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毒蘑菇的是是非非

2023-12-06李海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研究员

科学24小时 2023年12期
关键词:鹅膏中毒事件种类

文/李海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研究员)

中国12种含鹅膏毒素的剧毒蘑菇a.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b.灰花纹鹅膏(A.fuliginea)c.黄盖鹅膏(A.subjunquillea)d.裂皮鹅膏(A.rimosa)e.淡红鹅膏(A.pallidorosea)f.假淡红鹅膏(A.subpallidorosea)g.鳞柄白鹅膏(A.virosa)h.纹缘盔孢菌(Galerina marginata)i.条盖盔孢菌(G.sulciceps)j.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k.亚毒环柄菇(L.subvenenata)l.毒环柄菇(L.venenata)

近年来,一首童谣唱遍了大江南北:“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我国是蘑菇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数千人因误采、误食毒蘑菇而中毒,其中有几十人因此而丧命,是食源性疾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类。误食毒蘑菇为何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我国有多少种毒蘑菇?可以造成哪些类型的损害?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这些毒蘑菇分别具有哪些特征?如何预防蘑菇中毒?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毒蘑菇世界。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经食用后使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物种超过1000 种。截至2022 年年底,我国已报道超过540 种毒蘑菇。

读到这儿,大家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蘑菇为何要耗费大量物质和能量进化出各种各样的毒素呢?研究认为,蘑菇毒素除了通过给采食者造成伤害从而保护蘑菇以外,还有一些毒素在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各种作用,比如组成细胞的各种结构、信号传导、能量代谢等。

根据中毒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毒蘑菇中毒临床分型主要包括以下七型:(1)急性肝损害型;(2)横纹肌溶解型;(3)急性肾衰竭型;(4)胃肠炎型;(5)神经精神型;(6)溶血型;(7)光敏性皮炎型。在实际中毒案例中,迄今还有一些蘑菇中毒案例无法进行准确的中毒临床分型。在很多中毒案例中,患者因食用了多种毒蘑菇,导致各种复杂的中毒症状。其中,神经精神型中毒又至少可细分为五类:(1)含异恶唑衍生物的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2)含毒蕈碱的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3)含鹿花菌素的种类产生癫痫性神经毒性;(4)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5)含未知毒素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这主要是由一些牛肝菌引发的。

亚稀褶红菇

大青褶伞

欧氏鹅膏

近江粉褶菌

日本红菇

拟卵盖鹅膏

假褐云斑鹅膏

球基鹅膏

我国是毒蘑菇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数据,2010 年到2020 年,我国共报道10036 起中毒事件,其中有38676 人中毒,788 人死亡,平均每年死亡约72 人,整体病死率2.04%。2019 年至2022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参与处置全国30 个省级行政区1761 起中毒事件,其中有4743人中毒,95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2%。

通过综合分析,我国的蘑菇中毒事件具有以下五大特点:(1)病死率高。在一些严重的中毒事件中,病死率高达50%以上。(2)地域性强。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主,其中西南地区最严重,紧随其后的为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较少。(3)中毒事件高发在夏秋季,但又存在着地域性差异。(4)毒物谱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鹅膏属、红菇属、乳菇属、盔孢伞属、青褶伞属、环柄菇属和桩菇属等。(5)具有明显家庭聚集性,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造成如此严重的中毒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我国毒蘑菇的种类丰富,含有的毒素多样,可以造成多种类型的损伤,其中不乏剧毒的种类。其次,在野外,各种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在同一环境内,很多毒蘑菇和野生食用菌形态上极为相似,很难区分。再次,我国很多地区的居民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俗,但是很多人普遍缺乏科学的毒蘑菇辨识能力。最后,很多人对于毒蘑菇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蘑菇中毒顶多拉肚子,不会危及生命,正是由于没能及时就医,每年都会发生严重的中毒事件甚至导致死亡!

热带紫褐裸伞(浙江大学林文飞老师拍摄)

古巴裸盖菇(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老师供图)

卷边桩菇

毒蝇歧盖伞(海南医学院范宇光老师供图)

东方桩菇

叶状耳盘菌

沙地裂盖伞(宁夏疾控中心徐飞老师供图)

污胶鼓菌(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老师供图)

2019 年至2022 年,研究人员从我国蘑菇中毒事件中成功鉴定出196 种毒蘑菇。其中,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溶血型也是严重的中毒类型,救治不及时也会引起死亡。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则是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在我国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涉及鹅膏属、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等,常见种类有20 多种,其中很多种类引发过严重的中毒事件,是我国毒蘑菇中毒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类群。

其中,鹅膏属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集中在檐托鹅膏组,目前我国共报道该类毒蘑菇12 种,子实体主要有三种颜色:白色、灰色和黄色。这些剧毒的鹅膏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主要为菌柄上部具有膜状菌环,基部具有球状菌托,可以形象地总结为“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和脚上穿靴(菌托)”。中毒案例中常出现的种类有致命鹅膏(2000—2022 年,在我国广东、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省至少造成72 起中毒事件,其中248 人中毒,73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高达29.44%)、灰花纹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华中、华东等地区至少造成22 起中毒事件,其中54 人中毒,3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5.56%)、裂皮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12 起中毒事件,其中48 人中毒,7人死亡,整体病死率14.58%)、淡红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11 起中毒事件,其中21 人中毒,1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4.76%)、假淡红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12 起中毒事件,其中22人中毒,7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高达31.82%)、拟灰花纹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4 起中毒事件,其中15 人中毒,1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6.67%)和黄盖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13 起中毒事件,有49 人中毒)等。

