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开发初探

2023-12-05胡伟斌刘巧云赵航卢海丹张玉红王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胜任康复儿童

胡伟斌, 刘巧云, 赵航, 卢海丹, 张玉红, 王洁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康复科学系/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上海市 200062;2.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市 730070;3.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17;4.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上海市 200051

0 引言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等意见。同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倡导“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等举措。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康复学(040110TK)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特殊儿童的本科专业,在2013 年创建伊始就提出了“医教结合”的办学理念,主张“培养既能从事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各类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双师型人才”[1],以满足特殊儿童对教育和康复的双重需要。在新时期,应对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趋势,教育康复学专业建设更应积极贯彻医学和教育学深度交叉融合的理念,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为此,本研究拟基于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康复胜任力架构(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 RCF),构建教育康复胜任力架构(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 of speciality of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SER-RCF),开发面向职业胜任力的课程体系。

1 基于RCF的人才培养特征

RCF 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下,由全球康复领域专家学者及学术组织经过多轮论证和广泛的同行评审制定的国际性标准[2-3],该架构试图通过关注健康领域的优先事项,帮助各国建立康复生态系统[4]。RCF根据康复科学和康复服务的情景要求建立适用于特定康复情景的理论模型[5]。该模型描述了康复工作者在其职业、专业领域和各种环境中预期或期望的职业活动表现,以实现提供高质量的保健和服务的目标[2]。RCF 界定了从事康复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与信念。核心价值观包括同情心与同理心、敏感性与尊重多样性、尊严与人权、自决权4 个方面;核心信念包括良好的功能状态是健康和福祉的核心,康复是以个人及其家庭为中心,康复是协作性的,康复应该提供给全部有需求的人等4 个方面[2]。RCF 由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五大领域构成(图1),各个领域都涵盖胜任力及表现胜任力的行为、活动及其所包含的任务、行为和任务的熟练程度等级以及支持康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4个要素[5]。

图1 RCF 5个领域构成图

康复教育课程开发是RCF 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基于RCF 的人才培养既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也是一种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CBE 是一场实质性教育变革[6],其宗旨在于超越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学分积累为表现的传统教育模式。该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或胜任力的衔接,强调将特定职业情境中的能力或胜任力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胜任力目标构建课程和学习评价体系[7-8]。OBE 的3 个核心要素是:学习者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OBE注重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教育质量评价,重视课程与真实生活和职业需求的联结,强调通过教育质量评价持续改进课程教学[9-10]。因此,基于RCF 的人才培养有以下特征。①学生中心,目标导向:超越“知识点”的传授,构建以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效、能力达成为中心的教学形态,以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②全面评价,持续改进: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教学监测与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③弹性学习,实践为主:超越知识,超越课本,超越课堂,鼓励学生在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突出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的适用性。

2 SER-RCF的构建

为落实“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对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响应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推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升康复服务可及性,改进康复治理的结构和水平”[11]的呼吁,本研究构建了SER-RCF(表1)。

表1 SER-RCF的构建

SER-RCF围绕核心价值观与信念,整合教育康复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精神、实践、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以及研究等领域的胜任力和活动,设计与胜任力相对应的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德守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持续发展、合作乐群、反思探究。SER-RCF的主要特点在于以职业胜任力统领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教育质量,以职业胜任力的达成度评价学习质量。因此,为进一步实现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将其细化为:国家认同、道德法治、教康信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审美志趣、知识整合、能力整合、创新思维、终身学习、国际视野、管理领导、创业能力、团队协作、批判思维、循证研究等16个二级指标。新培养目标是对SER-RCF理论架构的具体化,也是将培养复合型、国际型人才这一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途径。

在SER-RCF 中,将核心价值观与信念以及专业精神统称为“明德守正”,并置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主要是指:教育康复专业人员应具有同情心与同理心,关心、理解儿童及其家庭的经历;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及其家庭;尊重并保障儿童获得教育康复服务的权利,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儿童及其家庭的自主决定权利;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伦理和道德等。教育康复专业人员还应坚持以下职业信念:教育康复旨在帮助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并维持最佳功能状态;教育康复以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和目标为导向;教育康复需要与儿童及其家庭的协作,需要多团队合作;教育康复应纳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覆盖全部有教育和康复需求的群体[2]。

此外,实践胜任力所对应的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和基础扎实,是指在教育康复服务过程中,能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能与儿童、家庭及其他专业工作者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教育康复评估、制定教育康复计划、提供教育康复服务。学习与发展胜任力对应的培养目标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康复工作者通过参与学习和培训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管理与领导力胜任力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合作乐群,是指在教育康复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胜任力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反思探究,主要涉及教育康复专业人员从事的科学研究。

3 基于SER-RCF的教育康复学课程建设

SER-RCF全面、具体、准确地描述了教育康复工作者在特定职业情境中预期或期望的专业行为与活动表现。该架构既能满足新时期我国康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又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康复行动指南有效衔接[12-13]。以该架构为基础,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教育康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设计以学科自身的逻辑为框架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理论课程和应用性课程。但这样的课程体系更为重视对学科知识点的考查,忽视了对知识、技能、价值观与信念的整合。学生应对考核,仅凭借机械记忆能力就能顺利通过,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不够。此外,课程体系与职业活动中的胜任力匹配度不高,学生一旦接触实践难以很快适应。

以SER-RCF 为指导的课程设计,能紧密围绕职业胜任力这一核心目标,将胜任力和职业活动转化为课程目标,强调每一个课程模块对职业胜任力达成的支持,以及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与信念的综合培养和考察。基于SER-RCF 的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康复类核心课程、教育心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3.1 康复类核心课程的开发

