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友好型卧室空间设计

2023-12-05杨艳金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11期
关键词:卧室老龄化居家

杨艳金,王 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10)

0 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加,2021 年老年人口规模已超2 亿。自2000 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2021 年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5 年将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如图1 所示。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图1 我国老龄化数据统计Fig.1 Statistics of China's Aging Data

当前随着家庭少子化、空巢化以及居住观念的改变,依托子女的传统养老照料模式已经难以为继[1]。现阶段的居住模式,主流为近邻分离式,即老人和子女并不居住在同一套房间内,而是居住在同一或者相邻小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将越来越需要自立。

互联网+时代已经给居家养老带来了相当大的提升,如上海试行独居老人“智慧六件套”:红外感应、水表检测、门磁检测、烟感检测、门禁和紧急按钮,极大地提升了独居老人的安全性。睢党臣等人[2]论述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智慧养老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初步形成,在智慧养老产品方面,诸多互联网企业先后研制了多款可穿戴健康管理设备、系列类智慧养老监护设备、多款康复辅助医疗器械[3]。通过信息数据可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基础的情感连接,在数据信息时代,如何优化居室空间设计实现老年人自立享老至关重要。

1 国内外适老型住宅发展

适老型住宅,针对具有适应随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下降的这种情况而事先采取特殊构造与设备的住宅[4]。瑞典被誉为最适宜养老的国家,我国现在老龄化水平与瑞典1969 年的水平相当,20 世纪50 年代瑞典的养老观念发生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重大转变,同我国提出的“9073”养老模式有相通之处[5]。瑞典在1984年提出了“终身住在自己家”的方针,同时也开始提供面向老年人的住宅改造服务。日本在197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963 年颁布《老年保健法》,至今已历经5 次修改,其福利政策的重心转移到居家养老和看护的方向,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住宅改造进行预防补助和住宅设备改造补助[6]。1995 年制定颁发的《长寿社会对应住宅设计指南》,逐渐形成了以适应家庭成长的住宅全寿命期为基础,全面满足所有居住者行为习惯和身体功能的适老化设计理念[7]。

2 卧室空间设计与行为特点

在适老型住宅设计中,卧室空间一方面随着老龄化阶段的加深,使用的时间逐步延长,甚至全天待在其中;另一方面伴随着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退化,受慢性疾病影响的可能性较大,进而影响睡眠状态,致使对卧室空间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老年友好型居住空间提出安全和安心两大设计原则:安全是对应住宅环境中的硬体条件,使老人在生活中不会因住宅环境而影响身体状态或遭遇危险情况;安心则是对应使用者的认知与社交心理的需求,可透过适当文字或资讯的传递、休闲娱乐活动、适时抒发压力等方式,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需求。

2.1 老年人群生理、心理特点

老年人会受到其表现要素因老化所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导致居住生活环境适应性及操作性逐步下降。本文就感觉动作、认知两项表现要素致使居住空间内可能产生的空间障碍行为展开阐述。感觉动作分为感觉、神经肌肉骨骼、运动三项范畴,主要的功能在于提供人体有效执行动作。当人进入老化阶段时,动作功能逐渐退化,造成高龄者可能错判自身能力或者无法有效应付外界环境突发性事件。在认知方面,老年人警醒度、注意力、顺序性等能力也会因老化而造成居家生活困扰,如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对环境的认知、识别能力下降[8]。

2.2 老年人群卧室空间主要行为

⑴睡眠(休息)

部分老年人睡眠较浅,噪音和空气质量对睡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有部分老人听力退化,又有早晚间看电视、听新闻的习惯,为避免影响相邻卧室,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局,内部尽可能选择吸音隔声材料,保证日间噪音分贝低于40 Db,夜间低于33 Db。睡床的尺寸高度宜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略高于老人膝盖骨较合适。老年人大部分有睡前吃药、夜间喝水、晨起喝水的需求,可在床头柜配备智能药箱,简易安全的食品温控设施,如图2所示。

图2 老年友好型卧室效果Fig.2 Rendering of an Age-friendly Bedroom

⑵行走

卧室空间行走需要考虑老年人不同的行走方式,独自行走、依靠扶手、轮椅。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居室空间设计要满足轮椅无碍通行,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80 m[9],在门扇内外预留直径不小于1.5 m的轮椅回转空间;内部扶手连续,末端扶手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不小于100 mm,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高度为850~900 mm,下层扶手高度为650~700 mm[10];地面采用防滑、浅色材料。

老年人有起夜的习惯,需考虑夜间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夜间照明可结合传统开关照明、蓝牙声控照明、AI智能传感照明,若采用传统开关,则需在床头位置和门口均设置。卧室灯光色温可调节,照度选择在合适的范围,既要保证视力退化的安全通行,又要避免刺激眼睛,夜间照明灯具可选择低位安装。

⑶取物

老年人需要空间来储存回忆,储藏空间需要考虑存取的便捷性,利用频率高的物品放在易存取的位置。考虑不同取物姿势如站立、轮椅坐立的可达性,尽量避免高位储藏空间,或者采取电动升降式衣柜;打开方式、力度合理,可采取碰撞开门方式。

为满足上述需求,单人卧室的尺寸不小于10.5 m2,面宽不小于3 000 mm,进深不小于3 600 mm;双人卧室进深不小于4 200 mm。卧室的面宽与进深满足家具摆放及操作的基本空间(单人床尺寸为1 200 mm×2 000 mm,双人床尺寸为1 800 mm×2 000 mm、轮椅通行及护理操作通道所需的宽度为800 mm)。老年人渴望与自然产生联系,在设计中加强自然风、光的应用,布局尽可能避开北向,门窗位置合理方便对流,如图3所示。

图3 老年友好型卧室平面及立面Fig.3 Age-friendly Bedroom Plan and Facade (mm)

2.3 智能化设备

卧室可配备完善的智能化设备提升空间安全性,如在房间顶部设置烟雾、燃气、PM2.5吸顶式三合一传感器,洗手盆附近设置壁挂水浸传感器,起夜路径设置吸顶式红外人体感应,床头位置和卫生间配备求助按钮。尽可能规避老年人因机能退化而产生意外且未被及时发现的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老年友好型卧室智能化设备Fig.4 Age-friendly Bedroom Intelligent Equipment

2.4 智慧家庭病房

我国将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结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卧室设计需预留转换为家庭病房的条件,使老年人能在自己熟悉的区域中持续生活到临终[10]。智慧家庭病房以“绿色、智慧、康居“为设计改造原则,指通过便携式智能穿戴设备及智能康复设备,应用无限网络技术医疗与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环境监测、体征监测、环境调控、康复与医疗辅助等功能的家庭病房。可提供摔倒、心率失常、走失、危险报警等主动监测预警,及心血管疾病的远程医护服务、远程康复指导等智能管理,如图5所示。

图5 智慧家庭病房设计要点Fig.5 Smart Home Ward Design Essentials

3 结语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老年友好型居住空间设计变得更为紧迫,本文通过精细化设计、无障碍设计、智能化设计创造更宜居的卧室空间环境,并引入智慧家庭病房设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设计中更加重视老年人的需求和体验,将安全、舒适、幸福融入每个细节之中,轻松实现自立养老。

猜你喜欢

卧室老龄化居家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My Bedroom卧室里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查理的卧室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放在卧室里的花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