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取舍有道”导写

2023-12-08房娅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黄庭坚面条

房娅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面对挫折,采取了“不嚼面”的人生态度,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曾遭遇了某种困境?你是如何克服这种困境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不嚼面”的人生态度的?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人生中,不可能事事都遂心如意,有时候,人也无法改变一些事情的发生;但是,人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拿得起,放得下。智慧的人生,就在于能够理智地取舍。

考生在审题时,首先分析材料所给内容,需要考虑苏轼“不嚼面”人生态度背后的真正意图,以及自己对三个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揭示自己的答案并且加以串联。

参考立意:智慧选择,取舍有道,乐观生活,直面困难……

素材推荐

苏轼“不嚼面”

在被贬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很难吃,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很快把面条吃完了。他望了黄庭坚良久,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而去。

化用例段

苏轼《定风波》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从中,我体悟到独有的美意:在落雨之时,不必在意衣襟被树枝沾湿,吟咏长啸,悠然前进,体会雨所带来的独有意境。这种肆意洒脱的态度与苏轼“不嚼面”所展露的取舍之道相通,面对难以下咽的面条,在困窘之时选择一种不咀嚼的方式,不品味,只饱腹,也正是这种道理在他诗词中的贯彻影响着后人。

鲁迅的批判性文章

鲁迅的文章冷静、理性、忧愤深广,对国民精神劣根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但鲁迅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战士”。他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挫折中,不断感受到希望的破灭,认清现实的残酷,这为他的写作之路埋下伏笔。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化用例段

鲁迅曾写《复仇》一书来诉诸“复仇”的母题。“复仇”是鲁迅生平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他在腐朽麻木的社会环境下,奋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通过文字,直击社会现实,高举“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的旗帜,虽处在其中却不被同化,失去了在医学之路上继续深造的机会,却拾起了文字批判之刃,取舍有道助他终成为理性时代的战士。

例文

取舍有道,清光自许

□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  徐馨艺

巴尔扎克说:“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在“狂风暴雨”的人生困境下,学着船长用拿得起、放得下的取舍之道摆脱困境。由此观之,于人生困境之前,选择取舍策略,实为重要。

苏轼与黄庭坚的典故中,吃面只是一个表象,但是二人的策略确实不同。苏轼考虑的是智慧的取舍,他取的是吃饱,舍的是失意的现状;黄庭坚取的是吃食物,却没有舍掉外物。对于苏轼“不嚼面”的人生态度,我深有感触。这种态度传达了一种坚持自我、超越困境的决心和勇气。在克服困境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态度的重要性。“不嚼面”意味着面对困境时不沉溺于痛苦和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生中,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们。苏轼以他的态度告诉我们,困境并不是终点,而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我个人认为,苏轼“不嚼面”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启示意义。首先,我们应该接受挫折和困境的存在,并意识到它们是成长的机会。其次,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面对困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沉浸在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信困境只是暂时的,而我们能够克服它们并迈向更好的未来。

通过对苏轼的人生态度的学习和理解,我明白了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不再被它们所限制。同时,也将传递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身边人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思考苏轼的人生态度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意识到,困境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也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每一次困境都是一个考验,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坚持自我、保持乐观,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年轻人在信息时代的裹挟下驻足观望,他们只是選择居住在大环境的庇护下,毫无取舍。在我看来,正确做法应当是利用当前的快速信息时代,舍去自己对休闲人生的追求,从而来提高自身的能力,立足于社会之中。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即使我们克服了当前的困境,下一个挑战可能就在脚下。因此,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取舍,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知的风险或已知的困难,用“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气去挑战自己,获得坦途人生。

评点

作者在开头利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与材料中苏轼人生态度的做法相契合,指出材料的中心——智慧的生活在于取舍。作者利用材料与自身的关联,分析三个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议论较多,提出了一些实际做法,并且与当下的信息时代相结合。不足的是全文缺少名言古句及素材的运用。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黄庭坚面条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擀面条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煮面条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论伊拉斯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