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中的飞机残骸哪去了
2023-12-06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东北70公里的伊德尔莫格盆地坠毁。当年散落在现场的飞机残骸最后都去哪儿了呢?
三叉戟256号飞机是1970年代初期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的四架中的一架。当时,我国同英国还没可直接进口民用飞机的贸易往来,就绕道巴基斯坦,购进了一批已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旧的英制三叉戟飞机。其中的256号飞机,是我(本文作者是首任三叉戟飞机飞行中队的队长)担任机长时在1971年8月份从广州接回北京的。在北京,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及重要专机的要求,对飞机进行了全面的改装。改装后的256号飞机,旧貌换新颜。周恩来手书的“中国民航”四个大字,醒目地出现在机身的两侧和机翼的下方。
飞机残骸的分布情况
由于坠毁过程中,三叉戟256号飞机是机腹擦地后又突然跳了起来,紧接着在空中起火爆炸的。这样一来,解体的飞机碎片就沿着飞机着陆时的方向与强大的惯性飞落下去,撒在长500多米、宽50-200米呈倒梯形的燃烧区内。又由于飞机碎片的形状与碎片和爆炸源关系位置各异,飞机各个部位落地的地点也不同。
根据当时我国驻蒙使馆工作人员提供的资料,机身的大块碎片大都落在离着陆点100-300米的地方,这是因为机身外壳重量轻、体积大、空气阻力大,解体后很快就落到地面的缘故。
左机翼外部的大半截出现在距离该地点近300米的地方,有字的一面朝上反放在那里。400米处,在落地方向的左侧放着右机翼的外半截,同样是底面朝上。有一台发动机被摔在约470米的地方,接着就是一个起落架。
庞大的飞机尾部比较完整地卧在离着陆点约500米的位置,处在落地方向中轴线的右侧,向左边倒向地面。由于三叉戟飞机的尾部高高在上,而且本身的體积与重量都比较大,所以,较大的惯性力使它飞到较远的地方。
在尾翼左前方25米的地方是另一台发动机。飞机的头部与右机翼的内半截在离着陆点530米处。右边的机翼被摔在中轴线的左边。两边的机翼被炸成4段。由此可见机翼油箱中剩油的燃爆能量是很大的。在燃烧区的边沿,就是落地方向的最远处,摆放着另一个起落架。有只飞机轮子完好无缺地滚到了燃烧区以外200米远的草丛中。
重量为51吨的三叉戟256号飞机,被肢解后就这样散落在如此大范围的草原上。这些飞机碎片,大到数千公斤,小到只有一分硬币那么大的零件卡片,有的还保持着零件原来的形态,有的已在熊熊燃烧的高温中变形,甚至变成铝合金的球状疙瘩。事件发生之后,它们大多已离开了那块本不属于它们的地方,其中有许多飞机部件也去了它们本不该去的地方。
飞机残骸的去向
首先是飞机残骸中的三台发动机。我国使馆人员本来说好在9月15日上午就坐飞机赶到坠机现场,当时蒙古方面说因天气不好推迟起飞,这其实是借口。因为15日上午,苏联军方的一架直升飞机,直飞坠机现场。为了避免与我国使馆人员撞车,蒙古方面就有意为苏联军人开了绿灯。这架直升飞机到现场后,苏方从256号飞机上拆掉一台发动机,装上飞机后就飞走了。
第二台发动机放在离现在的蒙古首府乌兰巴托20公里的地方,这个地方属于蒙古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从现场将一台残存的发动机运走的主要目的是将其放在旅游点进行展览,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三台发动机的去向是这样的。我国东北呼伦贝尔市一家进出口公司分公司的邬经理,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生意人。早在1991年,他到蒙古做生意时,就想到当年坠毁的飞机残骸是一些难得的历史文物。为此,他找到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负责人和专家,并得到了支持。只是他没得到蒙古有关方面的许可,不能接近现场。1993年,邬经理再次到温都尔汗,在朋友家里发现了个发动机的外壳,经询问才知道发动机部分被个香港人买走了。只因当地没起重机,装不上汽车,那个香港人只好将外壳留下,把发动机拆成零件运走了。后来,蒙古对坠机现场解禁,邬经理发动了当地20多名小学生,把方圆5公里范围内所有大小碎片都拣了回来,约有3吨多重,如今放在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进行展览。在这些残片中,就有发动机的一段被炸得残缺不全的涡轮。
飞机的两个主起落架,一个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个被肢解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了筹备“现代中国”的展览,特意通过外交途径弄到几件三叉戟256号飞机残骸,其中一件比较大的就是飞机的一个主起落架,还有只主轮的轮毂。
飞机的其他残骸主要指飞机的机翼、机身和尾翼。1993年前后,蒙古官方解禁坠机现场后,动手最快的就是港商,包括飞机尾翼在内的大块残骸基本上都让他们高价买走了。在坠机现场以北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个萤石矿,由于离现场不远,得到了一扇机翼。到目前为止,还有一段机翼放在这家萤石矿的院中。机翼的其他部分因摆放占地方,就用拖拉机的履带将其轧平之后,当作废钢铁卖掉了。
(摘自《党史博览》康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