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40周年刊文量化分析

2023-12-04袁惠蓉叶惠文刘家诚王小会李春香

关键词:刊文海南大学页数

袁惠蓉, 叶惠文, 邓 玲, 刘家诚, 王小会, 李春香

(海南大学a.图书馆,b.国际商学院, c.学报编辑部,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83年12月,是由海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98 年第一批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目录以来,一直是海南省唯一的CSSCI 来源期刊[1],2011 年第二批入选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 核心期刊①2009年入选RCCSE准核心期刊(B+),2011年至今一直入选RCCSE核心期刊(A-)。,2014 年首批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同年第一批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2]。

2018 年4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3]。《学报》在一个月之后即推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专栏,走在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最前列。2020 年6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学报》坚持底线思维,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凝练了“守住底线,努力攀登”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坚守正道守“四严”,即严把政治方向、严惩学术不端、严守廉洁自律、严控期刊差错率,因为只有守住办刊底线,步步为营,方能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勇于创新谋“四化”,即“制度化”规范办刊全流程、“数字化”推进媒体融合、“网络化”实现云办公、“国际化”推出双语出版。近年来,《学报》根据海南大学“1443”战略框架②海南大学“1443”发展战略:“1”——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4”——战略定位,2021年5月20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来海南大学专题调研时明确提出“海南大学要找准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定位,当好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在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战略思路,即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3”——战略路径,是指“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改革。,与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文学等学科相关学院加强合作,落实《学报》服务海南大学特色优势学科的办刊定位,近五年中国知网的复合影响因子保持稳步增长,学术影响力持续快速扩大。

《学报》创刊40年来,依托海南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体现“热带、海洋、旅游、特区”等特色,秉承服务海南、服务国家战略的办刊方向,是“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入选“2023中国精品期刊展”,已经成为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和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学报》创刊40周年之际,对历年来的刊文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量化分析,有助于客观系统地研究办刊特点,以期进一步推动《学报》高质量发展。

一、40年刊文统计与可视化分析

(一)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学报》自1983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8 月31 日刊文情况,结果为4074篇,剔除征稿启事、学科介绍、学者介绍等非专业学术论文,获得有效数据为3985篇。

(二)年度发文量、总页数变化分析

发文量既是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领域知识量的增长情况。期刊总页数的增长也反映了论文篇均页数增加,说明单篇论文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量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

从图1 可以看出,在发文量方面,1983 年创刊,刊发1 期16 篇文章;1984—1990 年刊文量相对稳定,在60篇上下波动,年均刊文量为60.71篇;1991年刊文量有明显增加,此后逐年上升,至2006年刊文量提升到120 篇;2007 年《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2011 年发文达到最高峰,为151 篇;2012 年之后,年发文量在120—130 篇间波动。在总页数方面,1983 年刊发1 期,总页数为96 页,篇均页数为6 页;1984—2005 年总页数波动不大,篇均页数在4-6 页之间;2006—2011 年,总页数不断增长,2011 年总页数达到838 页,但该年刊文量最高,篇均页数没有明显增加;2012—2015 年,总页数在770—800 页之间,篇均页数在6—6.8页;2016年之后,特别是近5年,总页数增长很快,如2022年总页数达到1196页,总发文量为129篇,篇均页数达到9.27页(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1),篇均页数的增加,说明《学报》刊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研究表明,论文长度与被引频次的关系在不同学科内有所不同, 但大多数学科在论文长度≤25页时, 与被引频次呈显著正相关[4]。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期刊评价中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

表1 《学报》核心作者发文情况统计表(排名前20名)

