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湛江市老年大学建设发展分析
2023-12-08张慧琳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我国老龄化状况不断增强,老年人晚年娱乐活动匮乏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老年大学的建立不仅可以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还能够对老年人晚年孤独问题进行解决,使其充分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充实。本研究老年教育体系理论,分析湛江市老年大学体系在老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对湛江市省老年遠教育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探索以开放的精神来促进老年教育体系结构的发展,助推老年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让老年教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力。
关键词:老年大学;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
农村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大多农村还未开展老年教育。
一、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农村老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1】,湛江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820622人,占26.08%;15-59岁人口为3988641人,占57.1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71973人,占16.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32753人,占11.9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3.0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7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4.6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3.11个百分点。因此,积极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发挥其教育、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农村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基础工程。《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3]
二、湛江市老年教育建设发展情况及现状分析
(一)建设发展情况
1997年11月,湛江老年大学与湛江市老干部培训学院合并,2012年1月更名“湛江市老干部大学”。3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校遵循“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已成为湛江市广大老干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学习活动阵地。据悉,该校校先后入选中南地区老年大学协会成员、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员、国际第三年龄大学研究会会员。
(二)现状分析
目前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划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但“星星之火”的老年教育尚未在湛江市形成“燎原之势”。总体来说,湛江市老年远程教育体系还未在全省范围内真正架构起来。因此,本项目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在湛江省老年教育正形成以学校老年教育为主,社区老年教育教育为辅的协同发展格局。
三、湛江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及教育成果
(一)课程设置
本校开设了7个系20多个专业,如书法、诗词、摄影、绘画、声乐、粤曲、舞蹈形体、模特、瑜伽、钢琴、电子琴、二胡、葫芦丝、小提琴、英语、电脑、中医、按摩、太极、烹饪、插花、育儿等。这些专业大致可分为:语言文学系、文化艺术系、医学保健系、计算机应用系、舞蹈表演系、体育健身系和综合应用系等。可以看出,大部分专业具有消遣性和娱乐性,供老年人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和增添生活乐趣,满足老年人求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求乐(陶冶情操、广交朋友)、求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求为(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需求。
(二)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教育成果
本校在办好第一课堂的同时,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办好学员社团,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鼓励引导老年学员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凝聚和释放正能量。
1.开展传承红色经典等活动。本校以文艺演出、诗书画影作品展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本校举办为期一周的大学文化艺术节,各县(市)区校积极参加,共展出摄影、书画、诗词、征文、手工DIY作品近1000件,举办时装、体育、舞蹈、戏剧、演唱、声乐、器乐等10场专题文艺演出和1场综合性文艺直播汇演,现场参与老年学员达5000多人次,线上点击量达540多万次;本校积极报送作品参加全省老年大学节目创作视频活动;积极参加‘传承红色经典书画摄影展”和举办的“‘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歌曲合唱视频展播活动”等活动。
2.是组织学员开展志愿服务。各校组建了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开展红色宣讲、敬老爱老活动,结合雷锋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918 教育活动日”、“校园读书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开展垃圾分类、交通劝导、关心下一代、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四、湛江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项目实施结果显示,湛江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本校教学场地缺乏
本校能容纳5000名学员,与该市拥有的100万名老年人口相比,能参与教学的老年人口仅占0.5%。200平米的场地,严重不能适应教学发展需要,老年人喜欢的计算机、摄影、钢琴等课程不能开设;舞蹈课教室按类别错时上课,音乐课尽量利用室外空问;书法绘画等课程人满为患。
(二)本校师资力量的有限
本校现聘有老领导、老教授、专家、学者等55人为任课教师,开设 20多个专业80多个班次,师资数量相对有限。况且,一些教师也是在原单位退休后被聘为老年大学教师,年龄与老年学生不相上下,往往难以胜任多班次任务重的教学。这反映出我校优秀青年教师缺口较大,师资力量不足。
(三)本校经费不足
老年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我省各级老年大学大多是老干部局主管下的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是财政拨款,来源单一,加上收费低廉,造成经费严重不足。
五、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机构、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另外,在湛江市,加强社会宣传,扩招本地生源。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都不了解老年大学收费低、满足感强等特点,因而不能够主动去了解老年大学的招生情况和课程设置。另外,也因缺乏传播的渠道,堵塞了社会老年人获取老年大学信息的通道。因此,可通过已毕业的老年学生进行毕业汇演、拍摄毕业视频、街头路演及拍摄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老年大学,吸引社会的关注。其次,湛江市政府应为区域内老人开放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资源,积极招收有教育需求的老年人入学。湛江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也应力求和各大高校等文化单位进行合作,利用他方已有资源开设特色的课程及创新新型课程形式。
(二)建设老年教育网络体系,鼓励全员参与
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有效整合乡村教育文化资源,以村民喜爱的形式开展适应农村老年人需求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散居、独居老人的教育服务。推进城乡老年教育对口支援,鼓励发达地区以建立分校或办学点、选送教师、配送学习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方式,为边远农村社区老年教育提供支援,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倾向于乡镇地区。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可利用已毕业老年学生资源,为乡镇一级的老年人分享学习心得感想,甚至有能力者可提供教学服务。即保障了农村老年人的继续教育权利,也给老年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4]
(三)促进多方合作,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分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举办主体、资金筹措渠道的多元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種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供需关系,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的市场结构、内容和布局。
(四)借助网络平台,构建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确保老年教育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互联网+老年教育”的模式也应逐步普及。本校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支持老年人网上学习。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学习支持,形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课程体系。[5]
六、总结
综上所述,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蛤岭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方面仍有较多问题待发现和待解决,而其发展道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共同参与。本文整合了部分学者有关于湛江老年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现状、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就是受条件限制,笔者未能对湛江市所有老年大学的学员情况进行一个全面调查。因此,本文在湛江市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上,具有不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湛江市统计局.(广东省)湛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 [R]. 2021. (hongheiku.com)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渊2016要2020 年冤的通知[EB/OL].渊2016-10-05)[2023-04-10].https://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29496.htm.
[3] 陈婷婷. 开放教育视域下贵州老年远程网络教育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 科学视界2023(07).
[4] 蒋护纹袁刘琼.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开放大学助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思考[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袁2021(02).
[5]杨倩. 积极期化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型发展新探——以太原老年开放大学为例[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01).
作者简介:张慧琳(2002—),女,汉族,广东梅州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在读,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基金项目:2023年广州工商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j202313714025), 指导教师:张燕、张令佳。2023-2024学年广州工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KCSZ202304),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2GQN65),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2021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X-KCSZ20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