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原则与策略探讨
2023-12-06舒子昂
舒子昂
摘要:探讨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原则与策略,引入资料分析法,确定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难点,研究灭火原则,从人员调集、火情侦查、火场排烟、人员疏散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灭火救援策略,以期在解决相关难点问题的同时,提升灭火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因火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出行人员、车辆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关键词:公路隧道;灭火救援原则;策略
进入新时期以后,道路安全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层出不穷的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对消防救援队伍的消防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结合火灾发生特征、趋势,遵循对应的灭火救援原则,制定灭火救援策略,调集各方力量、提升救援实效。
1 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难点分析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公路隧道开展灭火救援时面临的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
1.1 侦查难
公路隧道整体结构较为封闭,在出现火灾事故时,受浓烟、断电等因素影响,隧道内部温度高、视野模糊,使得消防救援人员对于火灾的具体状况难以实现全面了解,且部分火灾发生于隧道最内部,侦查设备、人员因车辆拥堵难以进入,给火情侦查带来较大困难。
1.2 排烟难
在发生火灾事故时,隧道内设置的固定排烟设施可能遭到损坏难以运行,短时间内无法排烟,消防救援队伍虽然配备有排烟设备,但是很难在极长的隧道中发挥作用,且若是有人员被困,盲目进行大功率通风排烟,会造成隧道内烟气层紊乱,给后续的灭火救援、人员疏散带来较大干扰[1]。
1.3 救援難
隧道起火时,因隧道是单行车道,故而内部滞留的车辆无法改变方向,若是没有进行及时的交通管制,其他不知情车辆会源源不断地驶入隧道,出现拥堵、碰撞,并造成火势蔓延、人员被困。此外,因隧道内部电源可能在火灾中受损,导致隧道内一片黑暗,被困人员难免心理恐慌,可能做出异常过激行为,若是再出现车辆碰撞,还需破门救人,难度较大。
2 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原则
2.1 救人第一
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时,火灾很难第一时间扑灭,需要始终遵循“救人第一”的原则,消防救援队伍需及时掌握火灾具体情形,指派精干力量进入隧道,疏导被困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
2.2 集中兵力
公路隧道火灾一般是大型火灾,覆盖范围广、受灾群众多、扑灭困难,故而需集中范围内的灭火救援力量,迅速抵达火灾现场,组织灭火救援,这需相关部门能够集中调派各部力量、规划最优路线,提升救援效果[2]。
2.3 首选内攻
公路隧道起火时,应结合火灾具体情况,在保障灭火救援人员安全的基础上,首选内攻救援,把握战机、合理分配救援力量、深入内部、直击火源,通过有效方法控制烟气,配合后续的灭火战斗、人员疏散工作。
2.4 防护到位
相比普通的建筑火灾灭火救援,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难度更高、危险更大,故而应指定专人对即将进入隧道的灭火救援队伍进行安全防护检查,确保防护到位,记录进入时间,轮换展开灭火救援,且需关注隧道结构、火灾趋势,发现险情后,及时发出告警信息,提示人员撤离。
3 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策略
3.1 人员调集
人员迅速调集,是提升灭火救援实效的有力保障,需关注以下要点:①在接到公路隧道火灾报警电话后,消防救援队伍负责人应及时汇报政府单位,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卫生、交通、环保、通信、电力、消防、应急、公安等各个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②消防救援队伍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抵达现场,成立现场指挥中心、侦查小组、警戒小组、通信小组、排烟小组、内攻小组、搜救小组、保障小组等,各司其职、有序开展救援工作,由指挥中心下达命令,到达指定作战区域,实现各小组的灵活配合[3]。③调集若干辆排烟车、照明车、高倍数泡沫及发生器、移动水炮车、抢险救援车、水罐车等消防车辆;调集各种类型的侦查器材、通信器材、防护器材、警戒器材、堵漏器材等;调集淋浴车、参运车、宿营车、供电车、供气车、油料车等后勤保障车辆,确保后勤资源充足,以此来辅助展开火灾救援、减少伤亡。
3.2 火情侦查
