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队声音元素对电影主题形象的刻画及作用
2023-12-05刘一流
□ 刘一流
一、 电影配乐发展趋势及利弊
在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电影音乐伴随着电影工业的成长迅速发展,从默片时代的现场即兴式钢琴伴奏到有声电影出现后的乐队化电影配乐、从传统的管弦化配乐到现如今的电子音乐与管弦乐队相融合的新时代发展趋势,电影音乐的发展速度不亚于好莱坞电脑特效技术的发展速度。然而在电影配乐多元化的今天,依然坚持传统形式配乐的作曲家已经越来越少,多元化、流行化的趋势似乎无可避免,当然也有制作成本和电影类型的因素需要考量。那么目前主流电影配乐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利与弊?
1.当今电影配乐发展趋势及特点
说到电影音乐以及电影音乐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可以说好莱坞电影引领了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业标准,而好莱坞电影中的音乐也同样引领了电影音乐的发展方向。20 世纪30 年代末期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年代,电影音乐的创作也比较注重音乐语言的通俗性,以便为广大观众所接受。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创作风格多为“后期浪漫派”,大量严肃的音乐作曲家纷纷转投到电影音乐创作领域,从而很自然地把交响化声音元素深深地印在了这一时期的电影中,使得传统的古典音乐与新兴的电影音乐得到完美的结合,并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而后的几十年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其中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了电声乐器及电子合成器的产生,使得电影音乐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多元化的倾向。电子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爵士乐等风格各异的音乐,都为电影音乐的创作带来了勃勃生机。20 世纪50 年代中后期,好莱坞电影音乐的黄金时代基本结束,电子音乐作为一支突起的生力军开始大量出现在电影配乐中,尤其是在那些带有一定魔幻色彩的冒险片或科幻片中,运用越来越多。1956 年标志着电影配乐历史上一个新的电子音乐时代的开端,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乐器配器的影片——《弃星之旅》问世。
从这一刻开始,好莱坞的电影音乐开始出现分支,呈现出30 年代黄金时期较为普遍的传统交响化配乐转向电子音乐和传统管弦化配乐并列发展的趋势。应该说这个时期的主流仍然是传统的交响化配乐,然而在接下来的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电子音乐发展之迅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交响化配乐的主导地位。不管从音乐表现力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成本控制的方面着想,随着电子合成器技术的发展、软音源等技术的诞生,电子音乐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并且在制作成本上也比人数众多的交响乐队现场录音要低得多。但是,人们对管弦乐队中的声音元素早已耳熟能详,大众接受程度广泛,不可或缺;电子音乐在音色上的创新,适应更复杂的电影类型和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同样尤为重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两者相结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电子音色(特别是电鼓的使用) 加管弦乐队这样的组合便顺应时代潮流,占据了好莱坞电影配乐中的主导地位,直至今日。
2.传统管弦化配乐与电子音乐配乐优劣之比较
传统的管弦乐队在音乐的表现力和音色的可塑性上可以说已经近乎完美。管弦乐队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个乐器的工艺都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声音的处理、乐队的音色融合上都已经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在有声电影出现后的几十年里,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电影都是运用管弦乐队的声音元素来表达影片中的情感和塑造形象的,其中不乏经典音乐主题,如《宾虚》《乱世佳人》《辛德勒名单》等。通过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更是把其中的人物、情感、环境通过管弦乐队表达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时代在进步,各种新奇的电影类型层出不穷,而此时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似乎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至少在音色的表现力上是如此。尽管依然可以在管弦乐队中为各种电影形象找到适当的方式来予以刻画,但更多的人开始借助电子音乐技术来寻找更加贴切的音色,从而更加准确地刻画电影中的形象及表现情绪。
传统的管弦化配乐是一种普及已久的配乐方式,但听众早已习以为常,缺少新鲜感。而电子音乐配乐却是一种新颖的、个性化鲜明的全新方式,运用电子音乐配乐的电影似乎更能带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第83 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舞台上就同时出现了两部这样的影片———《社交网络》和《创:战纪》,其中《社交网络》更是拿下了当年的最佳电影配乐的奖项。电子乐在音色上的可塑性使得其优势相当明显,但另一方面它也离不开与传统管弦乐队声音元素的结合。所以,目前的主流方式仍然是电子音乐与管弦乐队相结合的配乐方式,两者的优劣之处也能够更好地得到融合,从而取长补短。
二、管弦乐队中声音元素在主题形象刻画上的具体分析——以《星球大战》为例
