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示例

2023-12-08马洁颖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枣树老屋主人

马洁颖

【中考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動,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请以“我读到的北京”为题作文。

(2)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请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

【文题解读】

题目一:2023年北京中考题目一将考生的目光从教室、家庭引导向更广阔的社会,将写作素材的来源与情感抒发的对象设定为北京这座城市。题目以“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为总括,接下来进行了三方面的引导:“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建筑观赏、活动参与出发形成相关检索,进而推动考生思考北京的“风物与精神”“历史与文化”“习俗和礼仪”等深层的审美价值。在“读”的过程中内化和升华“自己对于北京热爱”的情感,在写的历程中沉淀和熔铸“因北京而自豪”“为北京而奋发”的精神。

题目二:题目密切联系考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以“树”为基点,将“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作为关键句,“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角度转化巧妙,且充满童趣。考生可以从阅读作品中取材立意,也可以从想象中思考立意,写作内容可以将生活经历作为基础,也可以结合阅读过的文学作品充分思考。在写作中,考生可利用托物言志或者象征的手法,写出有关树的故事,表现树的风采和精神风骨,从而寄托自我情感。

【佳作示例一】

我读到的北京

北京十一实验中学◎雷曜南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十六年的人,我对北京生出的依恋远比我所察觉到的要深许多,这份感情也使我在读到关于北京的名篇时,内心升起了无尽的共鸣。

一个长久居于北京的人,对这里的山河草木都生出了感情。不同于冬季南方刮的那种略带潮气的寒风,北京的风是干燥直接的刺骨,但这风混着冬日里冰上折射出的眩目的光晕以及西山隐隐的白峰头,成了郁达夫先生笔下令人难忘的风景。感情,总会使原本单薄的物像焕发出迷人的丰姿。就像郁达夫先生眼中天寒烧煤的冬日夜晚,因为落于北平,而有了悠长的趣味。我也时常望向窗户外长眠成一条的西山,那浅浅的黄黛色的山竟吸纳了我许多的愁思,并让我产生了新的哲思,这是南方老家那些葱翠的山所不能及的,这些感情并非凭着西山的低矮绵延,也非是西山上与旁处无大差异的石木,而是我内心那早已根深蒂固的却又不易察觉的对北京的眷恋。我读到的北京,是一座被情感浸透诗化的城。

北海的菊花于秋风中烂漫,装的是一个母亲对儿子至深的爱;地坛落寞的红墙和苍垂的老树,记下了一个失意者的自我治愈;院子里让空气泛麻的花椒树,记录了一个少女在诗文上最初的开蒙。人们写给北京的文篇太多,《秋天的怀念》《北平的四季》等文只是其中十分闪耀的几点光晕,它们共同组成了几千万人和北京的大合影。我读到的北京,是人们回忆的见证与收纳。

时间流得很快,北京也不断地在变化。从十余年前的小孩,到现在的我,北京依旧是那个北京,依然保持着它平和雍容的气魄,只是在一些角落里换了样子。小时候放学必走的一条路上,坐落着一家庆丰包子铺,塑料制的门帘挡不住热腾腾的包子香和清辣辣的凉菜香。一点一点流到馄饨汤里的醋,像我在那里留下的光阴。后来,熟悉的包子铺搬走了,那丝味道早已不复。我虽偶尔埋怨北京的流速之快,抛下了许多走得慢的人和物件,但我更希望我爱的这片土地可以不断向前。每一个爱着北京的人,都会看着在夕照下不断攀升翻新的高楼,内心升起阵阵感慨;也会看着深夜依然流动于路上的明黄色的车灯,感动于这个时代的奋进;更会看着在六七点的晨光中早已苏醒的城市和它的人民,将内心无尽的希冀与憧憬化作眼里的光。我读到的北京,是在一群火热倔强的人们的努力和期望下生生不息的城。

北京,就像一本无比精彩的书,每一秒都在加深你对它的喜欢与沉浸,你被裹挟在它的伟大里顺流而下,奔赴一场不可预估的盛景。

【佳作示例二】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北京十一实验中学◎任思霖

我是一只白鸽。很久以前因为贪恋自由,喜欢飞出老屋鸽舍,栖息在主人家院里的一棵枣树上。

如今有好几年没回老屋,记忆中老主人家院里的那棵枣树总是令我魂牵梦绕。

那棵枣树是小主人出生那年,老主人种下的欢喜和期盼。

那时候生活是何其惬意。夏夜里,我蜷缩在巢里,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枣树的枝条上挂满了青黄的晶石、细碎的繁星,以及几点萤火,有时也会挂上一弯朦胧的新月;晴朗的白天,我在树下咕咕地觅食,草丛里散发着淡淡的青草香气,树上传来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我偶尔如谦谦君子般,拍打着折扇一样的翅膀,总在风起的时候,轻盈地从树梢掠过。

仲夏夜,我最喜欢躺在巢里,一边听着或近或远的蛙鸣,一边听老主人文绉绉地用方言念叨“要想富,门前树”“要想子孙好,门前种棵枣”……老主人时不时会提到这些俗语,然后不厌其烦地给小主人讲故事,或许正是那些才子佳人进京赶考的故事,启迪了小主人像鸽子一样从湖北飞去北京念书的梦想。

还记得每年夏末秋初,枣树上会挂满小灯笼: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我整日在树枝间流连,尽情地享受红枣和虫子。一天风雨大作,打落了一地的枣。老主人和小主人欢天喜地捡了半桶秤砣枣,用针线把枣穿成了一串串佛珠,骄傲地挂在脖子上,饿了随时咬掉一个,好不快活。

可惜前些年枣树枯掉了,曾经枝繁叶茂的枣树变成后来光秃秃的树丫,为了方便挂晒东西,部分树杈被砍掉了。梅雨季节,枣树上便长满了黑木耳,都被嘴馋的小主人炒菜吃了。后来,木耳也不长了,枣树被砍做了柴禾,最后化为灰烬融入泥土。枣树算是真正寿终正寝了。

如今小主人如愿生活在了北京,很久没有回来,而老主人却一个人永远地沉睡在了故乡。他就像那棵枣树,春天启迪我们的梦想,夏天给我们浓阴,秋天给我们甜枣,冬天装点我们的故乡。他耗尽了一生的心血,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我早无枝可依,只能另宿他树了,可是我再也没有找到这样的乐园。我曾多次飞回那边,远远地发现老屋变得更老了,一把沉重的大锁将往事尘封。老屋仿佛一幅黑白的水墨画,一角的枣树已不见踪迹。

啊!枣树……

猜你喜欢

枣树老屋主人
大枣树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老屋
主人有的我也有
弓的主人
老屋夜雨
主人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