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2023-12-03钟玲玲
钟玲玲
摘要:伴随“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中小学教育迎来了新的变革,减负增效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当然,减负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如何智慧地“减负”成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积极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通过构建新样态,简化作文任务与难度,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在简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建议,包括巧妙训练以达到收放自如、创新探究作文教学新样态、融合生活以彰显真情实感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是基础且重要的学科,从拼音读写、学词、解句到分析段落、文章等,构成了品词析句的整个过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言谈为语,写作为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始终无法脱离实际应用的工具属性,而作文教学对于发展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要尤为重视作文教学,通过点滴引导与科学训练,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了写作能力,特别是在新时期“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成为核心追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减负担的同时增成效,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其中,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文水平作为学生的高阶素养之一,对学生当前的语文学习及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格外关注作文教学,同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手段单一,多为重复性、机械式训练,与新时期减负增效的目标追求背道而驰。下面结合几点主要表现进行分析。
1.1学生写作兴趣低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写作感觉困难,是因为缺乏兴趣。学生如果对某件事不感兴趣,那么做事的过程就是低效的。结合现实观察来看,有些学生写作兴趣较低,内驱力不足,甚至“谈作文而色变”。部分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写作,被动地去完成,积极性尚且不足,何谈创造性和有效性?
1.2不重视作文积累
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作文积累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基础。一篇精美文章的完成,得益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不断积累及自身想象的灵活运用。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更多时候是应用分数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并不到位,特别是作文积累不足,直接导致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存在很多滞后的情况。
1.3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强
小学生年龄尚幼,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加上生活认知与经验缺乏等,容易导致作文缺乏实质性内容,特别是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作文缺乏深意,多源于情感的不足。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大舞台,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主题以及丰富语言,使其能够发现、体验以及表达生活美,激发其写作兴趣和美好情感,最终创造性地表达。然而,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仍存在“闭门造车”现象,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导致作文教学丢失掉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
由此来看,为了让“双减”落于实处,指引与促进教学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还需要做出很多改变。特别是以上提出的三个问题,严重影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效的提升,亟待解决。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有的三个认知
为了更好地迎合“双减”减负增效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做出有效的调整与改进。鉴于传统作文教学中的重复低效、事倍功半的明显不足,需要在“双减”引导下确立新的认知,为接下来的行动实践提供指导。
2.1要帮助学生克服作文写作心理障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作文这一语文高阶能力,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尝试。其中,克服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是作文学习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换言之,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思想压力与心理障碍,实现“轻装上阵”,才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发自內心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形成了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时,便开始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实力。
2.2要注重作文教学的拓展性与丰富性
如果说克服写作心理障碍是为学生“减负”,那么提升作文教学的拓展性与丰富性则是为了“增效”。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递增发展的过程,其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技能培养,而且要兼顾创作思维品质的形成。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实现减负增效的发展目标,教师要提升作文教学的拓展性与丰富性,在有力支持教学目标全方位重塑的同时,能够覆盖学生综合性知识技能素养体系建设的各个部分。
2.3构建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体系
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特征普遍存在,为了提升教学的适应性,要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体系,这也是达到减负增效的另一现实需要。具体来讲,教师细化学生作文创作思维的拓展流程,包含了对写作思路的构建、语言知识技能的运用以及内在情感的表达等,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语文作文学习路线等。这样,突破非理性思考及流水账写作的限制,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作品,从而全面提升作文教学成效。
3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建议
3.1巧妙训练以达到收放自如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围绕减负增效优化教学设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学习写作手法,然后组织引导学生在续写、仿写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通过巧妙训练,以阅读为“吸收”,以写作为“倾吐”,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大胆尝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阅读材料尽量从课内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本中选择,把节约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意义的精巧训练中。
第一,可以借助“留白”进行补写。教师引导学生立足课文内容,有意识地挖掘分析其中的“留白”之处,然后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等进行补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比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中,各小组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想象并补写“雨来”与“李大叔”的對话内容。
第二,可以依据“插画”进行创写。现行教学及习作中尤为注重图文并茂,在体现美感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插画”进行创作,通过观察画中主人公面部表情、行为动作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挖掘线索并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想法。
第三,可以挖掘“体裁”进行改写。作文改写有很多方式,其中包括对原文体裁的更改与加工。在反复阅读文章、精准把握文章主旨精髓的基础上,从“体裁”出发进行改写,基于读写的紧密结合,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四,可以抓住“尾巴”进行续写。很多文章结尾处都给学生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这种言犹未尽的“尾巴”进行练笔,让学生大胆推测与猜想。通过读、写桥梁的架接,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3.2探索探究作文教学新样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也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作文练习,但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作文是弱项。而且这些学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不积极、不认真、不耐烦。由此来看,并非作文太难,关键是教师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所以,在新时期“双减”的驱使下,教师应着眼于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发与实践,探究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作文教学新样态。
要切实做好预习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生作文写作也是如此,预习同样必不可少。如果直接让学生围绕作文题目或者主题进行写作,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特别是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只能是堆字数,作文质量必定不尽如人意,而且这样的训练是低效的。为了实现减负增效,就要坚持以生为本,利用预习活动让学生提前构思,包括开头、结尾、过渡、抒情、布局谋篇以及表达方式的应用等。先通过组内交流或者请教教师来完善构思谋篇,然后进行写作,再交换作品阅读,标明可借鉴之处。教师也可以选取范文进行交流与总结。
3.3融合生活以彰显真情实感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也要运用于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需要关注生活、立足生活,让作文置于生活的“土壤”中,就地取材的同时,指导学生在作文里彰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有温度的作文。
第一,要认真观察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化视角出发去挖掘情感,让作文因紧贴生活而感染力倍增。为此,可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乡间或者田野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边观察边交流,使他们在作文中的表达更具技巧,字里行间能流露情感。
第二,要深入体验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交流,学会运用多维角度去看待世界,然后通过文字描述与总结,表达心得体会及思想感情。另外,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劳动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体验,积累生活阅历,增强写作意识,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拓展写作思路,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作为教师,要树立全新认知,探索有效路径,让作文教学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达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先才.“双减”政策下语文当堂作文的应然与必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2(3):36-37,42.
[2]李静.以“双减”打开思维路径以评价来提质写作课堂[J].速读,2022(11):196-198.
[3]刘艳丽.双减背景下如何加强写的训练[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2(5):58-59.
[4]李婧.化整为零:减轻作文负担的尝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23):29-30.
[5]俞丽美.“情趣共写”助力减负提质[J].新作文(教学作文创新教学),2022(9):33-35.
[6]史莉娜.双减形势下,个性化小学语文作文策略初探[J].中外交流,2021(12):844.