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及实践
2023-12-08肖庆高
张 健,刘 燕,肖庆高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4)
引言
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是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迅猛发展以及大众教育普及化发展起来的,以二本层次教育教学为主,补充各层次人才,将服务高校所在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视为己任,以培养相关行业企业所需的具有较高素质同时有综合技术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1]。“双一流”建设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学校应从思想上和理念上正视学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改革促发展。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坚持“发展优质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全面剖析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新要求和新模式,落实立德树人、四个回归,深刻理解新工科、新文科等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下力气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于民办本科高校一流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推进高水平本科建设。
一、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发力点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2]。认真贯彻党的教育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提升大学生教育中课堂思政力度,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与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贯彻成果导向的OBE教育理念
坚持收集并合理利用家、校及用人行业等各方反馈。以产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高素质、综合性能力,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3]。扩大并加强学校与社会及区域行业企业联系,制订反馈式校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
(三)坚持创新构建校企联合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实行“三学期”制,着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首先,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相关实习实训实践活动实施内容及形式;其次,灵活创新各种制度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完善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四)坚持“教师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虚拟教研室为依托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间人才互补的可能性,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培养。探索产业教师进校及高校教师产业顶岗挂职制度,多形式多方位展开专业共建、课题研讨及成果转化等教研活动,开展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项目,灵活提升教师各项能力。
(五)加强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打造突破时空围栏的新型教育教学形态,拉近多方教育教学资源,共同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尽力。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建设线上线下“金课”,推广慕课,探索混合式教学,推动教师用好各种数字化资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
为了形成一个“教学质量监控—反馈—跟踪改进”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必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4]。建立院校两级督导、期中教学检查标准以及专业评估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掌握并分析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数据,持续推进相关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提升一流专业乃至所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现有实践成效
自建校起,我校便以通信工程专业为重点,积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凝练教育理念,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针对应用型学院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特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形成“重视基础、加强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定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5-6]。针对民办二本高等教育的相适应背景,把教育思想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两个方面。(1)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基础知识而言,变一本教育的“扎实、雄厚”为二本教育的“必须、够用”;就人才培养类型而言,变一本教育的“学术型、工程型”为二本教育的“技术型、应用型”等。(2)实践教学的改革。就结构而言,构建适于二本层次教育的、校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以“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内涵而言,变本科教育的“研究性、验证性”为该层次教育的“应用性、综合性”。
(二)合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实践”的结构,构建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位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符合二本院校生源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有效保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7-8]。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多方位产教融合,反馈式修订,具有鲜明的现代高等教育特点:明晰通信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在工程中面对相对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的培养方案,同时让学生掌握具备一定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学生未来考研或就业需求不同,给学生以较多的选择性。
(三)专职、专任、兼职“三位一体”构建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为专业教学队伍的主体,是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专任教师主要来自本市科研院所的高级职称专家人员,是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后盾与依托;兼职/兼课教师全部来自著名企业,主要承担校企共建项目、学生校外实习、技能培训及毕业设计指导等任务。专业课教师均须具备理论及实践教学的能力,所有专职/专任教师均能够承担至少2~3门理论及实践课程。兼职/兼课教师需要先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学校择优选用。
(四)注重创新构建完整、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累计投资三千余万元,以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为核心,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为特点,建成含24个实验室、6个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系统,融课程实验、专业实践、证书培训、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就业于一体,极具特色水平。
1.特色。构建的如图1所示的电子与通信技术实践教学系统,其主要特色是:(1)ICT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三大ICT技术相对独立,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的通信技术,向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得以有效落实。(2)适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另一方面职业相关岗位基本技能应用能力丰富,环境真实,有利于在就业市场形成强大竞争力。(3)资源共享,利用率高:不仅适于通信工程专业,同时适于二级学院内相关专业以及工科ICT类各专业人才培养。可面对全院各工科专业开设实验、实习、实训,本、专科兼顾,全面覆盖。(4)校内外结合:校内侧重职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校外着重把学生放到相应的实际职业岗位进行锻炼。校外实训基地覆盖通信、电子信息行业中不同类型单位或门类岗位,学生可以在步入社会就业前提前得到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及岗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5)产学研结合:除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外,该系统还可为师生进行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ICT领域新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平台。
