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特色探析
2023-12-05苏建达
苏建达
摘要:泉州西湖公园,一园揽尽江南美,为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市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桃花岛为湖中岛,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基底,通过在林中巧妙置入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营造自然生态的闽南特色园林。围绕该岛的设计构思、景观配置、园林建筑等特色亮点进行了研究并做探讨分析。
关键词: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闽南院落;园林建筑;人文绿岛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74(2023)03-0217-06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Peach Blossom Island in Quanzhou West Lake Park
Su Jianda
(Quanzhou Xibeiyang Lake Flood Detention and Drainage Center,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Quanzhou West Lake Park,a garden full of Jiangnan beauty,is a bright pearl inlaid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the world heritage city of Quanzhou a bright pearl. Peach Blossom Island is an island in the lake. Based on the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garden buildings such as pavilions,terraces,buildings and towers are cleverly placed in the forest to create a natural ecological garden with southern Fujian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 concept,landscape configuration,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other features of the island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Quanzhou West Lake Park;Peach blossom Island;Southern Fujian courtyard;Landscape architecture;Green island of humanity
福建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2℃,常年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之雅称[1]。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也是世界遗产城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也是福建省继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后的第5处世界遗产。笔者认为,拥有世界多种宗教文化历史、宋代船只以及唐代古桑树的古城泉州申遗成功,新建园林应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即: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2]。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西北部,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3],桃花岛位于公园内,占地约2 hm2,于2019年实施景观提升,2020年建成开放,昔日荒岛蜕变成为“人文绿岛”。其构筑以夙昔清源山麓桃花林为追忆,以西湖及周遭旖旎风光为凭依,以陶潜《桃花源记》为写意,以闽南传统园林模式为参照。其大厝院落规制中正平和、严整而精致;其庭院水景布局天人合一、灵动而自然;其亭阁楼台廊榭,或翼然干云,或矗尔挂月,或曲折通幽,或倒影印水,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1 生态的闽南园林营造手法
