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分析

2023-12-08项春花郑小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韧性呼吸衰竭效能

彭 蓉, 项春花, 郑小燕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感染科, 重庆 404000)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肺炎加重后的状态,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减弱,肺部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加之肺部病变广泛,易出现呼吸道梗阻,诱发呼吸衰竭[1-2]。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老年SP病死率接近50%,合并呼吸衰竭者病死风险更高[3-4]。多数SP患者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由于人机不协调、侵入式操作及对疾病未知或过度焦虑等因素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感低,在应对疾病过程自信心及执行能力低。有研究证实,心理韧性往往在个体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中发挥中介作用[5],SP患者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普遍较低[6]。基于此,本研究以老年S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康纳-戴维森心理韧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7]、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8]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心理韧性状况,并分析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旨在为增强患者心理韧性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67例老年S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6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根据《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9]诊断确诊;(3)病情稳定,意识清晰;(4)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无急性疾病史;(3)体检健康;(4)知情本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2)合并血管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3)恶性肿瘤;(4)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5)住院期间病死者;(6)过度注重自身隐私不愿配合调查者。观察组男性93例,女性7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56±3.7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2例,高中或中专60例,大专及以上35例;对照组男90例,女7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41±3.5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8例,高中或中专71例,大专及以上28例。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基线具有均衡性(P>0.05)。本研究获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科研第(179)号)]。

1.2 方法

1.2.1 调查信息 (1)自行编辑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社会人口学资料有年龄、性别(男、女)、民族(汉族、少数民族)、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缴费方式(自费、新农合、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数值,其余项均为选择题;疾病相关资料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10]、机械通气(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多重耐药感染(有、无)、合并呼吸衰竭(有、无)、过去1年住院史(有、无),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数值,其余项均为选择题。APACHEⅡ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年龄3部分,总分71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2)心理韧性采用康纳-戴维森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价(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包括坚韧性、乐观、自强3个维度,25个条目,采取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最低0分,最高4分,满分100分,其中60分及以下为心理韧性差,61~69分为心理韧性一般,70~79分心理韧性良好,80分及以上为心理韧性优秀。(3)自我效能感采用GSES量表评价(Cronbach′s 系数为0.87),共10个条目,各条目评1~4分,分别表示: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感越强,<20分表示低水平自我效能感,20~30分表示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30分表示高水平自我效能感。

1.2.2 调查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护师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上述问卷调查。调查前征得患者同意,调查时统一调查口径,采用一致性语言解释患者疑问,避免暗示和提示性语言,问卷填写完成当场收回,由2名专业统计人员录入、审核和校对数据。

1.3 质量控制

1.3.1 调查员培训 调查前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培训,包括调查项目、原则、目的、引导语等,调查员熟知调查内容、填写方式等,调查过程中须统一调查用语、调查方法,不得使用暗示性语言,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1.3.2 预调查 正式调查前选取30例进行预调查,检验调查方法可行性、可靠性,结合患者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对调查表进行完善修订。

1.3.3 资料录入及整理 采取Epi Data 3.02双人双录模式,核实原始资料完整性、准确性,填补缺漏项、纠正错误记录,确保调查准确真实性、一致性。

1.4 观察指标(1)两组CD-RISC评分、GSES评分。(2)两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的相关性。(3)不同SP患者的CD-RISC评分。(4)SP患者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间独立关系。(5)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间剂量-效应关系。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观察组CD-RISC评分、G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韧性及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观察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33,P<0.001);对照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无相关性(r=0.286,P<0.001)。见图1、2。

图1 观察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关系

图2 对照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关系

2.3 不同SP患者的CD-RISC评分比较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种类、GSES评分的SP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过去1年有住院史的SP患者CD-RISC评分均低于无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过去1年有住院史SP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SP患者的CD-RISC评分比较 分)

2.4 赋值以老年SP患者CD-RISC评分作为因变量,以2.3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3。

表3 赋值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种类、GSES评分与老年SP患者CD-RISC评分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过去1年住院史与患者CD-RISC评分存在线性关系(P<0.05)。见表4。

表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6 老年SP患者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的非线性关系调整混杂因素后,老年SP患者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17.859,P<0.001),见图3,曲线拐点位于GSES评分=23分处,当GSES评分<23分时,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正相关(β=0.653,95%CI=0.348~0.957,P<0.001),当GSES评分≥23分时,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无相关性(β=0.044,95%CI=-0.004~0.093,P=0.071)。

图3 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的非线性关系

3 讨论

SP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等特点[11-12]。心理韧性在创伤后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个体心理韧性越高,其承压能力就越高。目前国内针对老年SP患者的调查分析主要集中在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并发症等方面[13-14]。近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及普及,老年SP患者心理健康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明确评估患者心理韧性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对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167例老年SP患者CD-RIS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周青华[15]研究结果近似。可见老年SP患者心理韧性下降较为明显,临床亟需加强重视,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时能够适应和成功应对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随个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变化[16]。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组织的行为并达到预期效果能力的主观判断,是反映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自信心。本研究发现,观察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呈高度正相关,而对照组CD-RISC评分与GSES评分无相关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健康群体的心理处于一个健康稳定状态,其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间未表现出显著关联性,而疾病状态时二者呈现出强关联性,同时也说明老年SP患者心理韧性改变可能与自我效能感有关。李小霞等[17]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韧性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病程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过去1年住院史与患者CD-RISC评分存在线性关系,与上述研究存在相似结论,证实老年SP患者心理韧性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者有充足资金支付医疗费用,患者无需担心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同时收入较高的家庭相对时间自由,患者可能获得更精细、周全的照护,心理韧性影响较小。机械通气是纠正患者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方式,维持机体代谢功能[18-19],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受监护环境、灯光、电磁辐射等因素影响,无法保持正常睡眠,焦虑感严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甚至无法自主呼吸,对自身健康状况极为不确定,倍感无助,心理韧性降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多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住院风险较高,若近期内曾有过住院史,患者对不良事件的反应更敏感,心理韧性下降更明显。

APACHEⅡ评分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可直观反映患者病情状况,患者病情程度越重,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且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患者对病情的担心程度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与患者CD-RISC评分不存在线性关系。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选取均为重症患者,评分均较高。继续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老年SP患者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GSES评分<23分时,GSE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正相关,由此推测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者,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老年SP患者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但本研究样本来源单一,所得界值在人群中的广泛代表性如何仍需进一步验证。有研究显示,通过提供经验、信息、资源等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20]。故对于老年SP患者应在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宣教,使患者及时获取SP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心理韧性,促使自觉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SP患者心理韧性降低明显,临床应针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机械通气、合并呼吸衰竭、过去1年有住院史的老年SP患者加强护理,同时应积极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从多方面改善患者心理韧性。

猜你喜欢

韧性呼吸衰竭效能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