火情侦查是灭火救援的前提与必要工作,其直接影响后续的救援效果,可从以下方面落实侦查工作:①外部侦查。组织专业人员观察隧道洞口喷烟情况,检测洞口温度变化,结合烟气高度、洞口温度、烟熏痕迹以及内部相关设备传输出的信息综合研判火势大小;询问火灾现场知情人,了解内部火灾原因、人员被困、起火位置等关键信息;联系隧道承建单位,获取隧道平面布置、内部构造;检查隧道内原有的监控装置是否仍在工作状态,若是还没有被损坏,可及时掌握相关信息[4]。②内部侦查。侦查小组配备完整的防护设备、侦查设备进入隧道内部,查明起火原因、位置、被困人员数量与分布,分析火灾趋势与风险,可沿隧道上风方向依次进入隧道,可按照以下两种方式展开侦查:一是搜索侦查法,组建3人侦查小组,负责人员搜救、火灾侦查,按照“△”队形进入内部,其中1号侦查员在前,通过强光灯、热成像仪照亮前方道路,2号侦查员通过红外测温仪检测隧道壁温、顶温,铺设救生照明线,3号侦查员携带若干防护设备,如防火衣、过滤式防毒面具等,观察内部状况,联系指挥员汇报情况;二是控火侦查法,组织5人侦查组,主要负责初步控火、火情侦查,配备隔热服,骑摩托车从非起火隧道驶入,沿横通道步行进入起火隧道,其中1号侦查员通过热成像仪搜索,选择前行方向,2号、3号侦查员携带水枪、水带等设备,4号、5号侦查员负责隧道内部观察、通信联络,在遇到火灾时,4号、5号侦查员负责连接水带、消火栓,与2号、3号消防救援人员一同射水初步控制火势[5]。
3.3 火场排烟
公路隧道内部烟气流动会降低隧道内部视野,不利于救援工作稳定展开,可通过系列消防设备完成火场排烟工作,需关注以下要点:①固定设备排烟。指的是利用隧道内原本配备的排烟设备排烟,如射流风机排烟,在完成人员疏散后,检测隧道内风流方向,确保是从火灾上游至火灾下游,设定风速至临界风速,开启射流风机到最大档位,让烟气迅速排出;通风井排烟,结合隧道火灾实际情况,开启对应的通风井排烟,以3m/s作为一个风速控制段,确保隧道内风流、行车方向相同,按照火源相对通风井的位置,划定各个通风控制区段,进行针对性排烟。②移动设备排烟。完成人员疏散后,进行排烟:一是“一字型”排烟,运用移动排烟设备进行组合式排烟,其中在火灾上游选择正压排烟通风,下游选择负压排烟,保证风速不低于临界风速,或者是通过涡喷消防车进行“强风-细水雾”射流排烟;二是“L型”“T型”排烟,开启横通道,在邻近火源横道位置排烟降毒,为人员疏散提供便利;完成“L型”排烟后,将排烟设备布置在火源上游、横通道,避免烟气回流,控制风速不超过7m/s;在“L型”排烟后,再进行“T型”排烟,在火灾下游布置排烟设备,进行负压通风。③注意事项。无论选择何种排烟模式,都需配备7人内攻排烟小组,穿戴防护设备、开启排烟车,1号、2号消防救援人员在水罐消防车左侧,3号、4号消防救援人员在右侧,边走边铺设水带,用水枪洒水排烟、掩护进攻,5号、6号消防救援人员是机动力量,用于应对不测情况,7号消防救援人员结合火灾实际情况调整排烟车行进方向,以此来取得更好的排烟效果[6]。
3.4 人员疏散
在进行人员疏散时,需关注以下要点:①进行交通管制。为避免车辆源源不断地驶入着火隧道,应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對上路车辆分流处理,派遣巡逻车巡查,指引路面车辆就近驶离,减少车辆滞留;及时通过社交媒体公布该路段火灾情况,规劝其他车辆调整行驶路线,保证车辆畅通;在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距离火灾现场500m范围内拉警戒线,若是遇到雾、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警戒距离应扩大到1000m,并在200m、500m处设警示人员,配备警示灯、警示旗、发光棒等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若是遭遇危化品泄漏,波及范围更广,单单依靠消防救援部门可能力量不足,需协调路政、公安等部门布设更加严谨的警戒线,封锁路口,避免泄漏范围进一步扩大。②公路隧道出现火灾事故时,内部浓烟分层明显,其中上层烟气较浓,下部烟气密度小,且在隧道中心线位置有着较高的可见度,故而在人员疏散时,尽量沿着隧道中心线,低姿态通行;通过紧急疏散通道疏散,在多孔隧道两孔间设置有纵向疏散通道,其中防火门直接连通隧道,可引导被困人员进入防火门,从紧急疏散通道有序撤离;通过横通道疏散,隧道上行线、下行线间设置有人行横通道、车行横通道,可供抢险救援、人员逃生、车辆疏散所用;横通道两端布置有疏散指示标志、防火卷帘,在出现火灾事故时,引导被困人员遵循指示标志撤离。③人员搜救。组织若干个5人搜救小组,配备完整的防护服、防护设备,其中1号为指挥人员,负责指挥小组按照相应方法展开营救工作,2号、3号、4号消防救援人员携带破拆、支撑设备、救生设备等,5号消防救援人员则通过扩音器、强光灯等安抚被困人员情绪,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其具体方位、当前情况,使其从紧张、压抑、恐惧的状态逐渐恢复过来,配合营救工作;采取逐个敲击车窗、强光、呼喊的方式,搜救人员;进行搜救小组的合理分配,重点搜查起火、碰撞车辆,确认是否造成人员被困;若需破拆救人,应选取适宜方法、位置破拆,避免被困人员在被营救过程中受伤,提升救援效率[7]。
3.5 组织内攻
因公路隧道较长,单靠外部设施灭火很难奏效,必须组织人员内攻救援,需关注以下要点:①选择内攻灭火方法。一是起火隧道处内攻灭火,组织6人内攻小组,配备完整的防护设备,分工明确,其中1号、2号内攻消防救援人员操作消防车,向公路隧道原本配备的消火栓管网加压供水,另外4名消防救援人员两两一组,各携带1支多功能水枪、3盘水带进入隧道,步行到起火点,从邻近起火点2个隧道内消火栓处用2支水枪灭火;二是从非起火隧道灭火,组织4人内攻小组,配备完整的防护设备,分工明确,操作水罐车从非起火隧道行驶到距离起火点最近的横通道处,其中1号、2号、3号消防救援人员从水罐车接出水带,穿过横通道用水枪灭火,再由4号消防救援人员从横道通位置操作排烟风机正压通风,避免烟气由横通道蔓延到其他位置。②内攻战术选择。结合实际,优选注水排险法、高倍数泡沫灌注、封洞窒息法、转移处置法、直接灭火法等展开灭火作战;若是出现危化品危险,需引入洗消监护、放空点燃、浸泡水解、泡沫覆盖、化学中和、切断外排、倒料转输、堵截蔓延、冷却控制、关阀堵漏、稀释防爆等方法予以处理。③内攻要求。在组织内攻时,首先通过隧道内布置的灭火设备、泡沫灭火设备灭火,若是未起到作用,再用消防水罐车、手抬机动泵灭火;在灭火时,为保证水源充足,可先用隧道内消防水池为消防管网补水,或者是用附近河流、溪流补水;情况必要时,准备远程供水设备,引入接力供水方法;及时调整内攻战略,因公路隧道火灾覆盖范围广、变化趋势多端,故而各阶段的火灾情形有着较大的不同,需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内攻策略,保证内攻效果。