(三)核心作者分析

运用VOSviewer 软件将筛选后的3985 篇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构建核心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图1)。在《学报》上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是王毅武和霍雨佳,同为21 篇,后续依次是张志扬(20 篇)、王崇敏(19 篇)、王琦(19 篇)、周伟民(16 篇)。依据普莱斯理论,通过发文作者的数量来判断该领域是否具备核心作者群是衡量某一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5],核心作者是指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刊发较高文章数量的作者。《学报》创刊40 年来共涉及作者为3781 位,发文10 篇以上的作者为15位,发文5 篇以上的作者为93 位,发文4 篇及以上的作者为160 位。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公式:0.749*=4,说明发文4 篇及以上作者为核心作者(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2),表1 列出发文前20 名的作者。

表2 《学报》刊文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四)研究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

利用CiteSpace 分析软件[6],将筛选后的3985篇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然后进行转换获有效数据3926 条,运行CiteSpace 分析软件,节点类型为“机构”,时间切片选“1 年”,得到347 个节点,47 条连线的研究机构网络图(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图2),统计表明:(1)40 年来《学报》涉及发文机构有546 个,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海南大学,大部分机构(319 家机构)发文1 篇。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海南大学(1048)、四川大学(76)、中国人民大学(72)、武汉大学(65)、南京大学(61)、海南师范大学(58)、山东大学(5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9)、中山大学(46)、暨南大学(46)、西南政法大学(45)①由于1983—1994年在《学报》上发表的675篇文献的题录信息不完备,未注明作者机构,没有被统计。。(2)图中大部分机构为独立点状分布,说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态势不够显著,有待加强以地区、核心研究机构等为中心的合作关系。(3)从发文区域视角上看,《学报》的发文机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机构的发文也逐渐增多,如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说明《学报》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图2 2001—2022年《学报》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

(五)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期刊的“篇关摘”高频词可以揭示期刊文献的总体内容和研究热点,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热点就是在某一时间区间多数学者关注的研究专题,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容比较集中,数量也比较大,关联度强,跟踪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以反映学界的研究脉络与学术走向[7]。

《学报》创刊40年来,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研究主题,刊文主题演进变化趋势基本代表了期刊发展趋势和研究主题的变化。利用VOSviewer 软件,对《学报》刊文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图3)。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学报》研究热点动态变化,利用CiteSpace 分析软件,导出《学报》刊文高频关键词,结合CNKI 期刊大数据平台40 年来《学报》刊文热词,以每10 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统计梳理(如表2所示)。

“海南特区、海南岛、海南省、海南”作为高频词始终贯穿《学报》主题,这是由《学报》办刊“服务海南”宗旨决定的。除此之外,从高频词“资源配置、改革开放、公司治理、特区、社会转型、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港、人工智能”等可以看出,刊文内容紧扣时代脉搏,论文成果与时代主题和国家战略方针部署紧密结合,面对各种新挑战,《学报》始终坚持一脉相承的办刊理念。特别是近年来《学报》进入高速发展期,办刊主题非常切合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本文对近十年高频词做了更详细的演进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2013—2022年高频词演进情况统计表(次)

从表3得知,以“马克思、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一直都是《学报》刊发主题内容。近十年,定量实证研究增多,如:“实证研究”“经验证据”“实证分析”在十年间合计频次达到40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以来,“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主题刊文热词从“0”快速增长到“26”频次。另外,作为科技前沿代表的词汇“人工智能”在近十年的出现频次为9次。以上数据表明,《学报》办刊主题紧跟时代背景,突出“启示与理性(哲学)”“南海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等栏目。

二、期刊评价分析

利用CNKI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平台,“期刊评价”一栏对《学报》相关指标进行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最早数据可追溯到2011年[8],报告显示该刊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国内引证报告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9]。

(一)期刊综合指标分析

常用考量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有总被引频次(TC)、影响因子(IF)和即年指标等,2013 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10]首次提出了“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力指数(以下简称CI值),CI值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将期刊的TC和IF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该指标避免了期刊片面强调某一指标导致的片面发展。通常情况下,期刊影响因子越高,声誉越好,越会吸引作者投稿。另外,该年报还提出了期刊的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 简称JMI),指的是平均每篇文献对该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本文选取IF、TC 等重要指标整理(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3),分析结果如下:

1.影响因子(IF)值。2001—2008 年期间,该刊影响因子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0.1 和0.205 之间,2009 年有较大提升,从0.177 提升到0.584。2009—2018 年在0.43—0.584 之间小幅波动,2019 年比2018年的复合影响因子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0.563上升至0.851。2017—2021年,各年影响因子的环比增长率为-9.1%,4.4%,51.1%,17.5%,45.6%,2021 年的影响因子比2017 年增长了2.70 倍,增长率为170%。从图2可以看出,近5年《学报》影响因子上升很快,原因可能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获得高关注度,加之《学报》推出特稿栏目,持续刊发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质量论文,并进行了“四严四化”系列创新改革,对稿源的选择更加严格,稿件要求质量更高等。

2.期刊综合影响力指数(CI 值):2013 年启用CI 值以来,2014—2021 年间,《学报》CI 值呈现U 型状,2019—2020 年间持续上升,2021 年期刊影响力指数值比2016 年增加了38.0%,2021 年比2020 年增幅为27.5%,这可能跟办刊栏目的创新(如增加特稿专栏)有关。

3.TC值:2001年《学报》总被引次数为36次,2001—2008年间处于较低水平,TC值缓慢增长;2008—2009年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161次上升到859次;2009—2014年间TC 值在859—980之间波动,无明显变化;2015年之后TC值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近三年增长幅度较大,如2021年比2020年增幅为31%。

(二)刊文学科分析

在CNKI 数据库的168 个学科分类中,2006—2021 年间《学报》稿件涉及学科99 个(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4),排名前十的学科每年详细的相关指标值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5。提取发文量前十的学科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2006—2021年《学报》刊文相关指标值统计表(排名前十的学科)

表5 2013—2022年《学报》刊文机构类型分析统计表(%)

1.中国文学。该学科发文量在统计年限内占《学报》主要稿源,发文年均值为17.81篇。2012—2017年发文较多,国家级基金论文占比在2016年最高,为37.5%,基金资助比较明显。2021年,发文量和基金支持都有所下降,总被引、总下载、篇均被引下载呈现下降趋势。

2.哲学。2006—2021年在学报的发文量呈抛物线状,2013—2019年间发文量较高,基金支持从无到有,2015年基金论文占比最高,达33.33%,2020年及2021年发文量略有下降。

3.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007、2008、2012、2014 年发文量较多,该学科发文排名比较靠前;2015年后,呈现减少趋势;2020年在当年涉及52个学科中,发文量排名第33。

4.金融。2009年该学科发文量最少,为2篇;2021年发文量迅速提升到15篇,在当年涉及的59个学科中排名第一。

5.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10 年和2014 年该学科发文量最多,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同时该学科发文有国家级基金支持力度较大,2017年后发文量有所减少。

6.世界文学。该学科统计年来发文量处于较稳定状态,但是从被引总频次来看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篇均被引量为0。

7.企业经济。该学科在《学报》上发文量逐渐增加。

8.投资。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2021年发文量在当年学科占比增幅较大,投资被引数据不稳定,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被引频次提升较大,国际法发文量有所增加,被引频次逐年增加。

2006—2021年,发现综合排名前十的这些学科中,“中国文学、哲学、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稿源占比逐渐减少。从“世界文学”稿件质量来看,被引用率降低,法学类学科,基金资助占比逐年提高,被引频次也逐年升高,说明有基金支持的稿源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力逐渐增大。

(三)刊文指标多维度分析

本文从《学报》刊文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维度对刊文质量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发现,2006—2021年,《学报》刊文作者共有2550位,分别按发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篇均被引量,篇均下载量进行排序,梳理出各项指标排名前10的数据(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6)。