环柄菇属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集中在环柄菇属卵孢组,该类型的主要宏观特征为子实体小型,菌盖与菌柄下部具有同色的鳞片。中毒案例中最常见的是肉褐鳞环柄菇(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46 起中毒事件,其中102 人中毒,8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7.84%)。

盔孢伞属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最常见的为条盖盔孢菌(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33 起中毒事件,其中93 人中毒,11人死亡,整体病死率11.83%),该种最主要的特征为子实体小型至中等大小,黄褐色至锈褐色,质地较韧,生于树上。

在我国造成横纹肌溶解型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红菇。该种隶属于红菇属致密亚属黑色组,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是除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以外可以造成死亡的最主要物种。2019—2022 年,亚稀褶红菇在我国至少造成58 起中毒事件,其中180 人中毒,17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高达9.44%。

在我国造成急性肾衰竭型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来自鹅膏属,其中中毒事件中最常见为欧氏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37起中毒事件,有78 人中毒)、假褐云斑鹅膏(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28 起中毒事件,其中85 人中毒,3 人死亡,整体病死率3.53%)和拟卵盖鹅膏(2019—2022年,在我国至少造成9起中毒事件,有12 人中毒)。

在我国可以造成胃肠炎型中毒的毒蘑菇有200 多种。在实际中毒事件中,排名前三位的物种为大青褶伞(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389 起中毒事件,有817 人中毒)、日本红菇(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181 起中毒事件,有517 人中毒)和近江粉褶菌(2019—2022 年,在我国至少造成49 起中毒事件,有118人中毒)。

我国可以造成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毒蘑菇的种类繁多,超过200种,如鹅膏属的球基鹅膏、残托鹅膏有环变型,裸伞属的热带紫褐裸伞,裸盖菇属的古巴裸盖菇、苏梅岛裸盖菇和丝盖伞科的很多物种,等等。

同时,在我国引起溶血型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是桩菇属的部分种类,最常见的为卷边桩菇和东方桩菇。此外,在我国引起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有两种,即污胶鼓菌和叶状耳盘菌。

苏梅岛裸盖菇(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老师供图)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无针对蘑菇中毒治疗的标准方法,绝大多数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药或特效解毒剂,因此主要根据毒蘑菇造成的伤害类型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蘑菇中毒的救治关键。

当发觉蘑菇中毒或怀疑蘑菇中毒后,应先自行催吐,但须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此法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有的蘑菇中毒的首发症状是恶心和呕吐,此时只需尽量呕吐,喝水后再呕吐,反复多次,直至呕吐不出食物后,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就医时,最好携带剩余的未加工的毒蘑菇样品或照片,以备鉴定毒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针对我国蘑菇中毒的严峻形势,我国已经发表了2 个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即《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和《中国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临床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为蘑菇中毒救治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作为非专业人士,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科学认识毒蘑菇,提高公众的毒蘑菇知识和防范意识是有效防范蘑菇中毒的基础。此外,建议大家在食用野生蘑菇前养成拍摄一些未加工蘑菇的照片,并保留一两个蘑菇的习惯。一旦中毒后,可以将这些提供给医院或疾控中心,在准确判定毒蘑菇种类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诊治。

虽然大家谈“菇”色变,但是毒蘑菇也存在造福人类的一面。近年来,毒蘑菇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类重要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研究发现,含有剧毒且能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鹅膏肽类毒素具有很好的定向杀死癌细胞的应用前景;可以致幻的裸盖菇素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抑郁症等神经疾病的疗效,以及具有戒毒的应用前景。当然,毒蘑菇在其他很多领域也有各种应用,如很久之前欧洲人就用含有鹅膏蕈碱的蘑菇来灭蝇。还有很多毒蘑菇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被应用到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毒蘑菇一定会“变毒为宝”“变毒为药”,从人类“公敌”变为“益友”。

知识链接

有关毒蘑菇的认识误区

长久以来,坊间流传着各种识别毒蘑菇的“土法”或“经验”,虽然它们传播甚广,但却无任何科学依据,盲目相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毒蘑菇一泡水就变浑,无毒的蘑菇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真相:泡水变浑是因为蘑菇中一些有颜色的物质溶解到了水中,这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能是无毒的。此外,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误区二:毒蘑菇彻底煮熟后,就能去除蘑菇毒素。

真相:对绝大多数的毒蘑菇而言,普通的蒸煮、煎炸等烹调方式不能破坏蘑菇毒素。因此,彻底煮熟后的毒蘑菇依然有毒。

误区三: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不鲜艳的则无毒。

真相:蘑菇的颜色与其是否有毒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不能根据野生蘑菇的颜色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如我国很多剧毒的蘑菇,颜色以白色和灰色最为常见。而很多颜色鲜艳的红菇、牛肝菌和鸡油菌等,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误区四:生虫、生蛆或者有小动物啃食的野生蘑菇无毒。

真相:在自然界,有很多毒蘑菇甚至剧毒蘑菇都会生虫、生蛆,或者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啃食,成为它们的“美食”。因此,不能仅凭这些依据来判断一种野生蘑菇是否有毒。

猜你喜欢

鹅膏中毒事件种类
鹅膏毒肽中毒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最毒蘑菇”的毒素这样炼成
“最毒蘑菇”的毒素这样炼成
蘑菇杀手:一旦误食,难逃一死
云南: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提醒到正规市场购买注意食品安全
种类丰富的酒具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假酒中毒
镜头像差的种类
急诊中毒事件发生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