看变化,纵向作对比;再次,学生需要注意图表中“注”的作用,补充思路,完善答案。最后,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学生平时应熟练运用图像、图表、图片表达思想和观点,借助口语、书面语或绘图等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

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动力,培养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记忆要重要,因为知识会过时,而能力则伴随学生的终身,且能力的获得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试题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更能突显试题的科学性、价值性。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是思想政治学科要考查的能力。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描述与分类”类的试题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考查的关键能力基本是一致的,主要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

例如,典型例题二通过两张图表让学生辨识经济现象,通过学科的理论和观点判断中国居民消费性质,概括中国居民消费特点,培养辨识与判断能力。要求学生从2001—2020 年的中国居民消费,不同国家人均GDP 在3 000~10 000 美元时的居民消费率两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将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综合形成整体性认识,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此题还要求学生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推理方法,避免推理错误,提高推理与论证能力,从而得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等结论。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将“描述与分类”任务的评价指标分成四种水平两个系列。高考试题中,更多考查的是学生水平四,系列二的能力。例如,典型例题二以2001—2020 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率,若干国家人均GDP 在3 000~10 000 美元时的居民消费率这两个新的情境为背景,让学生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得出结构化的结论。要求学生正视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照搬教材结论,需得出具有创造性的答案。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情境的要求和特点,从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维度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提高表述、组织答案的针对性、精准性。

通过对“描述与分类”类试题关键能力考查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要求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学会从个别到一般、部分到整体、现象到本质的思路分析问题,避免思维的碎片化;第二,加强典型试题的训练,在典型试题的训练中提高关键能力。训练时要改变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的错误做法;第三,学会反思与总结。教会学生在训练之后归纳试题的共性方法,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四、以学生直面社会问题为依托,培育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是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指学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融合学科相关知识,应用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是对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综合性概括,因此,试题要以学科素养为引导,让试题能真正考查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获得的能力、树立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描述与分类”类试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考查这四项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典型例题二,通过对中国当前消费领域存在问题的展示,让学生对国家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的支持,从而上升到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试题让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消费方向的政策,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政治认同。坚持科学思维方法,实事求是,客观地观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消费现象,全面认识、理性对待并正确处理消费问题,激发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动力。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培育科学精神。正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让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培育公共参与。

“描述与分类”类试题在核心素养的考查上,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将素养与情境相连。将核心素养考查巧妙地渗透在多维情境的解构中,让学生在情境的解析中,潜移默化地生成核心素养;第二,将素养与知识重构相连。高考试题不是让学生回忆与调用记忆的知识,而是学生在知识体系的重构中,在知识的应用与探索中,培育核心素养。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建构适合自身理解的知识体系,并且让建构的体系以大概念为统领,保持灵活性与变通性;第三,将素养与解决问题相连。在应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无形地考查学生所运用的价值观,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考试题例题试题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