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生产学》课程内容发展与更迭
——以蜂蜜为例

2023-12-08蔺哲广沈思祎韩聪吉挺

中国蜂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蜂蜜活性

蔺哲广 沈思祎 韩聪 吉挺

(1扬州大学动物与科学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2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 230036)

蜂蜜是蜜蜂采集蜜源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并与其体内生物酶相互作用,在蜂巢中贮存、酿造而成的一种天然甜味物质,是广为认可的药食同源、内外兼用食品。作为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天然甜味剂,蜂蜜在人类社会早期就与我们祖先的生活产生关联。本文通过分析近年间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蜂蜜的营养成分、功效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更新与概括。

1 蜂蜜的营养成分

蜂蜜因蜜源植物、季节、气候环境及贮存时间等不同,成分不尽相同。研究发现,蜂蜜中有超过180种物质,是糖的过饱和溶液,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芳香物等[1]。

表1 蜂蜜的主要成分[2]

1.1 碳水化合物

蜂蜜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为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等)及低聚糖(如松三糖、棉子糖等),其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代表的单糖约占蜂蜜糖类总量的85%~95%[1,3]。在摄入蜂蜜后的消化过程中,这两种单糖会被迅速输送到血液中,并可及时为人体利用以满足能量需求。

1.2 蛋白质和氨基酸

蜂蜜中含有的蛋白质主要包括27 种游离氨基酸和一些酶类,大约占蜂蜜质量的0.5%。游离氨基酸总量约为10~200 mg/100 g,其中以脯氨酸为主,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其他氨基酸的相对比例取决于其花蜜或蜜露来源[4]。酶是有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蜂蜜中的酶主要有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其中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是蜂蜜中比较常见的两种酶[5]。

1.3 维生素和矿物质

蜂蜜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的不同取决于蜜源植物种类和地理起源[6]。维生素主要包括B 族维生素、维生素C 和维生素K 等。在医学上,B 族维生素主要参与神经传导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具有维持免疫功能、预防机体衰老、提高机体活力和增强记忆力等作用[7];维生素C 能够促进伤口愈合、抗疲劳和提高抵抗力等作用[8];维生素K 能够参与骨骼代谢并且具有凝血功能[9]。矿物质有P、S、Ca、Mg、K、Na、Zn、Fe、Cu、Mn 等[10],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促进智力、造血系统、骨骼、神经系统等的发育。

1.4 芳香化合物

香气特征是食品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由于蜂蜜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人们可以根据香气特征来判断其来源。风味是蜂蜜在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品质,也是消费者进行蜂蜜选择的一个标准。由于蜂蜜的植物来源不同,其产生香味的化合物也不同[11]。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芳香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在不同类型的蜂蜜中鉴定出500 多种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如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柑橘蜂蜜的特征性化合物[12],壬酸是桉树蜂蜜的香气源物质[13],而石楠花蜂蜜香气则是源自含量较高的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已烯-1-酮)[14]。

芳香化合物中还包括重要的多酚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酚酸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芹菜素、白素、高良姜素等),是蜂蜜植物来源的潜在标志物[15]。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20mg/kg 左右[16]。酚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羟基肉桂酸类和羟基苯甲酸类[17],郭夏丽等[18]在经过对多种蜂蜜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研究后发现,3,4-二甲氧基肉桂酸在蜂蜜中广泛存在。

2 蜂蜜的生物活性和功效

2.1 抗菌作用

蜂蜜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针对革兰氏阳性菌[19]。思娟娟[20]研究发现有9 种国产蜂蜜对金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藿香蜜、茴香蜜、石榴蜜和葵花蜜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麦卢卡蜂蜜。蜂蜜抗菌机理大致可以归结为3 个方面:一是蜂蜜的高渗透压、粘稠性、酸度等物理特性;二是葡萄糖氧化酶分解蜂蜜中葡萄糖产生具有天然抑菌活性的过氧化氢,但过氧化物的产生能力同时取决于蜂蜜过氧化氢酶的活性[21];三是酚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非过氧化物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2]。Brudzynski[23]分析42 种蜂蜜的不同过氧化氢浓度对于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程度,发现过氧化氢浓度是影响蜂蜜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但过氧化物会受到热、光和长时间储存所影响。因此,将蜂蜜储存在阴凉、黑暗的地方是保持其良好抗菌活性的必要条件。