历史上泉州的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营造大量的闽南风格园林,这些园林大多集中在府城里,与住宅紧密相连。《泉州古园林钩沉》(陈允敦著)一书记载泉州自唐代以来的一百二十多处园林,时至今日,这些名园佳构大都湮没无存,只留下些许断臂残垣、古树山石,尤为可惜。桃花岛汲取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精髓,结合闽南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建设,它的建成进一步丰富西湖公园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2]。桃花岛在水边,亭、台、楼、廊、榭或贴水、或依水布置,围合形成建筑的院落空间(见图1)。水边地势北高南低,建筑门厅设在南面,作为庭院水景的主要入口。岛的北侧堆山造地,设有寒香阁和春草堂两处园林建筑,北望西湖,南可观庭院小景。西面设有桃坞顾曲,作为南音戏曲、提线木偶等闽南传统文化的表演和展示空间。各建筑之间通过亭、廊、水榭等观景构筑物串联,让人行游线可以依托水景流畅环回。为营造“山水林泉之乐”,池中水从东北侧的太湖石假山——飞瀑山上的“山泉水”引入(见图2)。庭院内水面约700 m2,通过设置曲桥(见图3)、平板桥和石拱桥分隔出水湾,显得水有源而流长。在池水中央,人工堆砌假山小岛,岛上林木葱郁,模仿山林之趣,立有一六角亭,作为陆舟水屋园中制高点,既可以环视整个庭院水景,又兼具点景和观景的功能。庭院水边环以形态各异的石矶驳岸,并点缀传统园林花木;在碧波粼粼的水中,亭、榭、林、石相映成趣。庭院水景以写意的手法,营造山水园林意境,游客徜徉其间,步移景异,赏心悦目(见图4)。桃花岛通过“筑山”和“理水”,在有限的空间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体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中国古典园林特点[2]。
2 园林建筑的营造方式
2.1 建筑布局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逐渐形成闽南建筑风格,最常见的就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红砖红瓦燕尾脊极具特色[4]。桃花岛园中建筑全面采用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方式,以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厝为主要建筑形体,由极具闽南特色的山墙面“牵手规”做法演绎形成连绵起伏的山水形态,融合亭台楼阁、亭廊轩榭、拱门石埕、长墙漏窗、石栏凳几等,且融入如燕尾脊、出砖入石(见图5)、红砖红瓦及传统的木雕、石雕、砖雕等泉州当地技艺,形成质朴、自然、淡雅的建筑风貌,主要分为闽南院落和陆舟水屋庭院水景周边的景观建筑两大部分。
桃花岛建筑植入名人诗词题刻、楹联匾额,与建筑景观完美结合,充分展示闽南传统园林的特色。匾题和对联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随处皆可“即景生情”,文字点出景观的精粹所在,感染游人从而激起他们的浮想联翩,优秀的匾、联作品尤其如此[2]。
2.1.1 闽南院落
闽南院落分布在东侧,以院落式建筑空间传承传统儒家思想,中正平和,严谨而精致,为市民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空间。院落设有“观我庐”“湖光染翠”“小花园”“松风水月”等匾额,两侧楹联“花萼一楼图史旧,竹梧三径管絃清”选自吴伟业(明末清初进士),“掬水弄清揽云测幻,扃轩秘晓敞阁放春”选自王仁堪(清光绪状元),“清风来寿鹤,治世多祥麟”选自姚元之(清代进士)。
2.1.2 景观建筑
