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业认证双驱下电子信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研究
2023-12-04张晓瑜郭润夏
张晓瑜,郭润夏
(中国民航大学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 300300)
为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增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国务院于2015 年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推动一批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培养一流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2017 年1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并于2018 年8 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双一流”建设是应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提出的发展战略[1]。
世界一流的专业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2],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由此可见,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因此,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育部于2019 年4 月正式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终围绕现代航空电子领域的发展需求开展专业人才培养。2018 年民航局出台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到2035年,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的民航强国的跨越[4]。随着航空电子技术发展,机载设备故障诊断理念从哪部分引起的失效向该部分还能工作多长时间转变,即开展精确寿命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研究。为了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围绕现代民航飞机电子领域未来技术发展,基于“大工程观”理念,开展教学创新改革。
一 基于专业认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专业认证体系
1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2016年6 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通过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其他成员组织实现学位认可[5]。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面向工科专业,主要包括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等18 类专业,其认证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七个方面。
2 国际航空教育专业认证
国际航空教育专业认证(AABI)主要面向航空类专业,包括航空电子、航空维修、飞行教育、航空管理、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安全科学以及无人机等几个专业,通过自我评估过程提升培训机构在航空企业、政府以及公众的可信度、完备性和接受度[6]。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及服务、机构与财政支持、航空安全文化与项目、校企合作和持续评估与改进。
(二)基于专业认证指标的现状分析
结合国际航空教育专业认证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指标点,综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分析,在学生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招生、培养过程以及毕业跟踪等机制,教学设施与服务、机构与财政支持皆有持续经费支持与更新完善,因此,学生、教学设施与服务、机构与财政支持等支持条件皆满足AABI 与国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需要根据国家政策以及航空电子产业需求进行持续评估与改进,对于AABI 认证要求的校企合作和航空安全文化与项目,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结合两类专业认证指标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基于专业认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二 电子信息工程一流专业建设路径
专业建设是行业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世界一流的民航院校,必然以一流专业为支撑[7]。专业发展首先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行业需求不断更新理念,理清专业发展思路,确定专业发展目标与毕业要求;其次,从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最后,建立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反馈系统,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路径如图1 所示。
图1 专业建设思路
基于学校的“培养具有引领国际民航行业发展潜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制定国际民航规则标准潜质的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结合航空电子领域岗位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将此目标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解,形成毕业要求。根据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并依据课程体系建立所需师资、教学资源以及校企合作、安全文化等部分的建设规划,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培养中。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安全文化、校企文化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建立持续评估机制,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以此作为培养目标修订的依据。
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教学资源大部分满足目前专业发展需求,主要包括教室环境、实验室资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和经费保障等,该部分学校已建立完善、长期的规划,用于保障人才培养的正常运行,因此,此部分仅针对现状分析中需要改进的部分进行阐述。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在国家倡导“育人”的教育理念下,基于“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结合学校“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服务面向,紧密围绕现代民航机务维修行业的发展需求,以专业认证要求为抓手,突出航空电子系统维修与设计专业特色,树立“大工程观”理念。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工程项目训练,培养掌握宽厚的航空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航空维修相关知识、航空电子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和航空维修工程能力,具备良好沟通协调能力、严谨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现代民航机务行业从事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维修管理与维修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技术开发的应用型工程师。专业培养目标设计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专业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的实现而展开[8],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通识课程包括数理类、外语类、思政类、素质类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和专业实践类课程。知识、能力和素质与课程的映射关系如图3 所示。
图3 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点与课程设置映射关系
通识教育涵盖数理类、外语类、思政类与素质类,由学校提供公共平台,包含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其中必修环节包含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体育、大学生健康等课程,专业标准要求的数理基础等数理类课程,民航类职业素质要求的走进民航等课程;选修环节包括人文素质、劳动教育以及审美艺术等课程。
专业教育设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包括依据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开设的信息处理、电路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以及工程认证要求的工程导论与工程经济等课程;专业课包括依据民航行业标准和AABI 航空专业认证要求开设的与航空相关的通信与监视、导航、机载设备故障诊断、飞行管理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维修工程管理等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基于CDIO 教育理念以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知识并获取工程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到专业,由局部到整体”的基本学习和实践规律,设置了三层次项目制实践教学体系。除了项目式实践外,还根据国家政策和民航岗位需求,设置了专业实践项目。
(三)持续评估与改进
培养方案的合理性评估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完成,通过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企业座谈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以及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通过校友调查问卷统计毕业生的自我能力评价及毕业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匹配度;通过企业咨询委员会会议了解企业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可度以及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通过分析国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标准要求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与国家标准的匹配度;通过教师座谈会及信息反馈了解技术发展对专业培养目标修订的需求。通过定期收集数据并分析,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形成闭环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四)校企合作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的实施计划,全面推行新工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9]。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利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现代产业学院[10]。
在AABI 专业认证下,要求人才培养过程需要企业参与,包括为学生、教师提供培训讲座以及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输出等。在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措施包括深化企业实践基地和校企学分课程替换机制。
在目前现有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深化与其他企业合作。企业实践基地承担学生的企业实践学习和专业教师的企业实习与新技术培训。通过实践基地建立校企教师共享机制,聘请企业教员承担校内讲座或新技术相关课程内容;学校的专业教师亦为企业承担培训等任务,深化校企双方合作,实现共赢。同时依托企业实践基地,企业根据工作需求设立研究项目作为校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课题,由校内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使校内的研究紧贴行业岗位,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同时解决了企业实际工作难题。
根据校内实践课程,依托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业共同探讨企业实践课程,制定考核方法和成绩互认条件。通过企业实践考核环节的学生,可以进行课程替代,与校内实践课程进行学分互认。同时,经过校内某些实践课程学习并获得学分,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免修实习期培训,实现校企课程互认,缩短校企岗位适应期。
(五)师资队伍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真实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和良好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11]。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教师引进、教师培训与交流等方面。
教师引进包括高水平人才和行业专家,引进国内外重点高校博士及以上层次的科研人员解决科学研究难题,为一流学科建设做人才储备。同时,应面向民航领域引进本专业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兼职“双师型”教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培训包括师德师风、学术素养和工程实践,制定定期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国内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会议,了解国家政策,并借鉴已有先进理念与建设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建设能力。同时,依托工程实践基地,结合产学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交流主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国际合作交流,依托学校、学院组织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通过国际性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学习和深造,并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有效提升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的积极性。
(六)航空安全文化与项目
基于民航行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结合AABI 专业认证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推行安全文化与项目,通过持续、全面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培训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微课、网络视频、自学等形式,进行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道路安全以及工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安全教育相关的内容与形式见表2。
表2 安全文化教育
三 结束语
一流专业建设是国家落实“育人”目标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紧贴行业需求,以产出为导向分析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建立专业规划与培养目标,从而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持续评估与改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基于专业认证和校内外调研分析了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根据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持续评估与改进和航空安全文化与项目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成果已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CDIO 试点班)2020 版培养方案中。在2020 版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将通过持续评估缩小与国内外认证标准的差距,不断提升专业培养质量,获得全球行业内企业及机构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