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3-12-04郑丽丽
郑丽丽 张 望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监控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引言
准确、优质、高效的环境检测报告是环境保护人员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环境检测技术和环境保护质量措施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晋王强等[1]对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甘肃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现状,剖析了地方立法重“环保”轻“生态”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健全法治保障、稳定投入、行政监管、科技支撑、社会监督机制的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建立健全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管理技术支撑;柯耀炜[2]对近岸海域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策略展开分析,探讨近岸海域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问题,并基于广东地区污染防控举措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控及环保策略,落实陆海统筹、强化区域联动机制、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完善建设,提升近岸海域污染治理能力;董洁[3]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实现路径展开研究,对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树立游客和景区管理者的生态旅游观念和引导游客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等提升旅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策略。这些研究虽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提升我国环境保护质量的方法,但缺乏对环境检测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就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期提升环境检测质量。
1 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原则
1.1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使用统一的国家标准。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五类[4]。整个国家环境准体系分为国家级环境标准(G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HJ)和地方环境标准(DB)3个等级[5],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自拟的标准并不具备效力。具体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国家环境标准体系
1.2 明确性原则
明确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环境检测人员应当明确采样研究任务,进而确定应当遵循的环境检测采样规范,避免使用错误的采样、检测方法以及出现环境监测报告数据偏差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与标准化原则不同,明确性原则遵循的国家标准为基础标准下的采样标准,旨在为采样人员建立统一、明确的采样任务。目前,我国的环境检测标准已经趋于完善,囊括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噪声及振动、土壤环境、固体废物环境、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环、生态环境、其它环境和环境污染技术[6]。环境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环境检测采样标准进行检测,若环境监测报告中的数据不达标需要进行返工处理。
1.3 精细化管控原则
精细化管控原则主要针对检测实验环节,检测实验分为2 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可以采样后直接在现场继续进行检测实验,如声环境检测、气温检测等,工作人员可使用相关检测仪器直接得出检测数据,该情况主要的管控要素是采样点(检测点)的布设方式和布设数量;另一种情况是现场采样后需要将检测样品运送到实验室中进行检验分析,该情况的管控环节较多,包括采样点的布设、样品数量、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2 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检测仪器设备影响
目前,环境检测工作已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极少使用人工肉眼观测对比的方式进行检测,主要依托于环境检测仪器设备,因此仪器设备的性能对环境检测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市级以上(包含市级)环境检测机构的高级环境检测仪器设备配备率已达到83%,能覆盖绝大多数污染源的检测。但实际的环境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原因在于环境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检测仪器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包括检测数据失真、现场检测故障、检测结果无效、设备运行状态异常等。设备故障不仅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还会导致环境检测报告数据界定模糊,无法成为环境保护质量措施的落实依据[7]。
2.2 采样点布设影响
采样点布设的科学性对环境检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采样点布设过于密集或疏松,在实际采样中会导致检测数据偏离实际环境情况,而需要长期采样时,还要避免采样点遭受破坏导致的采样数据失真。另外,国家检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污染物等级和采样标准,若在布设采样点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布设,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8]。因此,科学合理地布设采样点重要且必要。
2.3 采集样品质量影响
环境检测过程中,样品的采集环节、样品运输和保存环节会影响采集样品质量。其中,样品采集环节主要是受样品采集人员的操作失误影响,包括采样点布设和采样方法;样品运输和保存环节主要是受样品运输方式、采样容器、保存剂及用量、保存期、采样量等参数不明确影响。由于多数环境检测机构对不同种类的样品都使用同一种运输保存方式,因而会直接导致样品污染、变质,使得检测结果产生偏差,进而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精确度,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9]。
3 提升环境检测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检测仪器维保机制
针对检测仪器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本文将设备故障率较高的环境检测机构A 和设备故障率较低的环境检测机构B 进行对比,2 家环境检测机构同时拥有EHM 系列大气重金属在线分析仪和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CEMS-V100,具体维保机制对比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环境检测机构维保机制对比
通过表1 可知,环境检测机构A 的使用次数较少但年均故障次数较高,原因在于维保机制远不如环境检测机构B 健全,仅通过每月统一维保难以实现环境检测设备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维保不足导致设备不同程度出现灵敏度下降、精度下降、故障率高等问题。因此,建立检测仪器维保机制是减缓设备老化、降低设备故障率、保持设备检测精度的重要方式。基于实际调查分析,笔者推荐环境检测机构在每次使用仪器后进行维保,并采取以周为单位的维保频率,即使在仪器闲置的情况下也应按时维保,确保仪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3.2 科学布设采样点
由于环境样品有着极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若想正确地了解和评价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状况,就必须采集到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样品。因为当样品不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任凭实验室分析工作如何严密,也无法弥补和改变样品失真所导致的严重影响,不能使测试质量符合要求,且对于了解和评价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状况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采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切实重视对采集样品的质量控制,从采样点布设开始,严格把控环境检测的每个环节,使采集到的样品符合计划要求、真实且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布设采样点,可在企业污水检测过程中根据污染物等级确定采样点布设位置,如一类污染物在车间处理设施出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的设施排口设点采样,二类污染物在企业总排放口设点采样,处理效率监测时在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设点采样。另外,布设采样点前应先对当地自然环境展开分析,判断该区域的污染源流动性和自然气候状况,如在检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时,不能将采样点设置在流动的水体中,因为活水可能是从其它区域流经的,不具备该区域的代表性,所有只有合理地进行采样点的选择,才可以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达到对环境质量检测结果的评定,从而更好地开展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
3.3 设置样品管理规范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环境检测机构已经建立起采样样品管理规范。常用的样品管理规范如表2 所示。
表2 常用的样品管理规范
4 基于环境检测的环境保护策略
4.1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保障体系
环境检测及环境保护工作都需要在法律条款的约束与指导下进行,因而需要相关部门完善与环境检测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文件,并通过法律渠道推动低碳经济理念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落实。而环境保护部门也需要与国家法律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借助司法力量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形成对各级机构及企业的法律震慑,强化环境保护政策的权威性。不仅如此,法律文件既能对环境保护从业者的工作态度及行为形成约束,又能从法律层面确保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环境保护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4.2 合理使用环境保护新兴技术
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大量新兴环境保护技术应运而生,环境检测技术便属于其中的一种,因而环境保护部门想要满足碳达峰的未来发展目标,便需要加大对新兴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新兴环境检测技术,获得更为准确的检测数据和信息,同时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就各项检测数据和信息形成各种图表,在图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环境保护策略,同时部分检测系统甚至可以给出环境保护建议。
4.3 构建环境保护短路径质量控制体系
环境保护涉及到的质量控制方向及内容较多,如果针对全部方向采取质量控制策略,会造成较大的工作负担,因此环境保护部门有必要构建环境保护短路径质量控制体系,有针对性地从短板方向切实提高环境保护质量。具体来讲,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定期对环境检测部门的工作状况做出检查与评估,协助检测部门找到当前环境检测及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短板,并对当前环境保护方案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在对环境检测过程及质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各项环境保护质量控制任务的合理分配,使得各项环境保护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分层次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环境检测为切入点,展开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质量的影响分析;阐述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原则,说明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提升环境检测质量的改进措施;总结基于环境检测环境保护策略,表明环境检测对环境保护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精确、高效、优质的环境检测报告能够为环境质量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