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健康宣教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乏力症患病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
2023-12-04钟翠娟
钟翠娟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之一,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在疾病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可表现出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以及病死率,临床主要为其提供手术治疗,而术后患者通常可发生胃肠功能异常、感染切口、剧烈疼痛、肠粘连等现象,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具有关键作用[1]。针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多种多样,且具有相应的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如唐烨等[2]文献中为结肠癌术后患者提供改进式综合护理以及活动干预后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本文主要是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提供早期活动健康宣教护理,即为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干预的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在术后尽早地接受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厦门市中医院接收并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探究分析,了解其胃肠功能情况以及引发胃乏力症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厦门市中医院接收并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②≥18岁成年人,病例信息完整;③具有较高的干预依从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语言障碍;②患者伴有传染性疾病;③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④伴有功能性的胃肠疾病;⑤伴有胃乏力症等严重并发症;⑥中途退出研究。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其护理服务包括予以补液、营养支持;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预防压疮;提供良好的病房居住环境;指导帮助患者正确呼吸;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指导患者适时活动锻炼等。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活动健康宣教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康复指导:予以详细的术后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药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确保患者了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限制,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②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后的情绪和心理压力;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建立联系,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比如为患者讲解以往手术成功患者的案例,以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③疼痛管理: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疼痛,因此需要予以患者疼痛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确保患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并提供其他缓解疼痛的方法,如热敷、按摩、注意力转移等。④饮食指导: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干预,包括高纤维、低脂肪、低盐和高蛋白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⑤活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后恢复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活动计划,以促进患者快速的恢复术后活动能力。⑥康复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如盆底肌肉锻炼和腹肌训练,以帮助恢复肠道功能和加强腹部肌肉。⑦防止便秘:便秘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管理和预防便秘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度运动和避免过度用力排便。⑧预防感染:教育患者关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包括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等,定期检查手术切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⑨药物管理:提供药物正确服用及不良反应监测的指导。⑩定期体检: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相关的体检,包括肠镜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复发或转移的迹象。⑪定期随访:安排定期随访,主要是为了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术后复发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或康复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胃乏力症患病率、胃肠功能变化、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总的满意率。
(1)胃乏力症患病率 术后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或停止、胃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时说明患者存在胃乏力症。患病率为患病人数占每组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2)胃肠功能情况 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
(3)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的程度越重。
(4)护理满意率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让患者评价,量表最高分是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满意程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为非常满意和满意患者数占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 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结果中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对比 共入组80例患者,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有18例(45.0%),年龄范围为32~80岁,平均年龄(60.34±8.21)岁;干预组中男患者21例(52.5%),年龄为35~82岁,平均年龄(61.52±8.4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信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胃乏力症患病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患胃乏力症8例(20.0%),干预组2例(5.0%),对照组更高(P<0.05)。
2.3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比较(h)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 干预前,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患者两个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分)
2.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比 与干预组比较,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予以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因为手术器械以及麻醉用药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胃肠功能低下而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其提供术后护理干预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早期活动健康宣教作为一种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施以针对性、科学化、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预后[4]。
本研究采用早期活动健康宣教干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有效预防了胃乏力症的发生,并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胃乏力症的患病率明显比干预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P<0.05)。分析原因: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从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开始,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肢体活动、腹部按摩、盆底肌肉锻炼、下床活动等方式,实现对患者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6]。另外,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病情,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康复锻炼指导和护理服务,如心理指导、饮食干预、并发症预防等,更好地满足患者术后康复需求,也提高了患者对术后康复护理的满意度[7]。胃乏力症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于术后进食后发生,对患者术后的进食、营养支持、疾病预后均会造成影响,为其提供早期活动健康宣教干预后,有效改善了胃肠功能,降低了胃乏力症的发生[8]。
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患者接受早期活动健康宣教护理服务后,其心理状态(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很多直肠癌患者患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消极情绪,早期活动健康宣教除了为患者提供康复活动指导,还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积极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和康复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治疗,乐观积极的心态也有利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恢复,改善远期预后[9]。
本研究结果同李汶泽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活动健康宣教,胃乏力症患病率显著下降,胃肠功能指标也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接受早期活动健康宣教干预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胃乏力症患病率,改善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