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画面,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得以生长
2023-12-06汤虹飞
汤虹飞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教材采取双线组元并进的方式,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呢?笔者以《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为例,引导学生穿行于神话故事中,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得以生长。
一、聚焦立体思维,把神话故事读短
学生的语文思维是多元的、发散的、敞开的,教师可以从时间、空间、地点、人物、事物间的立体联系,实现有序、系统、周全的考虑。
1.联系图画,让脉络更清晰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盘古为什么开辟天地?盘古怎样开辟天地?天地分开后,盘古做了什么?最后,他为世界创造了什么?把这四个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梗概。这四个问题对应的是文中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用含有“天、地”的四字词语给这四幅图配上合适的名字。学生经过讨论,完成了以下思维导图(见图1):
课文中的插图与内容密切相关,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借助插图这个支点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会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
2.罗列人物,让思路更有序
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先出示故事中四位众神的名字,然后引导学生把人物和身份对号入座。众神之间又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学生读文完成以下思维导图(见图2),借助思维导图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知识结构化的过程。教学中,无论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还是叙事线索的梳理,教师循着文章的结构图,将文章进行结构化处理,将会成为破解文章叙事的密码。
二、聚焦生命意义,把人物形象读活
神话有三大特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神化”的现实生活;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由此可见,每个神话中都有一位英雄,感受英雄形象不难,但如何“双线并进”,既丰富学生的精神积淀,又实现言意共生呢?
1.透过动作看形象
教师从写话开始,先教会学生一个写人的方法:把握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就能把人物写好。如教学《盘古开天地》,教师把目光锁定在第2自然段,让学生抓住“醒、睁、翻、坐、见、劈”这一连串不一样的动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盘古力大无穷、勇敢无畏的形象。
如果说一个动词就是一个画面,那么一连串的动词就是一部电影。抓住动词,盘古的形象和故事的经过就被学生读活了。但达到从教神话故事到教语言还要再往前走几步,紧扣这一连串的动词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人。如写写体育课上同学短跑时的场景,再如写写妈妈颠勺炒菜的一系列动作……让动作开口说话,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会鲜活起来了。
2.穿过语言看品行
如果说通过动作可以品出人物形象,那么通过人物语言也能品出“神”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来品一品普罗米修斯盗火后回应火神赫淮斯托斯的一段话。“普罗米修斯搖摇头,坚定地回答:‘……我可以……但决不会……更不会……”,多么有力量的话语,掷地有声,慷慨动人。先从提示语“坚定地回答”来品析,什么是坚定?坚定就是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再从标点符号中品析,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问得令人不置可否,叹得令人心生敬畏。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为:“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回答:‘为人类造福,没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不会承认错误,不会归还火种。”再一次让学生品读文字,在语言的对比中,品味出提示语、反问句以及感叹号并用的秘妙,从而体会出一位勇敢不屈、心怀天下的普罗米修斯。
三、聚焦情节发展,把神话故事读长
神话是由人类口头创作,表现对英雄的崇拜、对理想的追求及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思想,也在语言艺术。所以,读神话,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伟大形象,还要让学生在故事中提高语文素养。
1.锁定起因,把词语读出温度
盘古为什么开天地?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出示故事起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怎样把这两个起因读长?关键词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盘古开天地》,教师抓住“混沌”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整个宇宙黑乎乎,黏糊糊,看不清哪里是蓝天,哪里是白云,哪里是平原,哪里是山峦,也分不清哪里是草,哪里是花,一切杂乱无章。”教师顺势引导:“谁能结合‘混沌这个词,把盘古开天地的原因讲得更具体一些呢?”学生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教学《普罗米修斯》的起因部分时,教师把句子中的“只好”去掉,让学生体会人们没有火时的无奈、无助。顺势引导:“那大家想象一下,没有火的世界是怎样的?”学生想象: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抓起血淋淋的生肉塞到嘴里咀嚼;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在无边的黑夜中熬过一夜又一夜……当学生把“混沌”和“只好”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温度,那么文字也就有了温度,故事也就有了情感。
2.鉴定经过,把插图读出深度
《盘古开天地》的第2自然段写了盘古如何开辟天地,却用第3~5自然段记述了天地开辟之后的“挫折”。《普罗米修斯》的第2自然段写了他如何盗火,同样第6~7自然段记述了他盗火后的“受罚”。由此可见,“顶天立地”“改天换地”和“受罚”分别是故事的精彩部分。那么怎样把经过讲生动,“构图”很重要。
教学《盘古开天地》中顶天立地的内容时,让学生结合插图找出含有“撑”字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撑”字背后的画面。教学《普罗米修斯》中的受罚内容时,请学生看插图,找到对应的第6~7自然段,结合插图锁定“如此”这个词。引导用“尽管普罗米修斯……但是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3.聚焦结果,把语段读出效度
盘古用自己的神力“改天换地”,普罗米修斯用自己的无畏为人类带来火种,这是两个故事的结局。那么他们的奉献为人类改变了什么呢?教学《盘古开天地》时,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盘古创造出的美丽的世界,再结合插图说一说。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让学生用“自从有了火,人们……”这样的句式展开想象,用语言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把握、领悟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韵味,发挥想象,从而使伟大、无私的英雄形象在脑海中立了起来。在阅读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抓住那些能够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尤其要对作品故意留下的“空白”“空缺”“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及作品的象征、比喻等手法进行体味、赏析,这才是具有语文的意识,才是语文的本色。
【注:本文系徐州市教育科学“徐州市第十四期”教研课题“统编小学教材习作图画式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徐教研KT14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官湖镇新华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