特殊儿童因遗传、感知觉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精神疾病、环境不良等因素导致的功能丧失或障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康复是实现特殊儿童功能最大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预防功能丧失、减缓功能丧失速度、改善或恢复功能、代偿丧失功能以及维持现有功能[14]。特殊儿童的功能特点直接影响服务需求,建议开发个别化和结构化的康复服务项目,提升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15]。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应该是整体的(holistic)[16]、多模态的(multi-modal)[17]、多情境的(multi-situation)。对于教育康复工作者而言,其胜任力也应涵盖言语、语言、听觉、认知等多个方面。基于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康复类核心课程分为言语、语言、听觉、认知、运动、情绪行为等模块。为充分落实“目标为导向,胜任力为核心”的理念,要求每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对职业胜任力的支撑度。见表2。

表2 康复类核心课程与职业胜任力关系强弱矩阵

以儿童语言康复学系列课程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进行基于SER-RCF 的课程开发(图2)。该系列课程主要包含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康复以及与之相关的案例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医院儿童保健相关科室等职业场景中,从事语言康复的胜任力[18]。

图2 基于SER-RCF的儿童语言康复系列课程开发

在SER-RCF 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和组织:①分析不同职业场景下从事儿童语言康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并以此作为课程目标,如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能力,在医院儿童保健科的语言发展评估和干预能力;②分析在职业情境中表现这些胜任力的可观测的行为,如本课程的目标之一“实践胜任力”所对应的职业行为有儿童语言康复知识整合、能力整合;③明确与职业胜任力及行为相对应的活动与任务,如与儿童语言康复知识整合、能力整合相对应的活动与任务有获得儿童及家庭的知情同意,进行儿童语言康复评估,制定和调整儿童语言康复课程等;④根据职业情境下的活动和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单元,如本课程选择儿童前语言、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的发展,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方法等内容。

3.2 教育心理类课程的开发

儿童康复与成人康复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儿童的发展性,即特殊儿童虽然存在功能障碍,但相对于成人而言,其言语、语言、认知、运动等能力尚有较大的发展潜能。由于脑发育存在关键期,儿童年龄越小,大脑发育代偿和重组能力越强[19]。这就决定了儿童康复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强调在康复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承认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育康复工作者与儿童之间不仅是单向的输入-输出关系,更是互动与生成的关系。SER-RCF也包含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儿童发展相关的知识,具备特殊儿童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本研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开发支撑性的教育和心理类课程。其中,教育类课程有教育政策与领导、特殊儿童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应用等;心理类课程有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脑科学研究方法及进展等。

教育心理类课程为儿童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但这类课程强调普遍性的规律和方法,落实到教育康复学专业,则需要以SER-RCF 理念加以改造和开发。首先将胜任力目标转化为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将教学目标分解到这门课程的每一个学习单元,形成进阶的、连续的学习体系,并以此选择和组织具体的教学内容[20]。

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动机教学单元为例,讨论如何进行该类课程的开发。①分析该教学单元要解决的职业场景中的具体问题,如在教育康复实践中如何激发孤独症儿童学习一个新词语的动机。②针对具体的情境性问题确定该教学单元对应SER-RCF 的哪个领域,可支撑哪些课程目标,解决该问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本单元对应实践领域,可支撑康复的知识整合、能力整合等目标。③确定该单元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包括学习动机的含义和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的特征;技能目标包括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价值观与信念目标包括儿童中心、功能改善、团队合作。④选择和组织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材料,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基础知识、各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等。⑤综合使用自评与他评,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多种方法,设定该单元的学习评价计划。见表3。

表3 教育康复课程教学评价计划

3.3 实践类课程的开发

教育康复实践是一项整合知识、技能、价值观与信念的综合活动,学习者只有将胜任力实践到实际环境中,才能认为他们有胜任力开展某项活动[21]。教育康复实践兼具培养和评价的双重功能。传统教育也重视教学实践,但往往只是把实践当作课程教学的延伸,并且对学科知识的考核要求远远高于实践能力。实践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只充当从属角色。在SER-RCF下,实践处在主要地位,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胜任力,教师通过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其评价。因此,在SER-RCF 下实践类课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开发(图3)。①在胜任力框架中提取有关实践的胜任力和行为:评估技能、康复技能、课程开发技能、与家庭合作、与专业人员合作。②分析预期的职业场景: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医院儿童保健相关科室。③针对不同的职业场景确定实践活动及任务,并选择和组织实践内容,如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小组和集体的康复课程开发、康复教学评价、家校合作等实践。④将不同职业场景中的实践内容整合到临床研习所(clinics)、学术研究院(academy)、职业训练营(startup)、教康宣讲台(talks) 4 个实践平台,并分解为志愿服务、实践研习、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科研实践、生涯规划、社会调研、创业大赛、科普推文、主题演讲等10项实践任务。

图3 基于SER-RCF的实践类课程开发

4 结论

RCF 对发展高质量的康复教育,建设高水平的康复人才队伍,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5]。本研究讨论了基于RCF 的人才培养特征,并构建SER-RCF。SER-RCF围绕核心价值观与信念,整合教育康复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精神、实践、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以及研究等领域的胜任力和活动,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德守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持续发展、合作乐群、反思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标SER-RCF,开发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康复类核心课程、教育心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并分析课程教学设计。基于RCF构建的教育康复学专业课程体系既是对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理念的落实,也能有效衔接康复高等教育的国际标准。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胜任康复儿童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