牙龈炎是一种牙齿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牙菌斑滋生,其代谢物直接对牙龈组织进行破坏。Patel 等人[24]对30 名受试者进行了为期21d 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麦卢卡蜂蜜组的患者平均斑块评分和出血部位百分比显著降低。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麦卢卡蜂蜜、洗必泰葡萄糖酸漱口水(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化学抗菌作用)和木糖醇口香糖对牙菌斑形成的影响,发现麦卢卡蜂蜜对菌斑的抑制作用与洗必泰漱口水相似,且效果明显优于木糖醇口香糖。Badet 等人[25]利用常量肉汤稀释法(macro dilution broth)研究麦卢卡蜂蜜对口腔致病菌的影响,在200~500μg/mL 浓度下,麦卢卡蜂蜜对细菌多种生物膜的形成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即能够减少牙菌斑中的病原体。

Wilkinson 等人[26]开展了13 种蜂蜜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发现所有13 种蜂蜜都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生长,且蜂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更强。Boukraa 等人[27]开展了4 种阿尔及利亚蜂蜜和2 种撒哈拉蜂蜜对铜绿假单胞菌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撒哈拉的蜂蜜有更好的抗菌作用。Silici 等人[28]对50 个杜鹃花蜜样品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杜鹃花蜜对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李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耻垢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奇异变形杆菌和绿脓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蜡样芽孢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对酿酒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没有抑制效果。

马来西亚的Tualang 蜂蜜在治疗以兔子为模型的化学性角膜损伤方面具有与常规治疗相似的效果,显示出其用于治疗眼疾的潜力[29,60]。有证据表明[30],局部使用蜂蜜有助于治疗干眼症、术后角膜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减少眼部有害菌群。但仍然需要更多的试验来确定蜂蜜在治疗各种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感冒和咳嗽患者服用蜂蜜,认为蜂蜜能缓解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儿童咳嗽,并且具有来源广泛、价廉和服用安全等特点。Paul等人[31]使用荞麦蜂蜜和右美沙芬对105 名2~18 岁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临床治疗,发现荞麦蜂蜜对夜间咳嗽和有睡眠困难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右美沙芬。美国儿科协会建议,1 岁以上的儿童因普通感冒引起咳嗽时,可以用蜂蜜止咳,这一作用可能与蜂蜜的抗菌活性相关。

2.2 抗氧化、抗癌作用

自由基和活性氧(ROS)是细胞功能障碍、代谢和心血管疾病(CVDs)发病机制以及衰老过程的罪魁祸首,并且当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有了致癌的可能。蜂蜜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为减少细胞中活性氧的累积,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尿素及谷胱甘肽还原酶[32]。西班牙的Pérez 等人[33]开展了53 种蜂蜜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蜂蜜的抗氧化能力强弱与多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含量有关。多酚类成分与蜂蜜的抗氧化活性关联度最高,总酚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抑制亚硝基的能力呈正相关[34]。蜂蜜的抗氧化物质还包括:蛋白质、矿物质、肽、有机酸、美拉德反应产物等[10]。

蜂蜜在贮存和热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美拉德产物(例如羟甲基糠醛),它们能加深蜂蜜的颜色、增强蜂蜜的抗氧化能力[10]。Turkmen 等人[35]观察了温度对蜂蜜的抗氧化活性影响,将蜂蜜分别在50℃、60℃和70℃条件下加热12d,结果显示各组蜂蜜的抗氧化活性均得到了显著增强,并且随着温度的增高,蜂蜜的抗氧化活性增强越快,但是烤焦的蜂蜜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蜂蜜的抗氧化活性还与其颜色有关[36],蜂蜜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色素的种类(例如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类物质),并且这些有色成分具有抗氧化特性。研究发现[36],深色蜂蜜的总酚含量较高,其抗氧化能力也较高。

蜂蜜通过影响不同作用途径对癌细胞有一定抗增殖作用[37]:(1)线粒体膜去极化使癌细胞凋亡;(2)各种成分(如黄酮类)抑制环氧化酶-2;(3)释放细胞毒性H2O2;(4)与植物化学物有关的ROS清除[38]。麦卢卡蜂蜜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大肠癌(CT26)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具有有效的抗增殖作用,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有研究表明[39],蜂蜜能减少接受癌症放射治疗患者的放射性粘膜炎发生率。对头颈部癌症患者分为进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局部应用蜂蜜两组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相比,蜂蜜治疗组的3~4 级放射性粘膜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大多数患者体重减轻,而蜂蜜治疗组的患者中有55%的患者体重没有变化或出现积极增加。Fauzi 等人[40]研究了Tualang 蜂蜜在人乳腺癌(MCF-7 和MDA-MB-231)和宫颈癌(HeLa)细胞系以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的抗癌潜力,经过72 h 的处理,结果发现,在有效浓度(EC50)2.4%~2.8%范围内,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增加,表明Tualang 蜂蜜对三种癌细胞均有细胞毒性,并且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即Tualang 蜂蜜对人乳腺癌和宫颈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通过线粒体膜去极化诱导癌细胞凋亡。