陆舟水屋庭院水景周边的景观建筑,则以半围合的园林空间传承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灵动而自然。围绕庭院水景,依照环形游览流线依次设置古建入口门厅(匾文“陆舟水屋”,两侧楹联为“梧桐庭院横琴坐,杨柳溪桥放擢回”)、寒香阁(匾文出自清代张廷济)、春草堂(匾文出自清代左宗棠)、休息廊亭(见图6)、桃坞顾曲、白鹭渡口等功能建筑,属于相对开放与动态的区域。寒香阁两侧楹联“竹露煎茶松風挥尘,桐云读画蕉雨谭诗”选自林则徐(清朝大臣),“兰亭觞且詠,盘谷寿而康”选自伊秉绶(清代书画家);桃坞顾曲两侧楹联“空翠扑衣襟竹下一渠秋水,斜日动歌管小楼几度春风”选自溥儒(清著名书画家),“偶耽翰墨衣云阁,小按笙歌水绘园”选自张謇(清末状元)。主要景观建筑呈“U”形环抱格局,开口面向水面,与清源山、刺桐阁遥相呼应,融于周边自然环境,为市民打造一个休闲放松的传统园林空间,力图重现一个根植于闽南地域文化,融合于闽南市民生活的传统园林。
2.2 建筑细部装饰
在建筑材料上,通过大量回收闽南传统民居拆除的老砖、老石料,以素雅的白墙为基底,延续闽南传统建筑中红砖、白石、红瓦的做法,充分体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2.2.1 红砖封壁外墙
采用泉州当地较为普遍的红砖墙身(见图7)形式,并运用传统手工烧制的烟熏砖,经泥水工横、竖、倒砌筑,白灰砖缝粘合成红白线条优美的拼字花图案,色泽古雅。
2.2.2 山墙与燕尾脊装饰
建筑山墙以硬山式为主,上部轮廓线条多变,并用炭泥塑纹花勾勒出火纹、云纹及细致生动、优美丰富的图案,带有浓烈的地方艺术特色。燕尾屋脊在建筑上的运用也随处可见。流畅的曲线飞扬挺拔,轻巧、俊逸的燕尾剪出岁月的流光。
2.2.3 雕刻艺术装饰
建筑外装饰上采用大量的砖雕和木雕(见图8)。雕刻形式运用泉州当地工匠精湛的手艺、流畅的线条,别出心裁的构园意境,充分展现泉州当地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同时也将匠师们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雕刻内容丰富多彩,集吉禽祥兽、奇花异木、山水云霞、楼台亭榭、历史戏文、风情习俗等之大成,丰富建筑的文化意蕴。在闽南传统工艺营造方面,大木作采用穿斗式木结构,梁枋之间采用连拱坐斗连接,层层叠叠,充分体现木构之美;传统技艺中的木雕、砖雕、石雕、泥塑、灰塑、叠瓦恰如其分融入其中,精致而不张扬。
2.2.4 门窗艺术
门窗作为园林常用的构景要素,在庭院布置中被隐含于建筑与围墙之中。庭院采用多种形式的门,如月亮门(见图9)、宝瓶门(见图10)等,并在围墙上以开漏窗的形式借景外部景观。借助门窗的艺术特性,在方尺之内营造无限乾坤,在静动之间转换无限情境。门窗周边也适当点缀竹、芭蕉等传统园林植物,透过这些门窗,墙外的景致若隐若现,亦真亦幻。借助门窗,形成“一门一窗一世界”的园林意境。
3 其他造园要素
3.1园林构筑物
3.1.1 无暑亭
位于桃花岛东南角现状大榕树旁,为观赏南侧湖面的景亭。因榕树下较为荫凉,故名“无暑亭”。两侧楹联“池上有亭先得月,竹间无水不流云”,选自成亲王七言对联。
3.1.2 绮望亭
位于桃花岛西北角,架空设在水面上,视野开阔,并与西湖公园北大门相望。两侧楹联“荠麦共辞君子守,桃花仍见钓人归”,选自谭延闿(民国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3.1.3 延云亭
位于桃花岛正北侧,可瞭望北侧闽台缘博物馆,以及观赏北侧湖面和远处清源山。两侧楹联“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选自张之万(晚清著名诗画家)。
3.1.4 望月亭
位于内部庭院水景中央岛上,六角双檐亭,是内部庭院的制高点,也是内部庭院的视线焦点,四周绿植环绕。两侧楹联“庆云应晖和而能峻,澄风亲水挹之弥冲”,选自庄俊元(清道光进士、鲤城西街甲第巷人)。
3.2 石景
桃花岛遍布太湖石,或为石矶驳岸,或置于园路两侧,或用以堆砌假山,营造的石景千姿百态。“桃花岛”铭牌景石作为突出代表,位于从刺桐阁进入桃花岛的主路一侧,以具有“迎宾”姿态的特选太湖石为主体,与三五棵桃花搭配成景。石上题字选自明代书画家、泉州晋江人张瑞图之字。
3.3 园林小品
泉州气候宜人,盆玩之事,溯之久远,时至今日,风气不减。今人居于城市而向往山林之趣,闹中寻幽,置茂林旷野,林泉远山于小小盆盎,可谓咫尺之内太华千寻,方寸之间江湖万里。通过在庭院天井埕院中摆放石桌和石盆,选以榕树、三角梅等造型植物搭配其中,为院落空间增添绿色和意趣。传统民居里的旧物件巧妙地与园林小品相结合,如虎脚石作为泉州建筑的常见构件,被改装成坐凳,摆放在园路一侧。石磨盘也当成汀步石,摆放在庭院中,为园林空间增添不少趣味。在建筑庭院及埕中点缀水井、石磨盘、饮马槽、石缸等旧物件,唤起对传统民居生活的记忆,增加游园的体验感。
3.4 园林花木
桃花岛以碧桃为主题植物,桃树在园中随处可见,近千株桃树或成片栽植成林,形成桃花坡;或栽植于建筑围墙外,与建筑的红砖墙相呼相应;或栽植于主园路旁,营造桃花夹道之感;或点缀于庭院中,与院中植物搭配成景[5]。除碧桃外,岛上还保留成片的刺桐和木棉树,初春红花绽放,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营造热闹非凡的景象。此外,在西南侧主园路靠水岸一侧,还完全保留成片的粉花夹竹桃,每到盛夏季节,花团锦簇,红似桃花,成为炎炎夏日特有的风景[6]。