表6 基金资助刊文数量与所占比例统计表

1.发文量排序,分别是王琦、王崇敏、金山、傅国华、胡国柳、李蔚、刘家诚、陈思莲、李荣珍、梁亚荣,其中只有李蔚1名作者机构是四川大学,其他9名全来自海南大学,占比90%。

2.被引频次排序,分别是王崇敏、孙静、王治、周宏琦、胡国柳、董红亚、丁冬汉、王琦、高成修、董成惠,其中被引用最多的作者机构也是海南大学,占比40%。

3.按下载频次排序,分别是王琦、王崇敏、邹立刚、李世杰、刘家诚、李荣珍、钟凌、李蔚、钱秋蓉、张红霞,作者机构海南大学占比70%,北京科技大学占比20%,四川大学占比10%。

4.篇均被引量排序分别是孙静、王治、周宏琦、董红亚、丁冬汉、高成修、兰兰、董成惠、陈香君、罗观翠,所属机构占比海南大学10%,中山大学20%,其他各占10%。从地区来看,广东占30%,湖北占20%,湖南占20%,浙江、上海、海南各占10%。

5.篇均下载量排序分别是钱秋蓉、张红霞、董红亚、刘忠政、陈香君、黎杨全、周海波、罗观翠、李璐、林峰,作者所属机构无海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各占比20%。

从发文量和总下载频次来看,海南大学基础数据大,占绝对优势。但从篇均下载和篇均被引频次来看,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在《学报》刊文量少,被引频次较高,对期刊影响力贡献较高。

(四)刊文机构类型分析

本文对2013—2022年刊文机构进行梳理,发现稿源机构主体是双一流,211和985院校,其他本科院校占一部分,另外还有少量大中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如表5所示)。将总数据与各年具体数据对比发现,大中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稿源比例逐渐缩小,党校稿件从无到有,表明《学报》逐渐成为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高水平学者的科研成果展示平台,也开始关注党校科研成果。

(五)刊文基金资助数量与资助比例分析

利用CNKI 数据库,对《学报》的基金资助类论文进行检索,得到1983—1992 年仅有1 篇文献受到基金资助;1993—2002年间有8篇文献受到基金资助;2003—2012年间有384篇文献受到基金资助;2013—2022年间有919篇文献受到基金资助(多项基金资助同一篇文献,按一项基金数量计算),2013—2022年基金资助及占比情况,如表6所示。

刊文受基金资助幅度和力度在40年间从无到有,近十年快速增长,从最初十年仅仅有1篇文章受基金资助,到2022 年仅1 年就有105 篇文章受到基金资助,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和社会对科研成果的高度期待和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报》期刊编辑在甄选论文时对基金资助类论文的重视和对刊文作者的科研能力有较高要求。2013—2022 年,《学报》累计发文1225 篇,年均发文122.5 篇,基金发文835 篇,年均基金发文占比68.16%,基金占比从2013年56.3%到2022年82.7%,增长了46.89%,增幅较大。

(六)刊文作者职称分析

根据CNKI期刊大数据分析平台整理出2014—2022年间第一作者职称或学位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2014—2022年《学报》刊文第一作者职称及学位占比情况统计表(%)

刊文作者职称主要是由正高、副高和中级构成,其他占比与前三者相当。在2021年前有少部分博士作者贡献,2021—2022年博士(在读)论文占比迅速增长,其他类迅速减少到1.9%。

(七)刊文转载量分析

期刊发文转载量的高低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索发现,《学报》刊发的文章共有206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①详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官网,http://ipub.exuezhe.com/index.html。,78 篇被新华文摘网转载②详见新华文摘官网,https://www.xinhuawz.com。(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附表7 和附表8)。近年来,《学报》刊文被这两大重要文摘报刊转载量不断增多,特别是2022年,《学报》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高等院校主办学报高转载量目录和高转载指数名录”。高转载期刊名录包括高转量名录、高转载率名录和高转载指数名录,这些名录从横向、纵向、专业学科等不同角度,为分析研究各期刊的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表8 2013—2022年《学报》发文难度相关指标分析表

