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的山东省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新路径研究
2023-12-06吴春
吴春
摘 要: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创新,社会治理迎来了变革的重要契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提出“数字强省”战略,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智能等理论, 探讨大数据驱动下山东省社会治理迈向社会“智理”的新路径,所谓社会“智理”就是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促进智能化社会治理,实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开放治理、融合治理的协同化“智理”。
关键词:山东省 大数据 社会“智理”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催生,社会治理迎来了变革的重要契机。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提出,要“数字社会构建全面发力”。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智能等理论, 探讨大数据驱动下山东省社会治理迈向社会“智理”的新路径,所谓社会“智理”就是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促进智能化社会治理,实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开放治理、融合治理的协同化“智理”。
一、推动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的驱动逻辑
新时代,社会治理内容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愈发突出,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无法高效回应多样化的民众需求,从时代情境变迁、现实需求、技术发展来看,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社会“智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从时代情景来看,推动数字社会“智理”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基层具体操作,数字赋能于社会治理的主体、过程、程序、机制,促进多元化主体协同互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从现实需求来看,推动数字社会“智理”是回应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公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面向公众需求亟需拓展事前预测、事中化解、事后总结的渠道和技术;同时,当前社会治理处理的内容更加多样化,需要准确把握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诸多领域事项,提高找到表象之下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的研判水平。面对现实需求,推动数字社会“智理”能有效解决传统治理模式主动性、前瞻性不强,沟通渠道单一,事前、事中、事后化解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从技术支撑来看,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为推动数字社会“智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新思维方式
信息时代,大数据采集、存储、可视化算法等技术不断创新,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升级,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社会治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将互联网思维、协同思维、多中心化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有助于重塑社会治理主体关系、治理过程、治理结构、治理方式。
二、山东省探索数字社会“智理”的实践
近些年,山东省全力推进数字强省建设,在社会治理方面,城市大脑、智慧社区、基层治理、社会安全、社会防疫等社会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
(一)高标准建设数字政府,优化社会治理环境
1.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驱动流程再造,山东省建成省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務平台,开通全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政务服务事项加快推进全面上网运行,大力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不断提高政务事项网办、近办。
2.建成全省统一的“爱山东”移动政务服务总门户。政务服务更“聪明”,更“贴心”,积极打造“一个门户、一部手机”政务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部手机走齐鲁”模式,推行政务服务“随时办、随地办、随手办”。
3.全面推动政府全流程、全方位数字化建设。针对政务服务模式、政府治理范式、机关运行流程、政府强基工程实施全方位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山东省开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自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山东已公布3批试点新型智慧城市。
1.提升“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市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省市大数据平台和综合指挥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平台统一、数据共享、系统集成的“城市大脑”体系。
2.提升城市全域感知能力。围绕城市出行、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环保检测、城市安全等领域,科学部署视频监控、监测传感等感知端口,推动城市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感知判断、便捷服务、快速反应的能力。
3.开展星级智慧城市打造。推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鼓励按照指标打造星级智慧城市,2022年实现80%以上的设区的市和3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四星级及以上新型智慧城市,设区的市以及90%的县(市、区)达到三星级以上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山东半岛新型智慧城市群。
(三)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
1.完善智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智能网格建设,推进社会服务和综合管理功能数字化集成,推进公共服务向基层社区延申,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2.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山东省通过推进数字强省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在全省建立了300个左右智慧社区,按照《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山东省将在2025年年底前,建成5000个以上智慧社区(村居)。
3.“黨建+智慧”模式。山东省以党建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社会治理,积极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数据化,通过建立网上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完善齐鲁红色物业“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实施基层社会精准治理。
(四)打造数字乡村“样板”
1.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地区移动宽带网络覆盖率,提高农村网络接入能力和速率,积极推进5G网络农村布局。