居必有竹,以陶情励志,在从主园路进入建筑门厅中,设计有一条以竹林为特色的步道,两侧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营造竹径通幽的意境。游人行至竹径尽头,便可见建筑小院,似有豁然开朗之趣。庭院墙隅,一小片修长的细竹,与同样细长的石笋搭配,形成四季常青的小景,丰富园中韵味。除碧桃和竹子两类特色苗木外,植物配置还与建筑、山石、水岸、保留树林紧密结合,形成四季有景可赏、具有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致。在寒香阁及春草堂北侧,成片栽植湿地松林、落羽杉林,让建筑在松林中若隐若现,营造山林之趣。庭院内选用传统园林植物[7],如垂柳、香樟、朴树、桂花、含笑、山茶、香泡、杨梅、芭蕉、沿阶草等,彰显传统园林的植物韵味。结合岸边的太湖石,点缀美人蕉、荷花、黄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在岸边栽植枝条易下垂的云南黄馨、花叶良姜、麦冬等灌木地被,形成多层次的水岸植物景观。在原状保留树(榕树、刺桐等)林下,成片栽植耐荫的观赏地被,如肾蕨、彩叶合果芋、蜘蛛兰、白掌、冷水花等,丰富林下植被景观。
4 特色景点
4.1 桃花坡
桃花坡位于桃花岛东侧区域,是利用现状开敞场地进行地形整理后形成的一处桃花林,以再现清源山脚下成片桃花林景观。选以当地适用的碧桃品种,片植成林,林下设有汀步,让游人在开花季节穿行其间,体会落英缤纷的意趣。每到初春三月,成片绯红色的桃花争相开放,与红砖墙的建筑相呼应,营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4.2 绿光雨林
绿光雨林位于原状保留的大树林下,通过增加耐荫的灌木地被,以及场地和汀步,并在现状树上点缀仿真菌发光小夜灯,营造雨林景观特色。原状大树的保留利用也是桃花岛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在绿光雨林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保留和利用现状树林,留下大树的印记,将促使游客追溯历史,增加联想。
4.3 白鹭渡口
位于桃花岛西侧,与刺桐阁隔水相望,渡口建筑为骑楼形式,并与桃坞顾曲相连,周边布有青石板小径、河卵石甬道、大河卵石平台,并点缀有水井、虎脚石等小品,营造朴实、素雅的景观风貌,模拟和再现泉州古时渔村渡口意象。渡口外侧为鹭岛野趣,点缀有白鹭小品,以生态自然的景观风貌与西湖其他生态岛遥相呼应。
4.4 石牌坊
位于桃花岛西南角,紧邻半挑出水面的观景平台,以泉州特色的砻石为材料,局部进行雕花装饰,整体形式简洁大气。匾文正面“看云归岫”,出自曾国藩(晚清名臣);两侧楹联“山寄古怀于世外,水将春信至人间”,选自黄思永(清光绪状元)。匾文背面“松风鹤露”,出自翁方纲(清代书法家、文学家);兩侧楹联“杨柳画桥深浅水,桃花春岸往来船”,选自王文治(清代书法家、诗人)。
4.5 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桃花坡南侧,周边有现状大树(木麻黄和桑树)环抱。以当地垄石为材料,融入桃花主题地雕图案,为市民提供一处朴实、素雅的读书场地。
5 结语
桃花岛无论是从设计构思、建筑特色,还是从景观配置来看,都堪称是泉州西湖公园乃至泉州市的精品工程,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宾朋,为泉州再添一处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园林明珠。
参考文献:
[1]泉州市人民政府.泉州概况[EB/OL].http://www.quanzhou.gov.cn/zfb/zjqz/qzgk/,2023-08-05.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韧.泉州西湖公园刺桐阁特色探析[J].建筑与环境,2008,2(4):120-122.
[4]蒋钦全,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5] 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6]吴清渠.泉州中心城区主要园林绿化乔木树种调查与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3):197-202.
[7]王发祥,梁惠波,罗蒙.深圳园林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黄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