3.6 实战演练
为最大程度提升灭火救援效果,可以消防救援支队为核心,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公路隧道火灾救援演练,积累经验,反馈到后续的火灾救援中,需关注以下要点:①实战场景模拟。模拟CNG压缩天然气运输车辆行驶至公路隧道内部时,前方两辆小轿车追尾,车辆避闪不及,发生碰撞、起火,现场车辆集聚、滞留。②调动辖区范围内若干消防救援作战单位,到达现场后,立即确认固定消防设施的启动情况及事故车辆的具体位置,并组成侦查小组在水枪的掩护下对着火车辆和危化品泄漏物质进行现场侦查,对其余车辆进行有序疏散,并严格按照危化品槽车泄漏事故及车辆交通事故处置流程开展安全管控、冷却降温、稀释驱散、冷却控烧、关阀断料、放空排险、紧急避险、破拆救人、Mesh自组网搭建等。③通过实战演练考验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车辆火灾、危化品泄露等危急灾情的应急救援能力,分析其在应急响应、处置流程等方面的不足、缺漏之处,对其加以调整、优化,形成完整的公路隧道火灾处置预案,在出现类似火灾问题时直接调取预案,结合实际火灾情形对其加以优化,以此来保证火灾处置效率。
4 結语
综上,本文对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原则与策略进行了综合论述与分析,建议给予其足够重视,分析各项救援策略在实际落实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并在救援工作中积累经验,反馈到后续的火灾救援中,不断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救援水平,最大程度保障被困人员人身安全,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于春辉.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对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2,7(8):139-141.
[2]陈建.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火灾灭火救援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1,6(7):9-12,16.
[3]杨睿.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系统中灭火设施的合理化设计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9(8):121-122.
[4]陈潇唱.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系统工程设计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9,9(9):289-290.
[5]秦洪超,周俊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危险性及救援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42-243.
[6]赵强,郭淞,毕强.公路隧道疏散救援关键技术——以北京东六环特长盾构隧道为例[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1,41(2):429-437.
[7]李佳.基于FDS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对公路隧道火灾的作用效果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2(17):93-96.
Discussion o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highway tunnels
Shu Ziang
(Lishui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Zhejiang Lishui 323000)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highway tunnels, and introduces data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difficultie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highway tunnels, and studies the principles of fire fighting, and formulates targeted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mobilization, fire investigation, fire smoke exhaust, and personnel evacuation. It is hoped that while solving the related difficult problems, the efficiency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ill be improved, th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fires will be minimized, and a safer environment for travelers and vehicles will be provided.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principle;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