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新任职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等
2023-12-08
健全新任职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制枣庄市针对新任职实际和年轻干部特点,开展“四必谈”任前谈话,做到廉政风险必谈、自身不足必谈、工作导向必谈、民主决策必谈,并发放任前责任告知清单、政绩观正负面清单,做实任前提醒,打牢任职基础。定期开展年轻干部适岗情况考核,任职3 个月后进行“回访评估”,对适应较慢、状态不佳的,及时谈话提醒;任职满1 年进行“履职评议”,得不称职票25%以上的,设定3 个月整改期,确实难以胜任的免除试用期职务或进行“下”的调整。依托干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新任职年轻干部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等方面情况,每月进行分析研判,“一对一”约谈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干部,推动早警醒、早整改。去年以来,共开展任职谈话22 人,约谈9 人,进行“下”的调整1 人。
(中共枣庄市委组织部)
“结对帮包”听民声、解民忧、促发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聊城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聚焦基层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市直部门(单位)全覆盖结对帮包全市135 个乡镇(街道)。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先后印发系列文件和实施方案,市直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乡镇短板弱项、自身需求,在理论学习、政策宣讲、调查研究、破难解忧、建章立制等方面全方位结对帮包。帮包开展过程中,市卫生健康委将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与弘扬孔繁森精神相结合,成立“繁森药箱医疗服务队”,通过“行走的小药箱”实现“零距离”健康服务;以党的二十大代表杜立芝创建的“杜站长工作室”为载体,1300 余名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先后帮助解决难题2 万余个。
(中共聊城市委组织部)
实施“扬帆微山湖”工程 全链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近年来,微山县通过打造“扬帆微山湖”培养品牌,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能力水平。夯实源头基础。通过实施“鱼苗”引进、“9095”青培、“候鸟归巢”回引行动,每年招录引进公务员、高层次优秀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至少100 名。强化立体培养。建立“上挂、下派、外学、一线”立体式锻造机制,县委常委带头担任“成长导师”,选派25 名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市直部门跟班锻炼,78 名“90 后”干部在镇街、县直间双向交流锻炼,960 余人次干部到信访维稳、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锻炼。健全管理机制。分层次、分专业建立优秀干部“蓄水库”,实施“绿蓝黄红”四色动态管理,储备优秀年轻干部410 余人。搭建赶超平台。开展“五赛五比”“青年先锋岗”创建等活动,今年以来,表彰先进个人300 余人次,提拔重用“90 后”40 余人次,营造了有为有位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中共微山县委组织部)
全面推行干部荣誉退休制度枣庄市台儿庄区委组织部以“提级办理、厚爱一层”为原则,全面推行“谈心谈话+区级荣休仪式+荣休档案”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干部达到退休年龄后,安排专人与退休干部进行谈心谈话,肯定干部工作成绩、了解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引导干部调整心态、转变角色,确保干部思想稳定。退休手续办结后,由区级统一举办荣誉退休仪式,做好开展一次专题座谈会、颁发一张退休证、赠送一件纪念品、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拍摄一张留念合影等“五个一”举措,切实增强退休干部的荣誉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为每位新退休干部建立荣休档案,动态了解干部退休后的生活、心理、健康情况,“一对一”关心关爱退休干部,引导退休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陶 佩)
探索“创富共同体”发展模式 推动乡村连片振兴今年以来,郯城县创新推行“创富共同体”发展模式,按照“位置相邻、产业相近、特色互补、产业延展”原则,打破就村抓村路径依赖,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定位特点、产业优势,把产业发展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础,推广片区联合等5 种增收模式、开办创富公司等10 条增收路径,每种发展模式均可通过一种或多种路径实现。结合“创富共同体”发展模式,创新推出郯城“四雁臻品”,优选86 项“土特产”重点扶持,通过召开品牌发布会等方式强化品牌效应,推动“四雁臻品”在长三角进店入铺,组织展销会4 次,面向长三角签订销售订单7500 万元。截至今年10 月,共建成“创富共同体”9 个、创富公司2 家,举行县级“创富共同体”观摩评比活动3 次,全县村均增收37 万元以上,较去年同比增长63.45%。
(中共郯城县委组织部)
创新推行“三联三帮”机制 探索和谐共治新路径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创新推行“三联三帮”机制,探索共同富裕、和谐共治新路径。企业联村促就业,深入推进“一企帮多村”模式。组织东晟等企业党组织结对帮扶村党支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技术指导等,助力集体、群众双增收。目前已累计开展助农培训 17次,提供就业岗位150 余个。党员联户解难题,建立“1+10+6”党员联户机制,由1 名党员包联10 余户困难群众,当好政策员、调查员、代办员、讲解员、传播员、调解员“6 大员”,落实“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工作制度。支部联建聚资源,通过强村带弱村组建帮扶对子13 个,统筹双方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场地”“资金+载体”“思路+人力”联建,引导促成庄科王牛场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孙丽苹 张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