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语言”导写

2023-12-08王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外来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王博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自源古典语言,记录并传承了悠久而博大的中华文明。从先秦一路走来,汉语词汇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变化发展,丰富了中国人的表达与交流。其中,不乏本上词语“社稷”“牺牲”等,外来词语“咖啡(coffee)”“逻辑(logic)”等;也有随时代变化产生一些新造词“高富帅”“菜鸟”等;伴随国际化进程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汉语中又增添了不少新词,其中大部分是外来词,诸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字节(bit)等。

学校将举办一次有关“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主题交流会,请针对以上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发表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情境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了汉语发展的特点:汉语具有兼容并蓄、吸纳包容的特点;汉语具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特点。基于材料内容和所给情境综合考虑,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立意:

1.从横向来看,汉语能够兼收并蓄,不但能够保存本土词语,还能吸纳外来词语。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包容的特点。

2.从纵向来看,汉语随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造词,而伴随国际化进程和科技的发展,这些新造词里也包含不少外来词。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局势之下,中华文化中也融入了不少外来因素。

3.综合来看,既关注到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横向上的特点同时兼顾其纵向上的特点,此为最佳立意。

例文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  程云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承载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字正腔圆的中国话、传唱千年的诗篇、翻新更迭的词汇是汉语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表现。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更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从蛮荒时代一路走来,至今仍熠熠发光的原因。

语言凝聚着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词语保留下来,文化也随之流传至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于是“社稷”“牺牲”等本土词语保留下来,中国人的国家观念、爱国情怀、国家祭祀的文化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心理;“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教观念深入人心,“浮屠”“轮回”等佛教外来词语也随着佛教的传入,壮大了汉语的表达。汉语的兼收并蓄也映射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希腊、印度这些外来文明于此处汇入中华文明,生根发芽,它向世人昭显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胸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在自身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造词,这是中华文化根基深厚、与时俱进的表现。年轻人有活力、充满文艺性的“小清新”生活方式被纳入主流话语体系,而国际化进程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则促生了“云计算”“元宇宙”等新鲜的词汇,还有诸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字节(bit)等外来词……这些新词的涌现与被接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绵延五千载的古老文明强大的内生力与创造力!

同学们,我记得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复兴之际,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汉语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象。身为承担着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我们应做好中华优秀文明的传承者,做好汉语的守护者。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点

这是一篇说理型演讲词,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符合题目的情境要求。采用最佳立意,以“语言”为切入点,从縱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谈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首段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演讲主体从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二段从纵向来说,从汉语的兼收并蓄谈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第三段从横向来说,从汉语随时代变化出现新造词的特点,谈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第四段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联系青年的实际,提出期望。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外来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