2.3 调节血糖水平

如今,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通常是由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来表示的。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只会引起血液中葡萄糖的少量增加,而高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则会造成高血糖水平。根据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可以按照GI 将食物分为三个等级[41]:低GI(<55%)食物、中GI(55%~70%)食物和高GI(>70%)食物。蜂蜜中包含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但由于不同种类的蜂蜜果糖和葡萄糖之比不同,有的属于低GI,如金合花蜂蜜等,有的则属于中、高GI。对于低血糖人群来说,餐后血糖水平的瞬间升高可导致体内胰岛素释放过多,血糖值就会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发生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具有潜在危险,一旦发生,需要立刻补充碳水化合物,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回升。食用中高GI 的蜂蜜后,能够迅速提高血糖水平,从而维持血糖稳态,所以中高GI 的蜂蜜一直用于辅助治疗低血糖症。因此,对于低血糖症患者,除了平时应该注意用GI 比较低的食物替换GI 比较高的食物以外,还可以将蜂蜜作为一种应急食品备用。张廷胜等人[42]对患有低血糖的仔猪每天灌服2 次黄豆大小(约0.5g)的蜂蜜,疗效显著。但该作用在人体的效果仍然需进一步试验。

Agrawal 等人[43]发现蜂蜜可降低葡萄糖不耐受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一项[44]针对50 名1~18 岁患者的随机交叉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食用蜂蜜可能对治疗Ⅰ型糖尿病人的代谢紊乱有积极作用;该实验还发现蜂蜜可作用于病变的胰腺β 细胞,可以考虑将蜂蜜用于针对胰腺β 细胞的治疗试验中。但在推荐蜂蜜作为Ⅰ型糖尿病人的替代糖或膳食补充剂前,还需要评估长期摄入蜂蜜对糖尿病人的影响。长期食用高GI食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危险的[45],但蜂蜜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尚存在争议。

2.4 促进伤口再生

蜂蜜是自然界中最好的伤口愈合剂之一,这种愈合特性与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有关。蜂蜜以其高粘度的特性为伤口提供了一个潮湿的愈合环境,保持伤口湿润,防止细菌定植感染。蜂蜜中还含有分子量为5.8 kD 的蜂王浆蛋白apalbumin,能促进伤口附近的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参与伤口修复,还能促进角化细胞释放TNF-α、IL-1β、TGF-β、MMP-9等细胞因子,促进上皮细胞形成[46]。蜂蜜pH 值3.7左右,为纤维原细胞的活性(迁移、增殖、组织胶原)提供了最佳环境,具有抗炎活性,并且能够引起伤口内的免疫反应,因此使用蜂蜜治疗后伤口愈合加快[46]。一项临床实验结果显示[47],蜂蜜敷料能够清除糖尿病足部溃疡者的伤口病菌和坏死组织,促进愈合及防止瘢痕形成,效果优于功能敷料和常规敷料。湿润的蜂蜜敷料能促使伤口顶部而不是痂下形成上皮,敷料上的蜂蜜层还能阻止敷层与伤口粘连,方便在不触及伤口的情况下更换敷料[46]。李明朗等人[48]以常规换药方法为对照,开展了蜂蜜联合胰岛素换药治疗难愈合伤口的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Visavadia 等人[49]用双层浸透蜂蜜的敷料覆盖在创面,成功治愈了慢性伤口。Simon 等人[50]对免疫系统因接受化疗而大为减弱的患者进行蜂蜜与其他药物的比较治疗,发现其中一位患者创口由于耐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从而导致药物失效,但在使用蜂蜜疗法48h后成功地治愈了感染。此外,蜂蜜中抗菌化合物如蜜蜂防御素-1、各种酚类化合物和复合碳水化合物[51,52]等成分的存在,会使细菌无法对蜂蜜产生耐药性。

