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在白瓷佛像艺术中的体现

2023-12-07林丽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飞天

林丽莲

福建泉州 362500

一、简述“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是指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人物画风格,出自北宋著名的书画鉴赏家、画史评论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曹吴体法》中谈论曹仲达和吴道子的人物画风格时曰,“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1]

“曹衣出水”是外来艺术本土化的典范。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为移居汉地的数代粟特移民之后,其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南朝、北齐邺城以及北周、隋代长安阶段”。[2]他将西域粟特人所工的天竺佛教艺术与中原汉族美术传统的审美要素相结合,创造了对后世绘画和雕塑艺术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曹家样”。

“吴带当风”是承中华传统绘画艺术而创新的典范。吴道子远师南朝梁张僧繇,并在继承张僧繇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了对后世绘画和雕塑艺术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吴装”(“吴家样”)。

二、“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在中国石窟雕塑和壁画艺术中的体现

唐代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五·晋》中曰:“北齐曹仲达,梁朝张僧繇,唐朝吴道玄、周昉,各有损益。圣贤盼响,有足动人。璎珞天衣,创意各异。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3]张彦远所列曹、张、吴、周,分别指北齐曹仲达、南梁张僧繇(中国画“疏体”开创者)、盛唐吴道子(承张僧繇 “疏体”)、中晚唐周昉,他们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杰出的创造者,分别创造了对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影响深远的模范样式“曹家样”(“曹衣出水”)、“张家样”、“吴家样”(“吴带当风”)、“周家样”。

“曹家样”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外艺术交融最具影响力的佛像艺术样式,所画人物的特点有三:1.服装紧身内敛;2.衣纹稠密;3.薄纱贴体,有刚从水中出来之感。

“张家样”是中国古代寺观佛像壁画以民族本土的艺术精神去接受和改造外来艺术的中外艺术交融的最具影响力的佛像艺术样式,所画人物的特点有三:1.将中国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技法引用入画;2.将天竺(印度)“凹凸花”技法引用入画;3.“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疏体)”。

“吴家样”是中国古代本土最具影响力的佛像艺术样式,所画人物的特点有三:1.以“兰叶”、“枣核”等线描法描绘人物,笔势圆转,简略而粗放;2.衣带飘举,富有节奏和动感;3.淡着色。

“周家样”是中国古代本土最具影响力的佛像艺术样式,所画人物的特点有三:1.体态丰腴;2.衣裳劲简;3.色彩柔丽。周昉创造的“水月观音”样式具备佛教形象审美与仕女形象世俗审美的共通点,是当时佛教艺术世俗化的代表。

张彦远列举的“四家样”对中国绘画和雕塑艺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曹家样”和“吴家样”在中国石窟雕塑和壁画艺术中体现最广,略举几列:

1.云冈石窟(由北魏皇室主持开凿,建造的本意是统治者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之“昙曜五窟”(第16—20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分别模拟了北魏王朝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有皇帝是如来佛化身之意),服饰雕刻体现了“曹衣出水”的样式。“云冈石窟造像既吸收了印度佛教的特色,又发展了中国秦汉传统的雕刻艺术,标志着中国石窟开始进入中国化、世俗化的时代,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4]

“昙曜五窟”的五尊大佛在代表佛陀的同时,也分别象征具体的皇帝个人……揭示了与印度佛教不同的‘中国佛教’的开创。”[5]

2.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许多“吴带当风”般的盛唐飞天。“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的成分,融合西域、中原飞天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5]第321窟(初唐时期)的双飞天和第320窟(盛唐时期)的四飞天,人物衣带飘举,富有节奏和动感,似满壁风动,体现了“吴带当风”的样式。

3.1996 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北魏至北宋的400尊窖藏佛教造像,其北朝作品体现了“曹衣出水”的样式。

中国石窟雕塑和壁画艺术中有许多都体现了“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中国历代人物画和雕塑作品中也都能看到这两种风格的体现。[6]

三、“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在德化白瓷佛像艺术中的体现

德化白瓷始于宋代,盛于明代。

佛教本土化后,在中国拥有了大量信众。为了满足佛教信众的精神需求,明代,一批有着寺观佛造像娴熟技艺的艺人,利用德化瓷土“可塑性极强,无一不能塑造”的特性,开始探索将泥塑、木雕、石刻造像艺术的表现手法引入陶瓷雕塑,设计塑造白瓷佛像,开创了德化白瓷雕塑艺术。

明代德化白瓷佛像雕塑艺术的领军人物是何朝宗。何朝宗先生“采用了‘吴带当风’的线条,有粗有细,圆柔自若,婉转流畅,不拘一格,灵活自然,陶瓷雕塑的艺术品衣纹如毛笔描画一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可以把衣服质地的轻薄、厚重真切地刻画出来,在衣纹走向、折变,表现人体的动态、身段等,烘托出人物精神的气质和内在的性格”。[7]

观音塑像在明代的德化最为兴盛。何朝宗先生塑造的观音塑像最受世人青睐,中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见过明(代)何朝宗雕塑观音的人无不为之惊呼,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何朝宗先生塑造的德化白瓷《渡海观音》,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的维纳斯”。[8]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藏有一尊何朝宗先生的《渡海观音》(通高46厘米):双手作拱藏于袖内、足踏莲花飘于波涛翻滚之海上的观音眉眼低垂,双唇微抿,表情平静安详。此观音塑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在观音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性格,其衣纹流转自然,好似临风飘拂,体现了“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当代德化白瓷佛像艺术设计者,注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追求。他们深入现实生活,观察探究,将传统的佛像艺术当代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笔者认为“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是先辈流传给我们的模范样式,要好好传承,但不能驻足于模仿,而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创新,因为先辈的样式也是在继承他之先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为适应当时的社会需示和审美追求创新而成的。笔者从事德化白瓷佛像艺术设计多年,一直在研习“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技法,一直在探索符合当代人审美追求的艺术表现形式。笔者的《莲心》塑造传统题材佛教人物观音,着重体现了“曹衣出水”的艺术风格;《渡海达摩》塑造传统题材佛教人物达摩,着重体现了“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清风荷韵》以当代人的审美意趣,塑造了既具有当代女性风貌,又具有唐代仕女风韵的艺术形象,着重体现了“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飞天
飞天之梦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飞天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德化也有五彩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