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悟神思 大美于斯
——夜读紫竹先生《美学札记》有感

2023-12-0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札记佛教美学

印 顺

我居南海之滨,月朗星稀,澄波浩渺,夜读湘江紫竹先生集数十年艺术实践和体会所撰的《美学札记》,学养道弘,手泽余香,不觉万顷南海晨光之熹微。

人间之清欢,莫过于美;天下之器重,莫贵于学。先生以美学为名,甫持本书,如脉脉清风拂万竹,得美学义理之鞭辟;如湛湛明镜漾云根,得美学考据之洞彻;如冉冉春霞跃纸上,得美学辞章之雄华。百美集,学海一。本书何尝不是美之本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蕴藉和体现呢?

美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山岳般古老。又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美学札记》名为札记,而眼界至为开阔,气魄至为宏大,从根本上讲,是对中外美学理论的一次全新梳理和系统阐述。什么是美?人为什么要美?根据什么创造美?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美?这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千百年萦绕和经络人类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万物考稽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本书以经典中西理论为根基,以艺术创作实践为皈依,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血脉,上下数千年,出入诸子百家,正本清源,旁征博引,探幽索隐,悉心求证,学理明辨透析中见厚重,观点戛戛独造中守传承,话头机锋四出中蓄因缘,语义繁复幽深中折思辩,文词席卷而下中真旷达,读得出经史子集,看得见山河大地,勘破了兴亡成败,彰显了妙悟神思,不愧是一本具有理论研究和创新意义的美学专著!必将对人们深入认知美学、指导艺术创作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问人世间美为何物?一千人眼中,可能有一千种关于美的认识、美的学问。先生的专著中,独具慧眼,开宗明义就把“美”划分为小美和大美,令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从美的源头上,先生认为,艺术审美涉及的美,是狭义的“美”,是小美;而把涉及社会生活更广泛意义的美、把人类的理想、对美好幸福未来的追寻和向往,称为大美。

大美于斯,先生进一步从美的要义和功能上主张,美是人生无尽的向往,大美是社会发展无尽的追求,美在解放思想、赓续民族精神血脉、塑造国家精神、推动社会进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美的实现而言,先生强调人类精神产品的实践,强调创造中国的美,并以艺术作品为例,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艺术观,要实现美、雅、趣,也就是形、神、情的和谐统一。只有激发人们的审美愉悦,展现深邃思想和精神力量,进而流露出艺术家的情感,这样的创作才能迥得天意、意味无穷,才能步入大美的境地!

一部中华文化史,一部美学史。从历史深处走来,俯仰天地之间,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强音、赤子心弦,始终激荡回响在本书构筑的美学精神殿堂。

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陀有32瑞相,这一佛像的美学标准缔造了佛教的艺术之美;“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这是佛教的自然之美;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佛教的世界之美。自东汉白马驮经,一苇横绝中原大地,伴随佛教中国化进程,佛教美学对中国古典文学、诗词、音乐、绘画、建筑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其清净、空灵、高远、睿智的神韵和意象,开辟了美学的新境界,把传统文化引向一个新疆域。所以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有学者声称,“从庄经玄,再到禅,中国古代美学经历了两次大突破。”

先生溯源中华传统文化,在专著中多次提到佛教,认为禅宗是“明心见性”文化;从中西方艺术比较的角度,提出“佛在我心中,我就是佛”,强调了中国艺术人的主体性;以文人画《袁安卧雪图》为例,提出的佛教思想对唐代以后中国与美学的影响十分深刻。总揽和穿透传统文化,先生还断言:儒释道在思想旨趣上有异有同,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美学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丰富了我国佛教美学思想,为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打下了深厚的美学基础和人文底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唐朝诗佛也是山水画派大美学家王维的五律名言。先生《美学札记》明月其质、清泉其韵,全篇允美学之正宗,擅美学之佳构,正如明月皎皎在天,照彻霄汉星河下磊落寒松;又如清泉潺潺流石,曲尽云峰烟谷处尘世风华。

湘江紫竹先生说:“人类将走向美!中国正在走向美!虚空有尽,吾愿无穷。”愿我们在这美好的世界,点亮美的心灯,接引美的征途,月光澄明下、泉水经行旁,找到来时的路,找到精进的路,找到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札记佛教美学
仝仺美学馆
护理札记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盘中的意式美学
佛教艺术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纯白美学
旅日札记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