Cooper 等人的[53]实验表明,新西兰的麦卢卡和牧场蜂蜜对从受感染的烧伤组织中分离出的17 株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低于10%,并证实蜂蜜有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结构并抑制其生物膜生长的能力。Subrahmanyam 等[54]将104 例烧伤病人分为试验组和烧伤药膏对照组(磺胺嘧啶银silver sulfadiazine),7d 后,用蜂蜜治疗组91%病人由烧伤引发的感染已得到控制,而对照组仅有7%;15d 后,试验组87%病人已基本痊愈,远高于对照组的10%。苏忠和[55]使用蛋清蜂蜜合剂进行治疗时发现,浅度烧伤的患者在3~5d 内开始生成新肉芽,大面积深II 度烧伤的患者在4~6d 内脓汁完全消失,6~20d内所有病例痊愈。洪邑善[56]对130 例复发性口疮患者采用口服大补阴丸加味外用蜂蜜治疗法,治疗有效率为89.23%,其中7 例患者痊愈,64 例显效,45 例有效,14 例无效。贾晓燕等人[57]以蜂蜜为溶剂性载体,开展了鹿茸多肽-壳聚糖-蜂蜜混悬剂对猪皮肤褥疮的促愈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肉芽组织生长快,结痂脱落早而完全,无坏死组织,上皮化明显,炎症细胞少,无水肿,新生血管数多。

2.5 改善胃肠功能

蜂蜜中含有多种酶,如淀粉酶、蔗糖转化酶、葡萄糖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等[58],可以促进食物尤其是糖类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此外,与常用的人造糖相比,蜂蜜的主要糖成分以单糖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人体系统吸收,而蔗糖在被吸收之前通常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形成更简单的形式。蜂蜜作为甜味剂,比糖有营养优势,也有助于体内消化[2]。

胃肠道中含有大量必需的有益菌,尤其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双歧杆菌。研究表明[59],食用天然蜂蜜等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可以增加胃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益生元是一种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从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一项蜂蜜和蔗糖的比较研究表明[60],蜂蜜在体内(即实验大鼠的小肠和大肠内)能增加有益菌、乳酸杆菌含量,而蔗糖则没有此效应。

另外,蜂蜜还能促进胃酸正常分泌,减轻胃痛及胃烧灼感,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对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有辅助作用[61],还能增强肠蠕动,显著缩短排便时间。外用蜂蜜也能润肠通便,对婴幼儿、老年便秘的作用优于开塞露且无副作用[61]。研究表明,蜂蜜能改善便秘的机制主要与其富含果糖有关,由于果糖的不完全吸收使其在结肠内被分解糖的细菌分解出低分子有机酸,使肠道内的pH 值降低,加快肠蠕动,肠内渗透压增高、湿化,有利于粪便排出[62]。蜂蜜还是一种胃保护剂,Moosa 等人[63]研究发现,蜂蜜能显著抑制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此外,对导致胃炎的幽门螺杆菌分离物的体外研究也表明,浓度为20%的蜂蜜溶液不仅可以抑制菌的生长,对出现耐药性的分离株也能起到抑制作用[64,65]。在一项治疗肠胃炎的临床研究中,每天3 次给予清淡的饮食和30 mL 蜂蜜对66%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程度达到了17%,50%以上的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了改善[66]。Haffejee 和 Moosa[67]在使用蜂蜜治疗小儿肠胃炎的临床研究发现,蜂蜜可以缩短患由沙门氏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细菌性胃肠炎患者的腹泻时间。此外,麦卢卡蜂蜜可以特异性减少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炎症反应[68]。在HEKBlueTM-2 细胞系中加入合成的三酰脂肽(Pam3CSK4)配体,蜂蜜通过TLR1/TLR2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果表明卡努卡和麦卢卡蜂蜜的抗炎作用较三叶草和麦卢卡/卡努卡混合蜂蜜更强[68]。

此外,在一些观察中,与食用蔗糖的婴儿相比,食用蜂蜜的婴儿血液形成更好,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皮肤更光泽,体重增加更多,呕吐更少,也没有遇到消化问题[10]。蜂蜜在婴儿饮食中的积极作用归因于其对消化过程的影响。然而,当蜂蜜中存在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杆菌时,则会对婴儿的健康有不利影响[10],通常不建议1 岁以下婴儿吃蜂蜜。因此,蜂蜜在改善和治疗胃肠功能方面有着广泛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2.6 提升运动机能