图1 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2.水平。(1)配套性好。形成了先修课实验充分,相关课实验技能交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交融,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互补的良好环境。(2)设备先进。如电子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全部设备为目前通信工程实际采用的先进设备。具有开设高水平通信实验的能力和技术。(3)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协调。积极开发实训项目,编写与实验设备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建成一个,配套一个,不搞仪器堆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营造了极为良好的实验环境,配套的《通信技术实训指导书》共开发出可供学生操作的实训项目55个。
(五)教学改革成果丰富
2009年电子信息类专业群被列为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获列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5年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列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2008年通信原理课程列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14年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通信工程专业获列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编写教材13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改和科研项目20余项。
(六)重视成果应用,效果良好、社会评价高
较好地实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在高质量充分就业、学科竞赛、考研深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社会声誉好,先后有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等近20所兄弟院校前来研讨交流;国内著名通信企业中兴通讯与我校合作共建通信与网络实验中心。
三、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几点思考及探索实施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以一流专业为着力点,产教融合、新工科引领,新专业规范指导,积极、扎实、持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保持较宽口径专业面向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专业的改造与升级,突出应用型特色,适应最新通信技术与行业发展需求。办一流专业,培养一流学生。
(一)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从现有工科专业的特征以及建设积累入手,主动融合相关学科,开展学科交叉改革创新发展。3年内,新增移动互联网、卫星通信等专业方向。结合北斗学院建设,产教融合共建北斗卫星应用方向。
(二)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主题
开辟创新路径并持续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追踪“新国标”,提出制定适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点或规范,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制定大纲。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1.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新进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提升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课程观摩与竞赛等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2.通过产教融合,扩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安排教师到国内著名通信企业进行培训、学习,获得相关产品讲师任职资格,逐渐形成“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3.借助所获批的省级通信工程一流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联合西安邮电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以及行业相关高水平单位,创新开发多形式多状态的活动模式,突破了常规学校专业和学科边界,实现跨专业、跨学科和跨地域的交叉融合。教研方式灵活,可以项目、课题形式呈现,以研讨、分享、交流和培训等方法实施。随着师资培养与教改工作的不断发展,教研重点可随着教育教学难点和团队关注兴趣等同步转换。成员结构具有相当的扁平性,除少数核心专职成员维持教研室运行和工作而相对确定,可为共同问题或项目暂时性参与等扩大成员,暂时性引入、参与课题项目合作的非决策外围成员等,待问题解决、项目完成即可退出。此种新形式扩展了基层教育教学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对校内的教研室起到补充作用,加强了教研室与校外的联系,增进了教师和业内的交流沟通,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达到了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目的。
(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专业建设以院为主。本专业所在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组织体系完整,管理运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院长:全面主持二级学院的所有工作。负责学院发展规划、专业建设等,与学院党委携手并进,搞好整个二级学院平台建设工作。副院长:负责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国际化工作。二级学院党委书记:负责学生、党建、招生就业、宣传、安全稳定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学院日常教学运行以及统筹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专业负责人:是负责本专业方方面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有主观能动能力。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全面开展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安全与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
1.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先后制定22个教学管理规定与办法,覆盖日常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各个环节,汇编成册,以制度的形式指导实际工作,保障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2.坚持每学期进行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师生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组织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全面客观了解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教学督导及管理体系健全。校、院教学督导组全程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工作总体状况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评价工作,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不定期检查学生上课及教师授课情况,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1)学籍处理工作严格规范。根据学生手册每年度会进行一次退学、留级、学业预警等学籍处理工作,在处理过程中严格做到学籍处理学生知晓、家长知情,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2)重视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院出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自选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吸引行业企业合作、师生参与实验室建设等。
(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为支持高素质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力度,反促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结合学校北斗学院项目,新建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实验教学基地,融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创新创业于一体;新建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以及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条件;开发新增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合作企业范围,覆盖通信技术应用的不同领域。
(七)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持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步推高。重视院级,力争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立项与获奖。大力研究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特点与要求,结合专业课程体系选用恰当已有教材与自编教材或讲义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教材、实践教材、电子教材体系。
结语
民办高校在当前国家“双一流”建设蓬勃有为时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也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同时,学校即将启动一流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此助推以上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梳理优化,为行业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