(八)刊文发文难度分析

从年度发文量、基金发文比率、影响因子等角度可以分析期刊发文的难易程度(如表8 所示)。期刊发文量越多的录稿率可能越高;有基金资助的论文,期刊可能越青睐。平均出版时滞是稿件从投稿到见刊的年度平均天数,时间越长中稿难度越大,侧面反映了期刊的审稿周期和投稿人数的多少。

分析影响期刊发文难度的主要因素并综合计算难度值,提供在同学科期刊中的发文难度排名,难度指数区间统一为60—100,可以帮助作者全面了解期刊的发文难易度,版面需缺度,基金发文比,机构集中度机构偏好,一作职称偏好,综合影响因子,地域集中度,平均出版时滞等,指标越高说明该期刊在同学科核心期刊中发文越难。2018年以来,《学报》的发文难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学报》创刊40 周年来刊发的3985 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客观系统分析,同时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对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学报》的发展以2018 年划分为两个时间节点,该刊在2018 年之后呈现快速发展。经过40 年的发展,《学报》的年度载文量不断增长,主题选择趋于多元化,涵盖“中国文学、哲学、金融”等学科方向;基金资助论文逐年增多,《学报》编辑在甄选论文时对基金资助类论文愈加重视。《学报》2021年的复合影响因子比2017年增长170%,期刊综合影响力指数(CI值)2021年比2020年增幅为27.5%。《学报》的量效指数(JMI)2021 年比2020 年增幅为43.83%。对标《厦门大学学报》可看出,《学报》各综合指标值增幅相对较大,在研究业界的活跃度和重要性程度逐步上升,但与《厦门大学学报》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策略和举措,朝着国内一流的学术期刊前进。

第二,《学报》已形成以王崇敏、王琦、李世杰、刘云亮等一批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作者方面,《学报》拥有一批校内外核心作者,大部分作者有高级职称,其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对《学报》的科研交流、知识传递方面贡献较大。机构方面,《学报》中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海南大学,说明本校师生会优先选择《学报》刊发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报》对本校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其他发文量大的机构包括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除高校外,发文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说明《学报》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各个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第三,《学报》办刊理念与时俱进,刊文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方面,“海南特区、海南岛、海南省、海南”等作为高频词始终贯穿《学报》发展史,是《学报》发文的高频关键词。40年间的高频词“资源配置、改革开放、公司治理、特区、社会转型”等表明了《学报》主题与国家和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具有学术前瞻性与引领性。且近十年来,除“马克思、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哲学研究主题外,“自贸港,海南自贸港,人工智能”等符合国家战略部署的主题也是《学报》研究的重点。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不断优化办刊策略,结合本校学科创办专刊刊期,展示学科的学术共同体实力。《学报》可以借鉴《厦门大学学报》办刊策略,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充分运用出版权,以视频等形式向各高校尤其是产业界人群免费放送《学报》论文,打破高校科研与经济社会实践之间的信息壁垒。

二是进一步提升研究主题的系统性与集中性。《学报》应进一步借助本校较为优质的学科资源,根据当下研究热点、期刊特色及社会发展需要,在栏目设置上增设热点研究主题及学科板块,以方便作者查看并向《学报》投递相关研究主题稿件。根据核心研究主题的演化结果,可凸显《学报》办刊特色,同时扩大刊物的影响力。

三是优先发表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合作的成果。鉴于《学报》发文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期刊可引导核心作者及机构在合作网络中发挥驱动作用,促进合作作者群的形成,促进《学报》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刊文海南大学页数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中国教育部》刊文报道汕大打造奉献文化的丰硕成果
《语文建设》(下半月)2020年1—12月总目录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of Automated Essay Scoring Systems on Graduate Students’ Writings
应该从第几页看起
嘟嘟真会想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胃癌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利用联系,解决“比”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