约翰·威廉姆斯作为一位从好莱坞黄金时代走出来的电影音乐作曲家,深受当时传统配乐风格的影响,是目前好莱坞硕果仅存的、坚持以传统交响化配乐的著名电影作曲家之一。《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更是他创作的无数经典音乐作品中的杰作。下面将具体分析几个该系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主题,来探讨如何运用管弦乐队声音元素来刻画电影主题形象。
1.《莉亚公主主题》
当莉亚公主第一次出现于电影情节中时,我们听到了一段简短的旋律,但它在影片中似乎延伸得十分遥远。很明显,这一段旋律是与人物相联系的。在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吹奏引子部分梦幻般的半音旋律之后,由一支圆号第一次吹奏出了“莉亚公主主题”:
随后依次分别由一支长笛和小提琴声部在齐奏时演奏该主题旋律。在齐奏时演奏如此流畅且抒情悠长的旋律首选弦乐是毋庸置疑的,可在主题开始时的独奏为何选择了一支圆号和一支长笛却是值得研究的。音色的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至关重要,当然还包括主题的节奏和配器等因素。莉亚公主在电影中给人一种温暖而高贵的气质,对于年轻的男主角卢克来说既温暖、熟悉又那么遥不可及,在管弦乐队中能同时概括这两种气质的乐器,圆号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圆号声音中的温暖、柔美特质是铜管组当中其他乐器难以媲美的,而由于圆号自身的结构特点,电影中所需要的一种从远处飘来的天外之音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随后选择的长笛同样也演绎出了莉亚公主高贵脱俗的另一面。在这两件乐器独奏时,弦乐声部一直在轻柔地演奏着碧波荡漾般的伴奏织体,犹如在温暖的阳光下铺上了一层涟漪。
看似简单的主题在作曲家的巧妙构思下,顿时赋予了角色更多的活力和鲜明的个性,美妙、动人的旋律线条既满足了观众的听感享受,又达到了诠释电影内容的目的。这样的电影配乐无疑是近乎完美的,也是每一名电影配乐从业者应该追求的境界。
2.《帝国进行曲》(黑武士主题)
提到《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配乐大家一定不陌生,除了耳熟能详的片头字幕滚动时的主题音乐以外,让人们最为印象深刻的当数《帝国进行曲》(黑武士主题)。在约翰·威廉姆斯的配乐电影中,多数重要角色都有一个专属的主题乐思,即人物主题(动机)。这一从18 世纪歌剧中开始运用的主题动机创作手法被早期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很好地沿用到了电影音乐的创作中,而约翰·威廉姆斯更是这一方面教科书般的大师。他创作的主题往往个性鲜明、旋律优美、记忆深刻,看过一遍电影后便能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而《帝国进行曲》(黑武士主题) 便是这样的一个典范。
如果说莉亚公主的主题演奏得“犹如温文尔雅般流淌着”,那么代表着黑武士和邪恶帝国军队的进行曲主题则是基于一系列不连贯的小三和弦进行的———Gm/bEm/#Cm:
这一进行曲式的主题大致上包括两个部分:旋律声部(上例) 和伴奏声部(下例)。在伴奏音型上采用了五部弦乐齐奏加定音鼓的组合方式,完全节奏化地进行,大量三连音的紧凑节奏型明显受到了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使者》的启发,紧张且带有压迫感的气氛顿时而生。
主题的旋律部分则是由三支小号和三支长号的八度齐奏来完成的。用整个铜管组乐器中音质最硬朗的长号和小号来齐奏该主题,既保证了光泽度又兼顾了力度,加上伴奏声部紧张且极具压迫感的节奏衬托,黑武士阴森恐怖、咄咄逼人的形象顿时树立了起来。
这里之所以用三支小号,想必也是出于强度和音量平衡上的考量,在整个铜管组和弦乐组用较强力度齐奏的条件下,增加一支小号来演奏主旋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3.《星球大战》(小矮人工作主题)
相比前两个主题, 《星球大战》 中的“小矮人主题”可以说是配角中的配角,这里之所以将其拿来进行分析是因为该主题体现出了管弦乐队对人物形象的综合塑造能力,不单单只是依靠某件乐器的音色或者某一个性格鲜明的音乐主题,而是依靠乐队整体的音色和配器。在电影产业日渐快餐化、商业化的今天,这应该是值得电影音乐工作者关注的地方。电影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门艺术,电影音乐同样如此。
首先,在乐队配置上除了用到传统的双管编制乐器,该主题还用到了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这两种变形乐器。色彩性打击乐器中也加入了钢琴和钢片琴,在音色上试图寻找一种新鲜感和灵动感。
主题是由一支英国管独奏的短促跳跃式音型旋律。但是该旋律化的主题在整首音乐作品中出现的次数仅仅只有一次而已,而后的部分都是依靠整支乐队来完成的,没有再次出现明显的旋律化线条。
在伴奏音型上主要依靠弦乐组的拨奏配合竖琴、马林巴,以及圆号的顿音来完成。在音色的选择上把握住了整体性的统一,木管变形乐器加上清脆的打击乐,以及弦乐的拨奏,这三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了小矮人活泼又奇特的人物形象,而铜管的顿音则又描绘出了小矮人笨拙、逗趣的一面。节奏上采用以八分音符为主的持续摇摆式律动,刻画出了小矮人的滑稽模样。
从整体上来看,该主题不管在音色的选择上还是配器的处理上都做了十分细致的雕琢,把握住了刻画音乐形象这一核心,而且在艺术性上也有了一定的尝试,不仅让电影本身得到了升华,同时也让配乐本身即使脱离了电影也同样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也是每一位电影音乐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结语
电影音乐在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而迅猛发展,从一名电影音乐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扎实的作曲基础仍然显得十分重要,不同类型音乐创作的源头是共通的。创作者不管使用哪种音乐风格或音乐形式,都应该遵循技术手段为音乐服务、音乐为画面服务的基本准则。同时,在艺术创作同质化愈发严重的今天,也应该尝试脱离所谓的流行趋势,回归到艺术作品本身,为影片量身定制最适合的音乐形式。本文的出发点也是希望通过分析传统管弦乐队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应用,来展示其逐渐被掩盖的光芒和魅力,希望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和重视未来电影音乐的价值,为观众带来更佳的视听享受,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