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对成都杜甫草堂情有独钟
2023-12-08卓人政
卓人政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住所。对于杜甫草堂,朱德初识于1907年,这一年他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附设体育学堂甲班。学习期间,对中国古典文学有较深功底和对唐诗有浓厚兴趣的朱德,曾邀约学友一起到杜甫草堂游览,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喜爱上诗圣杜甫,对其在成都的故居草堂也别有所爱。
沿用杜诗原韵赋诗
杜甫,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河南省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乾元二年(759年)弃官携家辗转到达四川成都 。永泰元年(765年)经水路至夔州(今重庆奉节)滞留两年,后出三峡飘泊于荆州、湖南,以舟为家。770年冬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其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忧患意识。诗作流传至今约145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被后世尊为“诗圣 ”。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热情真挚的高产诗人。清末民初,万方多难,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再一次成为这个时期诸多志士仁人文学创作中思想和艺术上追慕的典范。朱德也不例外,其诗歌创作更是深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的影响。
朱德1915年12月在昆明参加蔡锷等发动的护国起义后率部入川南泸州一带作战,胜利后又屡经滇、黔、川军阀与北洋军阀之间争权夺地的混战。他作为滇军将领,身不由己卷入其中,深感失望,陷入困惑、迷茫和痛苦。在战事间隙,他径直使用了杜诗原韵,写下多篇感时抒怀之作。2007年2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朱德诗词集》收录的550首诗词中,仅依杜甫原韵感赋的诗竟达21首。如1918年至1919年作《感時五首用杜甫〈诸将〉诗韵》和《秋兴八首用杜甫原韵》。因他最为喜好杜甫《秋兴八首》,故还于1947年创作了《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韵》组诗。朱德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旧体诗歌新的时代内涵。
《诸将五首》和《秋兴八首》,是流落在夔州的杜甫于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年(766年)所作的政论体组诗。当时战乱频仍,国无宁日,诗人痛感朝廷将帅平庸无能,故作诗以讽,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境。择两人两首诗相对:
杜甫《诸将》其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朱德《感时五首用杜甫〈诸将〉诗韵》其三和:
汹汹天下尽为烽,八载衅开百二重。
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
中央老朽能谁主,各省英雄岂自供。
举国人人作政客,何人注意在商农。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朱德《秋兴八首用杜甫原韵》其八和:
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
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
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
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
将以上杜诗与朱诗相比较,可以深切感受到朱德精湛的古诗词造诣,体会到作为爱国者为寻找救国道路而曾有过的彷徨、苦闷和欣喜,感受到他那炽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情怀。
为杜甫草堂题联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携家带口到达成都。次年春,在友人帮助下,在浣花溪畔修建茅屋,称“成都草堂”。虽然生活相对安定,但他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在草堂先后居住了近4年,写诗240余首,其中包括《蜀相》等名篇。765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毁坏,仅存柱础。此后草堂屡废屡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2年对草堂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
1957年2月25日,朱德结束在昆明13天的视察,飞抵成都。26日,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云南省的农业、财贸和矿藏等情况。听取四川省副省长赵苍璧等汇报工农业生产情况。27日,听取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书记陈刚、成都市委第一书记廖井丹等汇报工作。28日,听取四川省副省长张韶方等汇报对外贸易工作。
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朱德仍挤出时间在四川省委负责人的陪同下,专门游览了杜甫草堂。这是他1907年离开四川,时隔49年后第一次来到杜甫草堂。他流连于园中,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看得甚为仔细,激起他对当年游览时诸多往事的回忆,对杜甫的新感知。为杜甫在不得志的心境下仍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所感念,朱德欣然命笔,为草堂撰书对联留念:“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此联对杜甫和其故居草堂在世人心目中的殊荣进行了连体的定位,甚为精练和妥帖,在古往今来对杜甫与草堂的历史定位中属上乘之作。正因如此,公园方在诗史堂中安放杜甫全身塑像的两侧楹柱上,悬有朱德此联手迹,为草堂增辉添彩。2012年9月,以“诗圣著千秋,草堂留后世”为主题的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
为杜甫草堂赋诗
此后,朱德凡有机会到成都,杜甫草堂便成为他必去之处。1962年5月16日,朱德自西安飞抵成都继续视察。第二天,听取四川省供销社和对外贸易局负责人汇报工作。随后游览杜甫草堂,发现离上次来游相隔5年,发生了诸多的新变化,鲜花繁多,他所钟爱的兰花在这里新植生长,很感惬意。
朱德回到住地,即感赋诗一首。因杜甫曾于广德四年(762年)经成都尹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为杜工部,故朱德取诗名为《工部草堂祠》:
工部草堂祠,梅竹菊皆有。
近日种幽兰,名园香更久。
而为了促进草堂兰花的发展,朱德将随身携行的墨兰等品种相赠,致使园内植兰渐多,后衍生被称为“朱德兰”,誉满于世。
1963年3月20日,朱德从西安经四川广元,于3月21日由剑阁抵达成都视察。此时的锦官城春光和煦,大地一片生机。22日,朱德听取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工作汇报后,即前往春意盎然的杜甫草堂游览。
3月23日,朱德听取四川省有关部门关于天然气开发与“三五”计划的汇报。24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等,汇报视察陕西、河南两省农业情况,再次听取李井泉汇报工作。25日下午,他又忙里偷闲,再次游览了杜甫草堂。
