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度全国十佳农民丨李江坡:农业越琢磨越有门道
2023-12-04
李江坡是一名初中文化水平的“85 后”农民,憨厚的脸庞由于经常风吹日晒,呈现健康的“小麦色”,一笑便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这份淳朴,很难让人把他和经营规模2 000 多公顷,涉及6 个乡镇32 个行政村6 696 个土地承包户的合作社负责人画上等号。
李江坡查看大豆生长情况
9 月9 日,李江坡领着记者走进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南和区闫里乡闫里村的种植基地,只见2 垄玉米与4 垄大豆交错种植,黄豆荚已渐趋饱满,玉米棒顶端的须子也呈现浅褐色。李江坡介绍说:“去年国家倡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我们合作社响应号召,开始尝试这一种植模式。一季下来,发现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两种作物高矮搭配、边行优势的互补效应,的确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提升了土地效率和粮食产量。”他随手剥开一个玉米棒说:“你看,这玉米粒紧实饱满,再过一个月就能收获了。”
2012 年,挂面产销量全国第一的金沙河集团为了向一产延伸产业链,领办了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粮食。2016 年,虽然学历不高但工作踏实认真、身上有股不甘平庸的钻劲儿的李江坡,被金沙河集团委以重任,全面负责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管理工作。
“一个合作社怎么种植2 000 多公顷地?”记者问道。“我们靠现代化农机,靠大数据!”李江坡笑呵呵地说,“这么大的面积,像以前那样靠人工耕种、靠经验管理肯定不行。我们合作社共有68 名经过1 年系统培训的员工,平时他们一个人能管理二三十公顷地。我们采用无人机作业、自走式机械植保、自动喷灌,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高标准的机械化。”
2018 年,合作社安装了“农事云”线上智慧农业软件,运用大数据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实现对庄稼耕种全过程的记录和成本核算等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李江坡说:“比如播种环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指挥着农机跑,路线笔直,行距均等。电脑里设定好数字后,每公顷播多少粒种子分毫不差,而且种子深浅一致、覆土一致、出苗均匀。”
规模出效益,合作社的优势很明显。“种植基地实行统一购种、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李江坡给记者算起了细账,“我们集中采购农资,能比普通农户节省不少钱。由于采用了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机进行精细化操作、标准化管理,每667 平方米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40 千克,并通过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15%以上;每667 平方米节水100 立方米,用无人机喷肥打药,一天能作业66 公顷,几天就能完事……与传统耕种方式相比,减少了近70%的人力成本和30%的物力成本,小麦平均每667 平方米产量超过600 千克,每年每667 平方米土地增产10%。”
目前,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南和区建立了6 个粮食种植基地,通过规模种植和智能管理,小麦年产量达1.8 万吨,并从2018—2022 年连续五年增产,每667 平方米地每年净收益达400 元以上。合作社通过不断扩大土地承包面积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粮食增产贡献力量。
李江坡查看红薯生长情况
问起从事农业感触最深的地方,李江坡说:“机械化的发展让种地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农业越干越有意思,里面的东西太多了,越琢磨越有门道。我闺女现在读高中,我都给她想好大学读什么专业了,就学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