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路径
2023-12-06徐仁娟
徐仁娟
非连续性文本也称间断性文本,一般围绕某一主题,以图片、表格、目录、说明书、凭证单据等碎片状形式呈现,从多个角度直观地传达这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具有表述简洁、概括性强、信息量大、目的性明确等特点,实用性很强。当今社会中的大量信息都以碎片化状态出现,有效地整合这些内容,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必备能力之一。教材从五年级开始编入了非连续性文本的课文,2022年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中明确提出了“能概括说明性文字的主要内容或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信息,初步判断内容或信息的合理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转化为生活实际应用呢?就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下面就以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路径。
一、比较文本,激发探究兴趣
非连续性文本,从字面上解释为“不是一个接一个的书面语言的表達形式”,这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层次比较完整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非连续性文本与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文体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不同。在教学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找出它的特征,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金字塔》一文由《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短文组成,前者是作家穆青写的散文,后者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位置”和“周围的环境”“智慧的结晶”“不解之谜”四个方面,两篇短文互相印证,学生对古埃及辉煌的历史产生了积极的探究心理。将两篇短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明显感受到两者呈现出来的迥异风格。《金字塔夕照》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既描写了在夕阳照耀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又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热情赞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表现形式则比较多样化,有文字说明,有示意图,有真实的图片,“有板有眼”地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真实资料和古埃及在建筑、科学、造船等方面的杰出成就,这些内容看似互相独立,没有连贯性,但仔细阅读以后,就会发现各个语段之间、图文之间都是紧密关联的。两篇短文描写的对象都是金字塔,但是前者的主观性比较强,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对金字塔的个人印象,而后者则具有客观性,罗列的数据和材料都是真实的,提供的信息丰富而明晰。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非连续性文本与众不同的特征,从非连续性文本呈现出来的多样化资料中产生出想要探究更多金字塔奥秘的欲望。
二、解读文本,了解更多细节
非连续性文本展现的资料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如果不加以整理、归纳,那么许多细节内容就容易被忽略,因此阅读的时候,应结合阅读主题对其中的图片、文字、说明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理清需要了解的素材。
快速浏览《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可以发现这个非连续性文本又分为“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两个部分。将第一部分介绍的信息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到胡夫金字塔的许多方面,如重量、底面积、体积、建造年代、构成材料、精湛工艺等,将第二部分介绍的信息进行分类,可以归纳为“尼罗河的基本情况”和“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两类。仔细观察这里的插图,也能了解到很多信息。如右上角的地标指示图,从标注的文字可以知道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箭头明确地指示了方向;中间最大的立体图形是对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勾勒,可以直观地感知胡夫金字塔是一个巨大的四棱锥,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原边长约230米,顶端与底部的距离约146米;一个小小的直角三角形则是对塔身构成的纹路介绍,形象地展现了石块之间的缝隙之紧密;最后的插图可以看作一幅地图,中间弯弯曲曲的墨绿色河流是尼罗河,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石窟陵墓在尼罗河的西岸,在尼罗河的东岸有神庙等建筑。整合第一部分的信息,就能利用列数据、举例子等方法对胡夫金字塔进行概况介绍;整合第二部分的信息,就能对胡夫金字塔的建造背景进行介绍。
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对其中列举的各个条目进行归纳和总结,就能将这些资料灵活地提取出来,需要的时候便可以灵活使用。
三、开展活动,引发实际需求
课堂上,教师开展“争做小导游”活动来深化所学知识。做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学生要将阅读材料与实际表达有机融合起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组织材料,撰写导游词,生动而有条理地介绍金字塔。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包括两篇材料——《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教材中只是提示了探究方向,给出的信息是有限的,学生发现要想真正全面地了解金字塔,只研究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查阅更多资料,才能对金字塔进行全面的了解。基于此,学生就尝试寻找更多的材料,如搜集“金字塔建造的时间”,了解金字塔的悠久历史;搜集金字塔的各种图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欣赏金字塔的美;搜集关于金字塔的各种传说,激发对金字塔的好奇心;搜集介绍金字塔内部结构的视频,直观形象地感知金字塔结构之巧妙……在丰富材料的支撑下,学生所写的导游词就显得丰满而又具有历史感了。
因为活动的需求,学生自发搜集非连续性文本来补充自己的知识面,这种补充既基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通过补充,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提取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为以后的阅读理解奠定了基础。
四、转化文本,贯通读写途径
在平常的习作练习中,我们常常习惯于练写记叙文、说明文等比较连贯的连续性文本,很少练写非连续性文本。而在实际中,又常常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进行恰当的转化,融会贯通读写的途径。
在学生全面阅读《金字塔》一文的基础上,发现了两种不同文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到两种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与表达作用,认识到介绍同一个地方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在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以后,学生自主搜索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但如何将这些零碎的、散乱的资料提炼成非连续性文本,实现读写的贯通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选择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如探究金字塔的外形演变历史,就可以采用表格呈现出来,分为时间、外形特征、功能三个栏目进行归纳,简洁明了;也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画一画插图,附上简单的说明;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演变的历史有侧重地呈现。同样,为了详细介绍金字塔,可以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如建造背景、建造情况、外观结构、建造技巧等,将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有用信息筛选出来,加入自己阅读的思考:为什么胡夫金字塔最高?这种墓葬方式有什么优点?以《我眼中的金字塔》为题转化为连续性文本进行二次创作,最后很多学生的习作都写得精彩纷呈。通过这样的语言转化练习,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重新建构,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不但使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语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功能已经得到了公认,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信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学会将连续性文本转化为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切切实实根据实际,挖掘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构特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途径,坚决杜绝纸上谈兵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题的训练,要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现无缝衔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运用中获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经验,形成真实的“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语用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高新区仁桥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