3月30日,朱德临离开成都赴隆昌继续视察的前一天,听取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杨超和省委常委兼农村工作部部长杨万选汇报四川省在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的设想和四川省三级干部会议情况,指出:粮油指标不要定得太高,高了容易落空。你们应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生產计划。要搞多种经营。畜牧业要大发展,以便解决人民群众的吃肉问题。要多搞点出口赚外汇,以便换些机器设备。轻工业、手工业、家庭副业产品都可以出口。
就在这一天,他心潮澎湃,即兴赋诗《草堂春兴》11首。此处选取两首:
其一
杨柳欠伸意已醒,喜春先我到兰亭。
展览名花千万种,必须爱护屡叮咛。
其二
手培桃李今犹旺,草堂还称杜老家。
喜得春风吹到后,池青红映海棠花。
这一次,他在成都待了10天,两次游览草堂,赋诗11首,体现出他对草堂的偏爱之情。
书写《七律·长征》赠杜甫草堂
朱德和毛泽东相识于1928年4月,朱德率湘南起义主力部队上江西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创立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在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中,朱德不但在政治上推崇毛泽东,在经纶之余的诗词写作上,也衷心喜爱毛泽东的诗词。两次书写毛泽东《七律·长征》赠予杜甫草堂,就是一例。
1934年10月,由于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被迫决定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在人类战争史上,中国工农红军4支队伍长征是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纵横14省,穿越苗、瑶、壮、彝、藏、羌等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行程6.5万余里;天上有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先后打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俘敌2万余人。红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仅中央红军就由长征前的20余万锐减至不到3万人。
红军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使诗人毛泽东感慨良多,曾于长征期间写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峨·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7首诗词。这些诗词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宏大、壮美的艺术整体“长征组诗”。
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作于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将结束长征前夕。这是他一生诗歌创作活动中第一首七律诗,显现出其大气与不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对于红军长征,毛泽东以56字概括这一庞大主题,用词精当,气魄宏伟,格调高昂,乃是反映长征最伟大的诗章。
朱德与毛泽东在长征中经历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同为诗人的朱德对其诗景、诗意深有体会。正因如此,在毛泽东长征组诗乃至所有诗词中,朱德最为喜欢《七律·长征》,常常吟诵,并曾抄录留存或书写相赠。
1965年2月29日,与董必武一道在广东视察的朱德,应中共四川省成都市负责人之请,为杜甫草堂题书《七律·长征》,并接连题书3幅,且在一幅中加盖“朱德”印章,落款“录毛主席诗长征为杜工部草堂”。
3月18日,朱德与董必武从广州到达成都视察,待安顿停当,简单用完午餐后,即邀约董必武一道游览杜甫草堂。4月10日,朱德在住所再次为杜甫草堂题书《七律·长征》,并接连题书两幅,且在一幅中加盖“朱德”印章。落款与前次略有区别,加了个“书”字,为“录毛主席诗长征为杜工部草堂书”。
朱德两次同书《七律·长征》5幅赠予杜甫草堂,实为难得及罕见,表明对杜甫草堂的喜好。不知不觉中,这是朱德最后一次到草堂。
为《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题词
1952年10月,杜甫草堂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这里辟为杜甫纪念馆。此后,为丰富馆藏,纪念馆先后派人沿杜甫当年行踪路线,搜集文物及委托省内外行家代为帮忙在全国征集。后通过李一氓购得海内孤本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
李一氓(1903-1990),四川彭县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曾任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苏北区党委书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同时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组长。
杜甫草堂是李一氓中学时期周末常游玩的去处。杜甫草堂建纪念馆后,该馆负责人曾托李一氓代为收购有关杜甫诗集的古籍版本。1964年夏,李一氓在北京中国书店购书时,忽然看见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20卷残存6卷),急忙买下。他立即对其版本、版式、体例、残存卷页、刊刻年代以及搜集经过等情况进行详细考证著录,并请国内知名学者鉴识,得到确认后极为欣喜。他说:“草堂先生应重归草堂,以得其所。”他于1965年将此书转赠杜甫草堂,受到中央负责人及知名人士的重视,特别引起朱德的关注。
5月15日,朱德主持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扩大会议,听取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荣高棠关于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情况报告,还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国家经委副主任叶林关于工业生产的汇报和李富春关于小三线建设的汇报。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为李一氓向杜甫草堂转赠《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残存卷题词:“成都杜甫纪念馆得此书,可为所藏杜诗带头。”
后经过李一氓努力,该刻本加以精装重印,并将朱德题词印于扉页,昭示于世,进一步增加了此书的珍贵价值。1985年5月,杜甫纪念馆更名杜甫草堂博物馆,后在公共展览区展出镇馆之宝《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及朱德题词。
杜甫草堂博物馆遵照朱德题词“可为所藏杜诗带头”的指示精神,长期坚持、多方努力搜集,现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余种,成为全国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更成为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处所。
朱德对一个地方的重视程度,通常采取4种表现方式:一是常去,二是送自己种植的兰花,三是题词或题字,四是即兴赋诗。以此来衡量,朱德曾于1957年至1965年的9年间6次到草堂视察、游览,曾先后题联一副、题词一次、赋诗12首,又赠送自己养植的兰花加以繁植,因此杜甫草堂真可谓朱德最钟爱之地,彰显着一段伟人情缘。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