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2023-12-07思雨
思雨
近年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省粮食和储备局、省供销社等部门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推行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何为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其应用情形有哪些?工作体系是怎样的?针对上述问题,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问: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的内涵是什么?
答:穿透式监管起源于金融领域,其核心内涵是监管机构通过要求被监管者披露信息,穿透核查至最终投资者和底层真实资产,进而透过表面业务行为厘清其内在繁杂的法律关系,明确适用相应的监管规则,最终保证被监管者业务合规。
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的核心内涵是,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各类监管工具和手段,贯穿食品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对问题食品及其相关产品进行溯源查处,对相关生产经营主体行为开展全面监管,对行政监管主体行为开展监督指导,有利于衔接分段、分业监管,串联跨区域监管,完善制度机制,推进从源頭上解决问题,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问:哪些情形下适合应用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
答:一是穿透核查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研判,组织有关部门、食品安全专家汇总分析抽样检验、日常监督检查、体系检查、飞行检查、稽查执法、投诉举报、舆情监测等发现的食品及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针对可能引发行业性、系统性风险的突出问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开展穿透式监管。强化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通报,对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应用穿透式监管方式进一步开展调查处理。
二是穿透核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用穿透式监管方式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调查处置,溯源查处问题食品,全面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穿透核查全链条上有关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加强事件责任穿透核查,全面深入调查认定事件单位、有关监管部门、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责任,准确查明事件性质,从根源上找准事件原因,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对履行有关监管职责不力的严肃追究,提出整改措施。
三是穿透核查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高效统筹安全与发展,围绕地方特色、支柱食品产业,梳理排查食品营养、色泽、风味、质构等方面的质量问题,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穿透核查原辅料质量、食品生产工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设施设备、食品贮存运输质量控制规范等,找准问题根本原因,推动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冷链物流建设、改善生产工艺、改造提升生产经营设施设备等,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
问: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的工作体系?
答:一是强化组织实施。原则上由省级或市(州)一级组织实施,县(市、区)级参与,食品安全委统筹抓总,食品安全办牵头抓落实,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面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强化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二是建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结合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特点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监检联动机制、监管和执法衔接机制、跨部门协作机制、跨区域协作机制、行刑衔接机制。
三是综合运用各类监管手段。加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体系检查、飞行检查、风险分级、日常检查等监管手段的组合运用,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等各方作用。
四是推行五张清单管理。按照调查摸底确定对象、穿透核查找准成因、制定措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巩固提升等步骤,分步实施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成因清单、整改清单、成果清单等,形成易感知、可复制的成效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