在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之前、期间和之后,给予能量物质可以提高个人表现,并增加肌肉活力。由于蜂蜜含有各种糖类,它也是运动时一种有效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大量实验表明,蜂蜜可以有效代替葡萄糖在体育锻炼中用作能量补充。运动员服用低GI(蜂蜜)或高GI(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凝胶后在65km 骑行时,虽然两种物质都能提高运动性能,但蜂蜜组效果优于葡萄糖组[69]。这是由于蜂蜜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分别是酮糖和醛糖,虽然都是单糖,能快速燃烧,但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因此代谢方式也不同[70]。葡萄糖能在体内迅速代谢并被吸收到血液提供能量,但果糖的吸收是缓慢的,当葡萄糖消耗殆尽时,它能继续为人体提供能量。

给生长大鼠饲喂蜂蜜可以促进其对钙的吸收,这意味着蜂蜜有增强骨骼健康的潜力[71]。Ooi 等人[72]对12 周龄雌性大鼠分为不补充蜂蜜的静坐对照组、补充蜂蜜的静坐组、不补充蜂蜜的跳跃运动组以及跳跃运动和蜂蜜补充联合组,8 周后对小鼠的体重、胫骨总密度(tBMD)、骨小梁矿物质密度(trbBMD)、中轴皮质骨矿物质密度(crtBMD)进行测量计算。结果显示跳跃运动和蜂蜜补充联合对胫骨生长和保护有积极影响,8 周的跳跃运动和补充蜂蜜对于胫骨的积极影响即使在停止运动后仍可保持,但运动和蜂蜜的联合作用会对人体骨骼产生何种效果仍需进一步实验。此外,有实验表明食用含有蜂蜜的草本酵母补充剂的运动员体内拥有更高含量的自然杀伤细胞和抑制细胞[73],Salehian 等人的实验[74]也表明服用蜂蜜能提高运动员抗炎活性。

2.7 其他作用

人们喜爱用蜂蜜水、西瓜汁等来解酒,力求打造真正的“千杯不醉”。蜂蜜中丰富的果糖可以提高乙醇脱氢酶的效率[75],以1g 酒精补充1g 果糖的比例来测算,血液中酒精代谢的速度可以加快44.7%,酒精中毒表现的时间可以缩短30.7%[75]。此外,蜂蜜中还有葡萄糖等其他有助于果糖更好被吸收的成分存在,使得其解酒效果更佳[75]。但需注意的是,果糖对于酒精在肝脏中与乙醇脱氢酶作用生成的乙醛却没有显著影响,甚至会打破代谢平衡,加速乙醛的积累。

蜂蜜不仅能保护心血管,有抗氧化和抗菌性,还具有双向调节血压和血糖、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等作用。朱金明[76]提出蜂蜜能清除人体血蛋白中23%的有害物质,增加麸氨酸、酵素、苹果酸、脱氧化酶和转化酶等成分,坚持服用蜂蜜可以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及血栓塞等疾病。Yaghoobi 等人[77]研究发现在超重和肥胖的受试者中,食用天然蜂蜜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在患病风险较高的受试者中,并且它不会增加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体重。Chepulis等人[78]向大鼠喂食蔗糖和蜂蜜,结果表明蜂蜜能对大鼠大脑衰老起到缓解作用,未来值得尝试将蜂蜜用于更多方面的科研与产品开发。

3 小结与展望

蜂蜜作为日常食品和保健品,近年间随着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知识更迭较快,高等院校课程内容的讲授需要与时俱进。由于来源差异,蜂蜜的外观和成分不尽相同,不同蜜种的特征性物质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蜂蜜作为普通食物或保健产品乃至药物使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辅助治疗前景。蜂蜜含有优质的碳水化合物,使它成为极好的能量来源;丰富多样的其他微量成分,诸如酶、矿物质、维生素等能够发生协同作用,使得其具有多种营养和生物活性功效,能提高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大量研究表明,蜂蜜能够帮助人体调节血糖,在伤口愈合、胃肠和眼科疾病的治疗、保护心血管等方面都有极好的效果,并且没有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或药物导致的副作用等问题。如今,蜂蜜已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健康食品,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相信蜂蜜更多的营养成分和生物功效还会被不断报道。然而,相较于其他蜂产品(如蜂王浆、蜂胶)的药理活性作用,蜂蜜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其功能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蜂蜜活性
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阳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蜂蜜”CP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蜂蜜哪里去了
巧算蜂蜜有几罐
偷蜂蜜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