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与家庭教育关系的论述
2023-12-08朱林喜
朱林喜
受社会导向和专项教育缺失的影响,校园欺凌事件逐年增多,社会舆论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主要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与家庭因素等,其中,家庭作为教育场所之一,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孩子成长阶段中,若是家庭教育缺失,可能会成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源头。因此,家庭作为教育孩子的主阵营,是防治校园欺凌出现的重点。
一、家庭教育缺失是校园欺凌的重要成因
(一)家长责任不明确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往往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同时部分家长也极少主动与孩子讲解校园欺凌相关知识,造成孩子遇到校园欺凌事件时不知如何解决。在生活中,有些孩子为了引起家长注意,会刻意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尤其是离异家庭,家长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高度关注和及时疏导,造成孩子在受到他人非议时,喜欢与人争吵打闹,进而演变为校园欺凌事件。
(二)家长缺乏认知
家长对小学校园欺凌缺乏认知是造成欺凌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而面对校园欺凌事件,家长通常会选择“和解”或是“责骂”等解决方式。笔者通过对孩子进行访问后,得知有些孩子告知父母在校被人欺凌后,父母不但不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反而责骂孩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惹是生非”。家长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欺凌问题,此举不仅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气焰,还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只会给父母带来苦恼,最终就会失去生活热情,失去学习自信心,反而走向不归路。
(三)家长缺乏法律意识
根据相关研究以及家访,发现多数家长面对孩子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因为自身缺乏法律意识,通常不知道如何科學处理,并且觉得孩子之间小打小闹是正常事件,无需小题大做。而对学校举办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活动,家长忙于生计也鲜少参与,更多的家长认为校园欺凌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对小学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不高。家长对校园欺凌认知的片面化和淡薄的法律意识,致使孩子行为出现偏差,导致孩子身心不能健康发展,进而可能演变为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
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预防校园欺凌
(一)转变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认知教育
首先,多方面引导家长树立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必须舍弃传统教育理念,并以现代化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念为孩子开展超越知识与技能的心理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具备较高的责任心与爱心,促使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家长应多角度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认知教育。针对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不宜与孩子处于对立面,而是以朋友身份或是通过实践性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孩子提供建议,引导孩子自主发现、主动解决问题,确保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如若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冲突时,家长不能盲目冲动,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以自身正确的认知引导孩子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也要教育孩子面对危险时如何采取防卫措施,确保孩子不会受到伤害。
最后,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家长需要协助孩子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同时,给予孩子正确处理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的建议或方法,保持冷静是前提条件,而避免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到自身是基本要求。
(二)家长重视教育责任,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首先,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长承担教育责任的基础。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而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情感氛围较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性格,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使孩子有能力处理校园欺凌问题。
其次,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家长要与孩子及时进行积极有效沟通,主动与任课教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基本状况。家长也可以通过询问孩子的玩伴,了解孩子是否遭到了校园欺凌,从而及时制定相应措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再次发生。
最后,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时,需以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寻找出与孩子相处的最优方式,给予孩子最大程度上的理解。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孩子会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及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孩子不参与到校园欺凌事件中。
(三)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
首先,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治工作需要增强家长的校园欺凌防范意识。在进行社会、学校等教育过程的同时,家长也应在家庭教育中具备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意识,能够对欺凌行为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有深刻认识。
其次,家长应积极对孩子进行防治校园欺凌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应详细为孩子讲解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积极引导孩子懂得欺凌行为需要承担责任,避免孩子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当自己被其他孩子欺凌时,必须第一时间告知父母,由父母出面解决欺凌问题。
最后,家长需要积极参与校园欺凌教育活动,深入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并详细告知孩子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表现,让孩子清楚认识到开玩笑与校园欺凌行为之间存在的差异。
总之,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校园欺凌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日益增多,现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只有及时高效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才能构建和谐平安的成长环境,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在校园欺凌防治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济宁高新区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