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潜消的感慨
2023-12-06王充闾
王充闾
汴河阻冻
杜牧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唐宣宗大中二年秋,时任睦州刺史的杜牧,远赴京师长安担任从六品的司勋员外郎,所谓“七年弃逐,再复官荣”。冬月,他从偏远的浙西赶到了豫东宋州宁陵一带,路过汴河(即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正值河水初冻,舟楫不通,行程受阻。在那冰凌重叠的河道上,由于冰块挤压、冰水相击,传出一种参差作响的“叮咚”声,如振玉珂,如鸣佩环。见此情景,诗人忘记了旅途的劳顿和行程的阻塞,一时百感中来,诗兴勃发,口占了这首七绝。
诗的前两句,是眼前景况的实写。后两句由景入情,抒发感慨。诗人想到自己,多年来,一直出守在外,驻扎在黄州、池州、睦州。那无影无形的锦样年华,不知不觉间飞速地溜走,转眼间已经四十六岁了。宛如冰下流淌的汴河水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悄没声地滚滚东流,实在是令人惊悚。
现代著名学者顾随激赏此诗,许之以“有分量,沉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个“有分量,沉重”呢?
原来,这里说的是时间。从古代开始,时间便是一个充满哲思,却又难于索解的话题。中国古代哲人避开作结论、下定义的表述方法,而是通过比兴、借喻来加以描述。例如: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则把时光比作日影,着眼于它的飞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到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紧贴着生活实际来写岁月的匆匆:“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而杜牧则是以诗的形式,刻画了时光的潜消暗逝。人之内在的细微变化,外表上往往显现不出来,不知不觉中就由少而老、由壮而衰了,恰如冰底之水悄悄流淌。这里的潛台词是:人不知者,我独知也。说来既有分量,又感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