2.推进乡村数字民生。如推行“互联网+教育”,鼓励农村中小学开设网上省级以上优秀课程;推进县乡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力争2025年实现山东省全省县、乡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
3.打造乡村信息化平台。如济南市席家庄村推行“数字乡村一张图”建设,建设“党建、治理、产业、康养”四大数字化智慧体系;枣庄西岗建立综合性云端服务平台,实现“一网连万家、一屏管全镇”。
三、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模式的运作机理
(一)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模式
所谓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就是将大数据技术、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实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开放治理、融合治理”的“四治”协同智能化社会治理,在智能化治理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各社会资源实现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此模式有以下特征:
1.搭建去中心化动态可信信息网络平台。此平台的特点是能够共享信息、协作拟定行动方案,在特定节点,治理主体可动态接入治理单元。
2.基于信息网络可实施跨域确权管控。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跨域身份证联盟链,从而实现跨单元性的身份认证、确权管控, 从而在复杂的社会治理活动中实现各参与主体能够各司其职。
3.“四治”协同。在跨平台、跨治理单元的治理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实现“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开放治理、融合治理”的协同智能治理。
(二)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的运行机理
协同化数字社会“智理”的运行机理呈现出四个维度:
1.从决策维度来看,传统公共决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表现为经验决策或个人(多人)主观判断决策,决策依据相对而言呈现非数据化、非系统性特征。数字社会“智理”在决策时基于大量数据为基础,不再单纯依靠决策人的主观判断,在系统化数据基础上进决策,更加遵循决策的科学化和前瞻化,社会治理中决策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治理活动走向,呈现出决策“智能”化特征。
2.从权力运作维度来看,实施公共权力具有管控和服务两大功能,从本质上来说管控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传统社会管理以管控为导向,现代社会治理强调服务,数字社会“智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快速捕捉公众多样化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更加凸显服务导向。
3.从治理架构维度来看,传统社会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官僚科层制结构为组织基础实施的管理,是“政府——社会”的单一的平面型管理。数字社会“智理”运用信息化综合平台,集成多元化治理主体,面向多元化治理对象及内容,数字社会“智理”是复合型立体化治理。
4.从效能维度来看,传统社会管理特征具有被动型,往往是出现问题和矛盾再加以解决。数字社会“智理”不仅能更加高效地应对基层复杂事务,更加高质量地满足群众不同需求,而且运用新型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及时收集、统计公众舆情、社区安全、人员流动、生态环境等各种数据,通过数据比对,敏锐地掌握社会动态,对潜在问题做出快速判断及反应,对隐含的危机给予持续性的跟踪,防治未发矛盾,消除潜在风险,建立前瞻性的科学预警机制,数字社会“智理”是高效主动型治理。
四、从治理到“智理”:协同化新路径
(一)思维更迭,打造数字社会“智理”的理念协同
1.形成“智能化”治理思维。数据研究前瞻性学者,《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曾提出,“将着眼点投放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而非‘因果关系,通过数据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在海量数据中呈现挖掘出数据的真实性,展现规律,预见未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群众自组织等多元化社会主体应树立“智能化”“数据化”思维,通过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科学的算法和模型,将繁琐的零散的各种数据加以归类、分析、甄别,检验数据真实性,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精准化的服务和管理。
2.形成“互联共享”理念。“互联共享”能更有效地应对复杂性、系统性的环境,是对传统科层制纵向、线性管理模式及理念的扬弃。在信息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多元化主体有着共同的社会治理目标,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寻求共同的价值理念,即公平、正义、向上、共享。因此,形成“互联共享”理念,有助于实现沟通合作、协作共赢。
(二)理顺关系,建立数字社会“智理”主体协同
信息时代社会多元化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相对于传统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更加高涨,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政府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条块分割,理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丰富文化活动、老年服务、卫生服务、安全监管、党建服务等服务,为群众需求提供更加高效的精准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参与力量,社会组织、公众、企业等主体,要增强数据思维、参与意识、公共精神,利用各种智能化系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字社会“智理”数据协同
政府作为数字社会“智理”的主导力量,要紧紧把握数字时代的历史契机,搭建完善社会治理基础信息云平台,通过数据云平台建设吸纳优势力量,参与治理,推进民政、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信息系统衔接,整合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数据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可用、多次可用”,加快信息开放、共享力度。同时,通过集成化信息系统建立,实现基层公众需求与公共服务的零距离无缝对接,实现多元化体的及时沟通和合作协调,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智能化服务。
(四)创新机制,加强数字社会“智理”资源协同
实现信息时代数字社会“智理”模式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益竞合、要素合理流动,通过完善联勤工作机制、督办督查机制、自下而上的议事协商机制等机制创新,把社会治理系统中稀缺的、现实和潜在的、具有不同性质和来源的资源进行激活、配置与耦合,并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以管理,使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价值性,实现整体配置与使用效用的最优,形成数字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资源,促进各主体协同联动。
参考文献:
[1]黄博. 数字赋能:大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审视[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23(6).
[2]邓剑伟,杨艳.“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评价: 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求索,2018,(1).
[3]沈费伟,袁欢.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乡村治理: 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20,(10).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